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作物提供重要營養元素的鉀肥你真瞭解嗎?該怎麼選?該如何用?

鉀常被形容為品質元素,是影響作物品質的關鍵,好吃且外觀優良的農產品,自然市場價格好。鉀元素對作物品質的影響有外觀、口感、以及加工後的延伸價值。鉀肥固然重要,但也要和氮肥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其最大功效。

為作物提供重要營養元素的鉀肥你真瞭解嗎?該怎麼選?該如何用?

一、鉀對作物品質的重要性

  • 外觀:改善外觀—大小、形狀、光澤、顏色;增加感官—堅固性、質地、外皮厚度;降低缺陷—破裂、皺痕、汙點、瑕疵。
  • 口感:增進風味—酸、甜、苦、鹹,以及水分含量;改善質地—柔軟、堅硬、脆度、纖維度。
  • 延伸價值:增加儲藏及貨架時間:減少水分流失及腐爛、變色、擦傷,或是其他機械損傷、枯萎、變質。同時提高加工品質與穩定營養價值。
為作物提供重要營養元素的鉀肥你真瞭解嗎?該怎麼選?該如何用?

二、鉀肥對作物生長的重要性

1、適量的鉀肥有利於作物對氮肥的吸收

我們知道,氮與鉀分別都屬於植物生長所需的三大元素之一,但並不是施肥越多就越好。肥料三要素的氮和鉀,要相輔相成,許多人施肥習慣是高氮肥,但如果這些氮肥無法有效被植物吸收,再多也是浪費,平衡施肥是最有效率的施肥方式。

鉀肥能提高氮素同化酶的活性,以及作物對氮素的利用效率,促進氮的吸收和同化。有利於作物合成蛋白質,以及氮素轉移至植株地上部,因此產量變高。國際鉀肥研究所(IPI) 進行的許多試驗都顯示,通常每畝施用鉀肥(K2O) 2~10kg時,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10%~40%

為作物提供重要營養元素的鉀肥你真瞭解嗎?該怎麼選?該如何用?

2、提高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

鉀是植物生長及抗病的重要營養元素,與作物光合作用、蛋白質合成、輸導作用及蒸散作用的調節等功能有關。作物缺鉀後,表現出老葉尖端及葉緣黃化、枯焦、根發育不良、莖枝軟弱、易倒伏、結果不良及抗病性弱等症狀。另外高氮使作物生長嬌嫩而易感病,提高鉀素施用量可以增強作物抗病能力。

3、提升糧食安全及保護環境

鉀肥不足,或是氮肥和鉀肥沒有平衡施用,就會降低氮肥的利用率,導致土壤中殘留大量的硝酸態氮(NO3-)。這些硝酸態氮經由淋洗作用滲透到地表或地下水,或經過脫氮作用,以一氧化二氮(N2O)等溫室氣體形式逸散到大氣中。

鉀肥充足時,再增施氮素後,作物收穫時氮素含量較高,但土壤中殘留的NO3-較少,也意味著地下水或其他環境被汙染的風險較低。

為作物提供重要營養元素的鉀肥你真瞭解嗎?該怎麼選?該如何用?

三、鉀肥的分類

鉀肥可分為礦石及加工精製兩大類,而加工鉀肥是將鉀礦石加熱溶解,製成粗製鉀鹽再精煉而成。常見鉀肥有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磷酸一鉀、硫酸鉀鎂、碳酸鉀(草木灰)等等,而每種類型適合施用的土壤、作物又有不同,以下整理常見的鉀肥種類,大家挑選前可得仔細做功課了。

  1. 氯化鉀:適宜在棉麻等纖維作物上施用,喜鉀但忌氯作物要慎用。因氧化鉀含量高,被認為是最經濟的鉀肥而普遍使用,對氯敏感的作物建議少用氯化鉀,如菸草及馬鈴薯,長期施用也不利於作物及環境。
  2. 硫酸鉀:可以說硫酸鉀在任何作物上都可以施用,但必須注意土壤酸化。
  3. 硝酸鉀:所含硝態氮和鉀均為作物生長所必需的主要元素,在果樹後期使用相當多。無氯無鈉,鹽指數低,因此在溫室土壤使用硝酸鉀,可避免鹽分的過度累積。特別注意,硝酸鉀有助燃易爆的特性,需儲藏在乾燥且遠離火源的環境。
  4. 磷酸鉀類:包含高磷鉀、磷酸一氫鉀、磷酸二氫鉀,含有磷酸成分,因此也有磷肥的效用。
  5. 碳酸鉀:為化學鹼性,黃褐色結晶,有吸溼性,為生理中性肥料,除鉀可提供作物所需外,其副成分碳酸在土壤中可溶解鈣、磷等化合物,以提供植物養分,若揮散到地面,可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常見的碳酸鉀肥料為草木灰。
為作物提供重要營養元素的鉀肥你真瞭解嗎?該怎麼選?該如何用?

常見鉀肥及屬性

為作物提供重要營養元素的鉀肥你真瞭解嗎?該怎麼選?該如何用?

四、鉀肥施用需注意事項

鉀是肥料三要素之一,與氮、磷相比,鉀肥的肥效不明顯,但是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和複種指數的提高,以及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為了獲得作物高產量,必然對鉀營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由於鉀肥資源有限,因此,合理分配和正確使用鉀肥顯得十分重要。

  1. 施肥方法:鉀肥在土壤中移動性較小,易為土壤組成分所固定,宜做基肥施於根系密集的土層。因此,條施、點施或深施至根圈附近效果比撒施要好,但條施等應注意不可與種子或根系太近,以防肥傷。鉀是可再利用的元素,作物後期吸鉀數量不多,主要靠器官中養分的重新分配,作物生育後期不如前期追施鉀肥的效果好,所以,一般鉀肥應作基肥或早期追肥,後期追肥多用磷酸二氫鉀做葉面噴施。
  2. 因作物選用適當肥料:硫酸鉀適用於各種作物,尤其是馬鈴薯等忌氯作物,效果比氯化鉀好。氯離子使細胞膠質起膨脹作用,塊莖顯著的增加水分,因而減少幹物質,尤其是澱粉的含量;而硫酸鉀使細胞膠質起收縮作用,塊莖含水量減少,因而澱粉量提高。氯化鉀對氯敏感作物不宜施用。可以用硫酸鉀代替。
  3. 因土壤選用適當肥料:硫酸鉀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生成硫酸鈣,而在酸性土壤上生成硫酸,所以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長期大量施用硫酸鉀,要注意防止土壤板結與酸化。氯化鉀在酸性土壤中生成的鹽酸能增強土壤酸性,有可能加強活性鐵、鋁的毒害作用,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鉀或硫酸鉀應配合施用有機質肥料和石灰,以便中和酸性,減輕毒害。草木灰溶於水後呈鹼性反應,因此,也不能與銨態氮肥混用,以免引起氮素的揮發損失。
  4. 勿過量施用:鉀肥的溶解度一般均高,因此極易過量施用而造成鈣、鎂的缺乏。
  5. 施於喜鉀作物:豆科作物對鉀肥最敏感,施用後增產顯著。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薯類作物和含糖多的甜菜、甘蔗、西瓜以及果樹等需鉀肥也較多。經濟作物中的棉花、麻類和菸草等也是需鉀較多的。禾本科作物中以玉米對鉀肥最敏感。而對水稻、小麥施鉀肥的增產較少。因此,鉀肥應優先施於喜鉀作物,不僅能夠明顯地提高產量,而且還可以改善產品的質量,如菸草施用硫酸鉀,可以提高其燃燒性;果樹、蔬菜施用硫酸鉀,有利於果實和蔬菜產品的貯存;蔥、蒜、韭菜含硫量較高的作物,施用硫酸鉀,不僅能提高產量,而且還能增加產品的香味。
  6. 施於缺鉀的土壤:供鉀水平低的砂質土壤,施用鉀肥的效果較高。因此,鉀肥應優先施用在容易缺鉀的砂質土壤上,以爭取較高的經濟效益。
為作物提供重要營養元素的鉀肥你真瞭解嗎?該怎麼選?該如何用?

總之,隨著作物產量的不斷提高,作物每次的採收必然要從土壤中帶走大量鉀,若得不到及時補充,土壤供鉀不足就會明顯影響產量,成為作物高產的限制因素。因此鉀肥應重點施用在高產田,以充分發揮鉀肥的增產作用。對常年大量施用有機肥或秸稈還田數量較多的田塊,鉀肥的施用可以酌量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