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到底幹什麼?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眾所周知,明代的鄭和原來只不過是宮廷裡的一個太監,他歷盡艱險,七下西洋。可謂聲名遠揚。

鄭和是何等人物,大凡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鄭和(1371-1433),明朝太監 ,原姓馬,名和,小名三寶, 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馬哈只第二子,鄭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和僅十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 閹割成太監之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為菩薩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


鄭和下西洋到底幹什麼?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永樂二年(1404年),鄭和立下赫赫戰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鄭"字賜馬和鄭姓,以紀念戰功,史稱"鄭和"。

在介紹了鄭和之後,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鄭和屢下西洋,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歷來各家各執其詞、莫衷一是。我們今天就為這個問題和各位聊聊這個話題。可以說目前 流傳早而廣的說法是: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建文帝的蹤跡。

建文帝是誰?,建文帝就是朱允炆,又稱明惠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孫,太子朱標的兒子。建文帝登位伊始,曾決心削藩以保持自己的帝王永固,1399年6月,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大興“靖難”之師,公開反叛建文帝。


鄭和下西洋到底幹什麼?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1402年,朱棣率軍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時,“宮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終”。有的說“建文帝為僧遁去”。《明史·鄭和傳》則直截了當地說:“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


鄭和下西洋到底幹什麼?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後來,不少人附和其說,許立群在《中國史話·三寶太監下西洋》一節中寫道:“永樂皇帝派鄭和航海的目的是尋找建文帝,因為永樂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後,建文帝失蹤了,永樂怕他逃到國外,將來回來複闢,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吳晗的《明初對外政策與鄭和下西洋》等也認為,鄭和下西洋除了經濟方面因素以外,還帶著皇上的秘密使命,這秘密使命就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這種說法流傳甚廣。

但是也 有些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尋找建文帝之說難免牽強。建文帝其人忠厚贏弱,被朱棣從帝位上趕下臺,即使逃到國外還會有什麼能耐?這些情況朱棣也應當明白,因此他不會幾次三番派人去探尋朱允炆的下落。再說建文帝是否逃出南京城也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不少跡象表明,建文帝在南京城陷落前已死於大火。建文帝既死,尋找建文帝之說更無法成立。

另外還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耀兵異域”,“教化異族”,使海外諸國“賓服中國”,同時還擔負著溝通中國同海外經濟貿易的任務。


鄭和下西洋到底幹什麼?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近年來,探索鄭和下西洋原因的角度有所改變,有些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的使命隨時間的推移而有所不同。鄭和第一次出使是為了安撫臨近小國,減輕異族異國對中國的侵擾,以後幾次主要是為了通商,以及向未知的世界前進,開闊新的航道等。

也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政治目的。朱晨光在《鄭和下西洋目的辨析》(載《鄭和下西洋論文集》)一文中持這種觀點。他首先否定“耀兵異域說”,他說鄭和在海外兩次動用武力制服異域王都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的自衛反擊。鄭和所奉行的外交方針是以“懷柔”為主的,以友好和平為前提的。說鄭和下西洋是經濟因素是一葉障目之見,考察明代有關文獻,未見過鄭和屯兵異域,進行經濟上的巧取豪奪。鄭和出使帶回不少外國商人到中國經商,永樂皇帝下令不要徵稅,他說:“今夷人慕義遠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


鄭和下西洋到底幹什麼?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朱晨光認為,鄭和出使西洋是為了打開封閉、僵化的外交大門。明王朝剛建立,臨近的小國常來朝貢,當時的朝貢實質上是交換物產,番國入貢,明王朝恩賜,賜常大於貢。明初經濟拮据,明太祖下令限制進貢,由一歲一貢改為三歲一貢,有些國家如日本等限為十年一貢,於是明朝與海外關係幾乎斷絕,經濟貿易幾乎停頓。於是,走私活動非常猖厥,武裝走私成風,同時明王朝的聲勢日下。

永樂皇帝上臺後決定改變這種政治局面,他每次派鄭和下西洋都是以頒“正朔”,恢復和發展明朝政府與海外國家的外交關係為首要任務的。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就將長期盤踞在三佛齊剽掠的海盜陳祖義一夥捕捉歸案,為溝通海道掃清了道路,提高了永樂政府的聲譽。


鄭和下西洋到底幹什麼?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由於明成祖外交方針的成功,結果“太宗皇帝德澤洋溢於天下,施至蠻夷,舟車所至,人力所通,莫不尊視,執圭捧帛而來朝,梯山航海而進貢”,但是,這項外交政策給明朝初期社會經濟所造成的耗費“也不貲”,故明成祖一死,鄭和下西洋一事就遭到激烈反對。


鄭和下西洋到底幹什麼?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時至今日,我們對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仍不能探明,但可以肯定的是鄭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名偉大的航海家,七下西洋更是彰顯了我炎黃子孫的非凡智慧和華夏民族的非凡創造力


鄭和下西洋到底幹什麼?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