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如今的美国非常强大,但也曾潦倒落魄过。九十年前,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萧条席卷美国,至今仍令其心悸不已。

大萧条爆发之前的美国,一片欣欣向荣。工业指数增长到空前高度,胡佛总统宣称:“贫民窟将从美国消失”。这场巨大危机的到来,似乎没有任何征兆。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胡佛总统

引爆点是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市暴跌。大量的纸面财富在短期内化为乌有,金融的崩溃引发恐慌,造成银行疯狂“挤兑”,这使得大量银行宣告破产。这还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是工厂倒闭、大量人口失业。一面是农场主将卖不掉的食物销毁,一面是大量失去收入嗷嗷待哺的饥民。

情况恶劣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当时美国约一亿人口,失业人口达800多万,因贫辍学人数达400万。在最严重的1930~1933年间,全美因饥饿和营养不良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700万。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领取食物的儿童

失业人员中,包括很多曾经的行业翘楚和中产阶级,工作成了他们最渴望的东西。上千万人四处寻找工作却一无所获,有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步行1600公里,有人为了被招聘为救火员,不惜在森林中放火。从前西装笔挺的精英们,也不得不加入街头流浪大军。

一切可以下咽的东西,都成了疯抢的目标:各种野菜以及牲口才吃的野草、被丢弃的腐烂水果、饭店吃剩的残羹冷炙……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营养不良的失业者

在美国一部社会写实作品《光荣与梦想》中,有这样的记载:“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一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更为不幸的,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各大工业国家。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疲惫而绝望

危机根源

那么这场风暴从何而来?经济运行有一个看不见的链条:工厂雇佣工人制造产品,工人用工资购买必须的物资。当需求增大时,工厂会扩大规模,增加新设备,雇佣更多工人。反之,就会裁员减产。至于银行、股市等金融产业,只是建立于实体之上的衍生物。

当时的美国由于新科技的发展,机器代替了大量人工岗位。生产率在二十年代提高了55%,同期的工资却只增加2%,而农业人口的收入只有工人的40%。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城市街头大批失业者

结果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工厂用更少的人力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另一面是失业人员的增加和在职人员的菲薄收入。这直接造成大量的产品无人购买,不是不需要而是没钱买。没有市场的工厂只能继续裁员减产,失业人员继续增加,这就陷入一个死循环。

要点:大部分的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作为消费主力的大多数人却不具备购买能力,经济的链条再也无力运转。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随之而来的混乱

超前的贷款消费是另一个陷阱。如果在有稳定收入的前提下,还能保持暂时的繁荣。但随着经济恶化,失去工作的人们再也无力偿还。银行等信贷部门为规避风险,缩减信贷规模,这也使通过“借钱消费”支撑的商品市场进入萎缩,形成了又一个“死循环”。而且巨量无法收回的借贷资金,对金融系统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寻找工作

危机解决

危急时刻总伴随“救星”的出现,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任,实施了一系列挽救美国的新政:

复兴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恢复各个机构的正常功能,以达到经济运行的平衡和通畅。

出台整顿金融的措施:审核银行资质,淘汰那些不具备抗风险能力的小银行,共关闭一万多家银行。废除“黄金本位”金融制度,代之以美元,同时将美元贬值40%促进出口。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

金融秩序的整顿恢复只能改善流通环节,根本问题还是在解决就业的工农业。

工业是最关键处,加强国家对工业的指导和干预,维护工人权益,增加就业机会。能容纳最多岗位的中小企业,又是重中之重。

农业因为产量过剩,导致价格低于成本,新法案将农业产出缩减了30%。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到处是找工作的人

救济

救济过程并非单纯的提供款物,而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这一办法主要落实在基础建设上,修路、国有林场、公园、公共建筑、校舍,这些项目提供了大量工作,还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尊。以此获得的收入,又可以进入经济流通,形成良性循环。

这些国家项目,共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工作岗位,让无数个家庭重获生路和希望。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改革

制定法案加强保障,建立社会保险,负责“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一生”。罗斯福有句名言:“如果对老病者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美政府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或是应该存在的政府”。

制订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立法,缓解劳资矛盾,保障工人权利。并对不同的收入阶层,采用阶梯式的税率。

“罗斯福新政”获得了巨大成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大萧条对国家的损害。更重要的,那些以往被忽视的制度缺陷,某种程度上也被有效预防。

“千百万人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几乎击垮美国的大萧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