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湊而又激切的舒伯特演繹

緊湊而又激切的舒伯特演繹 | 鑑碟

文 |張可駒

對於內田光子這位鋼琴家,我聆聽她的演奏有時並無很深刻的感動,對她身為音樂家的某些做法,卻常常心生敬佩。譬如,她演奏德彪西《12首練習曲》的錄音被奉為經典,鋼琴家卻並沒有乘勝追擊,大量灌錄德彪西其他的獨奏作品。內田光子兩次灌錄貝多芬的協奏曲全集,對於奏鳴曲部分,卻止步於最後的五首。少年時,肖邦比賽或許成為她苦樂參半的回憶,而成名之後,鋼琴家除了兩首奏鳴曲,就不曾留下其他的肖邦錄音。

換言之,內田光子確實只演奏那些她真正擅長、在其中“有話要說”的作品。這樣的態度自然極為寶貴,但有時,我會過多留意鋼琴家的一些小手筆,而沒有看到更為強有力的宏觀景色。最近聽她演奏舒伯特《D大調鋼琴奏鳴曲》(D.850)的唱片,精神為之一振。說起來,內田光子探索最深入的領域就是莫扎特與舒伯特。相對於黃金年代的經典演繹,她系統灌錄舒伯特獨奏作品的唱片雖然較新,卻彷彿也漸漸被視為行之有年的新經典。先前聽過D.894、D.664等作品的錄音,確實是她的錄音中,自己比較喜歡的部分。這次D.850聽得我耳目一新,首先就因為這有些不太像她往常的演奏了。

當然,這也同作品本身有關。《D大調奏鳴曲》是舒伯特筆下最為交響化的一首鋼琴奏鳴曲,第一與第三樂章的激盪,讓我們聯想到他宏偉的交響樂鉅作,或是後期的室內樂。內田光子表現該作第一樂章,可說是強化了原作的交響性氣魄。她的音響原本就有出色的立體感,呈現聲部結構的穩固自是拿手。而在這裡,鋼琴家還特別從樂章的橫向結構層面著眼,通過不同部分銜接的設計,以及細節中自由速度的收放效果,特別將整個樂章彈出一種環環緊扣、間不容髮的緊張。如前所述,有時內田光子做出一些生動的變化,在我聽來,卻沒有更大格局的一種貫通。譬如她重錄的莫扎特協奏曲,我很有興趣地收了一張,聽後卻未滿足期待。

在D.850中,鋼琴家卻完全彈出貫通一氣、一推到底的效果。聽後頗感暢快,而仔細觀察,你又會發現她在速度變化中的自發性仍舊是充分的。僅是鋼琴家(特別地)牢牢抓住原作的推進力,配合她富有立體感的音響,在這樣的緊湊之中,也把樂章雄偉的結構充分勾勒出來了。為了呈現雄偉感,有人會放慢一些,最典型的莫過於吉利爾斯的經典演繹。他強調句子的寬闊,配合獨有的黃金之聲,境界自是高邁。內田光子的音響既非輝煌的路子,也未在此努力表現豐富的層次變化,而是在一種純質的樸素中,呈現縱向和聲結構的堅實骨架。她的表現讓我想到布倫德爾。配合緊湊的速度、內聚的句法,依然彈出這種宏大感,只有對於結構的不同層面都進行透徹的思考之後,方才能夠以縱橫一體的演繹思維加以呈現。

在這樣鮮明的立意之下,內田光子也將這種凝聚統一的追求推向全曲的其他部分。第二樂章的速度很流暢,樂章大致呈現A—B—A—B—A的結構,鋼琴家進入第一個B段時,彈出讓人意想不到的熱情。吉列爾斯在此探索最為內省的氣質,內田光子則走向幾乎相反的方向。至樂章後半,她先後在A、B兩段中所彈出的激切,更是將音樂帶向一些短暫的白熱化的瞬間。而表現樂章中間的那個A段時,內田光子毫無疑問彈出了她最為敏感、柔和而富有變化的聲音。在整體的樸素中,這樣的指觸可謂點睛之筆,可見鋼琴家塑造音色的功力仍是不俗,卻始終比較惜墨。

D.850的終曲尤為特別,因為在高度戲劇性的三個樂章之後,舒伯特設計了一個看似單純、輕鬆幽默的結尾。如此一來,全篇的起承轉合就更加充滿奇詭的意味。有人會突出那種輕鬆氣質,這也是順理成章的,內田光子卻選擇削弱演奏中的輕盈與諧趣,轉而在音樂形象中求取更穩健的分量感。演奏開頭的主體部分,鋼琴家彷彿在說明自由速度的含義:左手保持基本節拍的穩定,右手則彈出自如的變化。在這裡,內田光子特別做出一種強化,並非強化自由度,而是強化左手節奏的穩固(分量感由此浮現),以此明確她演奏終曲的方向。有趣的是,她同時也彈出了右手旋律充分的自由,呈現出節拍的穩固與Rubato的表達性相互突出的妙筆。這為鋼琴家關於四個樂章凝聚統一的構思劃上有力的句號。

- THE END -

快手、抖音賬號

歡迎訂閱2020年《音樂週報》!

楊小勇:這輩子能把歌唱好就滿足了 | 人物

“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特刊完整版來了

張國勇:交響樂中的儀式感

19歲假聲男高音的舞臺夢 | 人物

考級證書真的有用嗎?

《梁祝》誕生60週年,見證者終於還原作品創作歷史真相

歌唱的高音技術可以速成嗎?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

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A:發這裡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