益州人为什么集体诅咒蜀汉灭亡?

【蜀汉经济系列文章】

《 》

《 》

《 》

《 》

《 》

《 》

《 》

后诸葛亮时代:复兴局面难以为继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提到,刘备入蜀后,因为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加之铸行虚值货币,导致蜀中经济日益衰退。到刘备去世、诸葛亮接盘时,蜀汉经济已经濒于崩溃。诸葛亮通过盐铁专利、开发南中和蜀锦贸易,阻止了蜀汉经济的进一步下滑,甚至可能使经济形势重新好转,出现了经济复兴的奇迹。

但是,这种复兴是诸葛亮通过透支自己身体和蜀汉社会活力来维持的。诸葛亮去世后,无人再能够将这样的局面维持下去。蒋琬、费祎尚不能挽救蜀汉的局势,那么在刘禅亲政以后,蜀汉就只能江河日下了。

益州人为什么集体诅咒蜀汉灭亡?

在后诸葛亮时代,费祎是最有政治手腕的人物,但是对蜀汉的颓势无能为力

由于集权效应,蜀汉公正的法治实则建立在人治基础上。要维持政治清明,依靠的是执政者自我约束。作为克里斯马型的人物,诸葛亮留给蜀汉最大的遗产,莫过于廉洁奉公的精神。如蒋琬“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好恶存道”;(《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费祎“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三国志·蜀书·费祎传》)姜维“处群臣之右,宅舍敝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董允“秉心公亮”。(《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然而,人治终究是不稳定的。费祎、董允死后,刘禅亲政,重用陈祗、黄皓,蜀政渐乱。与此同时,姜维重新启动了大规模北伐。姜维虽然录尚书事,但常年军旅在外,实则只统军,不统政。诸葛亮时代以一己之力维持军事行动与财政平衡的机制,此时彻底无法维持下去。

益州人为什么集体诅咒蜀汉灭亡?

说刘禅是弱智实属侮辱人,但把刘禅吹成明君圣主这是啥操作……

这种平衡的打破,其实只是一个缩影。姜维连年北伐,或有惨败,这使得蜀汉对效率的要求变本加厉,蜀汉经济被进一步掏空;而刘禅重用佞臣,政治混乱,也使得公平无法维持。诸葛亮时代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建立的平衡机制彻底崩盘。

而且我相信,诸葛亮时期全力打造的国营经济体系,即盐铁专卖与锦官企业,伴随着蜀汉乱政,在这时也一定出现了效率低下问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还是在诸葛亮时期,蜀汉的军工企业“作部”即出现过人浮于事和严重的质量问题。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发动第三次北伐,进攻曹魏武都,命部队拆除魏军的鹿角,结果“一日鹿角坏刀环千余枚”。所幸在此时,魏军撤退,“若未走,无所复用”。随后,诸葛亮“自令作部作刀斧数百枚,用之百余日,初无坏者”,方知“彼主者无意,宜收治之”。靠着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对作部工作及时监督和调整,才在未来的战争中没有酿成“败人军事”的惨祸。(《太平御览》卷337、763引《作斧教》,见《诸葛亮集》)

诸葛亮时期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提刘禅亲政时期了。

此时的蜀汉,就好比一个身体严重透支、已经生病的人,没有及时就医,只是简单休息了一阵,又开始熬夜加班;不仅如此,竟然还要花钱充值熬夜打网游。

那么这个人的命运,也只有死路一条。

益州人的诅咒

作为被剥削最为严重的益州人,越来越多地诅咒蜀汉灭亡。如蜀中大儒谯周,诸葛亮去世时,他“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担任太子刘璿家令期间,对太子多有规劝。从这里来看,经历了诸葛亮时代的谯周,与那些严重抵触刘备的蜀中大族并不同,他对蜀汉政府并没有那么排斥,工作也可谓尽职尽责。或许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曾一度感染了谯周。

不过,随着蜀汉经济的再度崩溃,谯周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凋瘁”,谯周乃作《仇国论》,号召停战。(以上见《三国志·蜀书·谯周传》)又散布谣言,说“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若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甚于穆侯、灵帝之祥也”,(《宋书·五行志二》)诅咒蜀汉早日亡国算了。

益州人为什么集体诅咒蜀汉灭亡?

谯周因为劝降而被骂了千百年,但其实谯周早年也曾竭力辅佐刘禅,比其他益州世家大族上心多了

国势日蹙,不仅导致益州人再度对蜀汉离心离德,也导致蜀汉统治集团内部崩解。代表刘禅扩张皇权而干预朝政的宦官黄皓、主张休养生息的执政大臣诸葛瞻(诸葛亮之子)、主张用兵自强的军事统帅姜维,矛盾日深。

各种动荡,对蜀汉的经济无疑雪上加霜。蜀汉末期,刘禅又铸行了新钱“定平一百”。此钱最重者不过1.7克,稍大的1.1克,而大多数不过1克以下,甚至有大量0.4-0.5克的轻钱;与此同时,直百钱也疯狂减重,出现了0.3克的劣币,比定平一百有过之而无不及。

蜀钱减重贬值至此,是蜀汉政府在主动减重、对蜀中人民疯狂抢劫,还是被盗铸者带坏节奏被迫贬值,一切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它的后果都一样:“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三国志·吴书·薛珝传》裴注引《汉晋春秋》薛珝语)

蜀汉经济破产,蜀民的正常生活已经无法维持。即便诸葛瞻成功挡住邓艾,即便姜维逼退钟会,等待刘禅和蜀汉的,仍然是被蜀民抛弃的命运。

西晋主政:世家大族的解放

炎兴元年(263年),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在益州大族谯周的劝说下,刘禅决定投降,蜀汉灭亡。

司马氏控制的曹魏政府,将进入益州的人士大量迁出,“后主既东迁,内移蜀大臣宗预、廖化及诸葛显等并三万家于东及关中”。(《华阳国志·大同志》)同时下诏:“劝募蜀人能内徙者,给廪二年,复除二十岁”。(《三国志·魏书·陈留王纪》)又宣布“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三国志·魏书·陈留王纪》)

自中平五年(188年)遭到入侵的益州人,特别是自建安十九年(214年)被捆绑在蜀汉战车上的益州人,终于获得了解放。

在“九品官人法”为基础的曹魏和西晋的统治下,在善待蜀人以争取孙吴的策略下,益州的世家大族不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蜀人治蜀”之权,更获得了在朝廷中晋升的空间。

息民、免税、停战、自治,一切都来之不易,一切又是那么美好。

是的,很美好,但这并不是全部。

益州人为什么集体诅咒蜀汉灭亡?

不仅“死诸葛”可以吓退“活仲达”,“死诸葛瞻”也可以拿出来给“活司马炎”搅局

《华阳国志·李特雄期寿势志》:“钟、邓之役,放兵大掠,谁复别楚、蜀者乎!”

《晋书·王濬传》:巴郡“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直到王濬接任太守,“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这才“所全活者数千人”。这不仅让人想起那句名诗:“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甚至在泰始四年(268年),蜀中还爆发了假托诸葛瞻的起义。“故中军士王富有罪逃匿,密结亡命刑徒,得数百人,自称诸葛都护,起临邛,转侵江原。江原方略吏李高、闾术缚富送州,刺史童策斩之。初,诸葛瞻与邓艾战于绵竹也,时身死失丧,或言生走深逃。瞻亲兵言富貌似瞻,故富假之也。”(《华阳国志·大同志》)

这就是被曾经的蜀中大族寄予厚望的西晋。也许,当“解放者”晋军来到蜀中后,对他们夹道欢迎的,也不过是那些重获权力的大姓豪强。至于蜀中小民,依然苟且,不过继续做待割的韭菜而已。

“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小说》)

益州人为什么集体诅咒蜀汉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