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区旧县街道文河新村建设如火如荼

走进位于旧县街道白塔居委会张基屯村的文河新村建设现场,只见工人们有的在搅拌水泥砂灰,有的在粉墙,有的在贴砖……现场一片施工忙碌的景象。


马龙区旧县街道文河新村建设如火如荼


“因2条河流从村两边穿过,一条为马龙河,一条为四旗田河,故将原来的罗贵新村更名为文河新村,同时也寓意文明向善、孕育生机”,白塔社区党总支书记说到,“你现在所在的施工现场就是以后我们白塔社区居委会办公楼所在地,近期,我们正组织工人抢抓施工有力时机,加快施工进度,预计11月底可完工”,白塔社区徐书记向笔者补充到。

文河新村是车马碧水库9个移民集中安置点中规模最大的移民新村,共安置大罗贵、张基屯、水井凹3个村庄163户617人,该安置点占地230亩,建设房屋147套,其中大户型134套,小户型13套。目前,共完成包含房屋主体和水电路、活动室、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963.38万元,已实现163户617人移民全部搬迁入住。

为保证车马碧水库工程顺利进行,旧县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安置点各项建设工作,为水库工程无障碍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确保移民“搬得出”。街道整合各类资金,加大道路等公共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协调银行贷款,让群众愿意搬。将安置点建设与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招标、联合建设”的方式,采取旧县特有的双马头墙建筑风格来建设。做到内部水、电、路、通信、电视通达及绿化、亮化、美化,提高了安置点的居住舒适度,让群众留得住。

注重多措并举,确保移民“稳得住”。组织街道、村组干部深入群众家中宣传移民政策,做好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切实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针对安置点由三个村群众共同居住的实际,及时召开党支部会议,做好成立联合支部、党员组织关系划转等工作。建立村规民约,推进村庄治理。广泛征求移民意见,将卫生保洁、村庄绿化等纳入村规民约,发挥移民在村庄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村庄治理。积极争取、协调烟草、电力等部门支持,建盖新式烤房,保证了以烤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移民增收;协调双友牧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吸纳移民就近务工增收,使移民搬到新安置点后“稳得住”。

提前统筹谋划,确保移民“能致富”。流转库区周边600亩土地,以苹果、中药材等为主,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配套以技术培训,引导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目前,共有109名移民在外务工,年可实现收入374万元。积极争取“小康库区示范村”建设项目,以进一步夯实安置点发展基础,真正实现移民群众“可发展、能致富”。

下一步,文河新村将按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苹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种养和乡村旅游,努力建设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洁、村庄管理规范、产业发展多样的美丽新农村典范。

(通讯员:刘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