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10月29日,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在深圳國際安博會期間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指導,中國安全技術防範認證中心和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得到了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有力支持,以及深圳市安全防範行業協會、廣州市安全防範行業協會、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信通傳媒的大力協助。會議由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副主任王桂強研究員主持。

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副主任王桂強

論壇以"賦能智慧公安 助力平安中國"為主題,旨在貫徹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安應用。論壇匯聚了人工智能與公安領域領航者與實踐者,通過典型公安應用領域業務需求與解決方案的交流和探討,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安應用難點與應對思路,凝聚多方合力搭建人工智能公安應用全生態平臺。

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現場

論壇邀請到了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領導,指導、主辦、支持和協辦單位的領導,以及來自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河北、遼寧、江蘇、江西、甘肅、河南、湖北、新疆、雲南、貴州、山東、陝西、四川等18個省市40餘個地縣公安機關的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同志,來自清華大學、中科院、天津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等十餘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央企、國企、人工智能和互聯網領軍企業,聯盟等方面近300多位代表。

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長陳敬華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長陳敬華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應用有力推進了公安工作智能化和警務機制現代化,也帶動了人工智能產業自身的更好發展。公安部高度重視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應用,從政策、管理、規範、技術標準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具體辦法,並加大技術投入,制定保障措施。在科技強警、平安中國建設中,新一代人工智能必將發揮日益重要作用。

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高技術處張力超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高技術處調研員張力超在致辭中指出,工信部正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組織技術攻關、創新體制機制來加速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人工智能呈現出產業生態日趨完善、技術實力不斷增強、融合發展不斷深入的發展態勢。人工智能在公安、安防等領域中正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建設平安中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兩位領導的致辭為人工智能公安應用指明瞭方向和堅定了信心。

天津大學王文俊教授、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劉巍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朱軍教授圍繞人工智能前沿技術、我國人工智能政策產業、第三代人工智能做了分享。

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王文俊、劉巍、朱軍(從左至右)

王文俊指出,智能社會的典型特徵包括大數據資源成為新的生產資料、智能體(算法)成為新的生產力新要素、人-機-物互聯共融成為新的生產關係,但也面臨虛假信息氾濫、深度偽造、混合的人機群體行為等新挑戰。我國正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總體部署實現"構建一個體系、把握雙重屬性、堅持三位一體、強化四大支撐"發展目標。

劉巍表示,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制定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衡量,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21省市多管齊下發力人工智能,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超過2500家,上海、浙江、貴州數據開放程度位居前列;廣東、北京、江蘇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前三,安防、醫療成為落地應用最為廣泛的行業。

朱軍介紹,清華大學張鈸院士提出的第三代人工智能,通過知識驅動加數據驅動,解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面臨的不可靠、不安全、不可信挑戰,將解鎖大量全新應用場景與商業價值,同時建立人工智能算法安全檢測平臺,保證使用安全。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胡嘯峰博士、高新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宇、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副處長趙興春、北京市商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葉建雲、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科技處處長李強、重慶中科雲從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忠林圍繞治安管理、刑偵、智慧交通三大公安應用場景展開討論。

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胡嘯峰、趙興春、李強(上排從左到右)梁宇、葉建雲、王忠林(下排從左到右)

胡嘯峰指出,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公安領域的應用總體情況是打擊應用多,治安管理、服務等領域少,存在機制、邊界、安全和成本等問題,在下一步發展中,應藉助人工智能發揮極致工具性性能:完整替代人所不欲、完備保障人所不能、完美融合人所不棄。

梁宇將執法工作分為博學、慎思、明視、審驗、智行五大環節,詳細介紹了各環節人工智能的應用思路和效果。

趙興春指出,人工智能時代的刑事偵查特徵包括信息數據化、方向縱深化、檢驗自動化、情報智能化,應用方向包括現場勘查、視頻識別、語音識別、步態識別、指紋識別、虹膜識別、電子物證、DNA、法醫、審訊、情報等,面臨應用場景與效能體現不明確、識別算法準確率與可靠性有待提高、技術結果轉化為司法證據的難題、人工智能帶來新犯罪等挑戰。

葉建雲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視頻偵查中可提供嫌疑視頻畫像工具有效性、視頻身份證實、視頻偵查之軌跡還原、實時視頻追蹤、基於視頻同夥分析、人臉圖像相似度檢驗鑑定、視頻偵查之案件串並、視頻圖像信息服務民生等能力,並提醒視頻應用中的信息安全。

李強介紹了深圳打造的"鵬程交通智能體",實現打防管控建一張網,賦能執法、治堵、服務、監督四個方面業務應用,下一步將加強基礎雲底座能力的建設、芯片級算力複用,端邊雲協同及保障信息安全。

王忠林指出,雲邊端協同,是人工智能規模化、場景化的必然趨勢,也已具備客觀條件,將帶來更高效能的智能交通,未來,業務牽引、場景適配、技術演進將三位一體協同演進,在實戰業務中共創,使技術更好服務於實戰。

新一代人工智能安全應用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中國安全技術防範認證中心副主任劉劍鋒

中國安全技術防範認證中心副主任劉劍鋒做了《人工智能公安應用的認證評價》的報告。作為我國安防產品認證工作主要創始人,劉劍鋒詳述了智能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仔細對比辨析了認證、評價、認證評價的概念。他指出,人工智能已涵蓋產品、過程、服務、管理體系,涉及到物、事、人,但缺乏科學、系統性的評價方法,已影響到人工智能應用持續健康發展。國內外已針對性地開展了多種評價。目前正在推進和探索的認證評價工作有安防系統智能分級評價、安全檢查設備危險品智能鑑別能力評價、"雪亮工程"示範城市建設驗收評價、公安應用場景人工智能需求分類評價等,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將創新評價方法、建立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準、加強結果採信,在聚焦應用場景的過程中,保證使用效能、服務公安實戰和促進技術進步。(記者 毛志亮 主辦方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