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木心说:“没有审美能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1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后半句是“尚美之道,千古之风。”

人生而爱美,崇尚“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按理说每个人都应该被接受“爱美”这件事情。但是,“爱美”放到孩子身上就有了些不一样的声音。

前段时间,黄磊的女儿黄多多上了热搜 #黄多多金发#。在此之前,黄多多黄发、紫发、耳洞....都上过热搜。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评论区也是分为两派。

“这个年龄段,是不是不太适合?”“这么小染发,父母有责任!”“多多太漂亮了!”


黄多多发色的争议在于小孩子该不该“过度”打扮?但黄多多也不是个例。很多更小的孩子也是十分爱美,喜欢打扮自己。

爱美是人的本能,也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必经之路。“爱美”是培养一个人审美能力的基础,有能够“欣赏美”的能力才能对生活更加热爱。

蒋勋曾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2

细心的爸爸妈妈肯定会发现,孩子在一段时间里,有着“追求完美与完整”的行为:

1. 对吃的东西要求完整,完美:食物必须要大的,光亮的,完整的。

2. 对物品要求完美:一张纸不能有折痕;使用的东西一定要放在原地,不能挪走;画画的时候,不满意就要求废掉纸张,重新使用一张新的。

3. 对自我形象有要求:自己选择衣服,只会想穿自己挑好的衣服。女孩子喜欢上化妆,男生有自己的“偶像”,并且会热衷模仿他们 ,如果不能被满足的时候,就会不开心。

.......

这些对物品、自我形象要求完美,这是孩子“审美敏感期”到来的重要征兆。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提到:孩子的审美敏感期,是孩子开始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是女孩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的浓厚兴趣。

孩子从2岁半开始,就逐渐进入审美敏感期,而且是呈螺旋式发展。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自身的形象十分在意,对于生活中一切美的东西也很感兴趣,追求完美。孩子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和调整,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家长无视“审美敏感期”,常常会说出这样的话:

“小孩子知道什么美不美的,能穿就行!”“小孩子长得快,衣服买大一码的比较划算,还能多穿两年。”.....

正是这样,很多家长就错过了“审美敏感期”的引导。

那怎么样才能把握“审美敏感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能力呢?

3

如何把握孩子的“审美敏感期”


1. 从让孩子自己选衣服开始

“审美敏感期”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对自我的关注。开始琢磨怎么样让自己更美?对穿着打扮有极高的兴趣。把握“审美敏感期”的第一步,不妨从尊重孩子衣服的选择开始。

为了尊重和保护孩子审美的萌芽,妈妈们可以这样做:

(1)面对好看的东西,孩子会好奇地询问,试着多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解释。不着急跟孩子们说“你不懂”“长大了就知道了”“你还没有必要知道”这样的话。

一个人对生活的经验都多来源于小时候的积累。同时,语言永远带有自己的生命力,别用简单的“没必要”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记住:爱美不等于虚荣!

马伊琍面对孩子“审美敏感期”的态度,值得所有人的学习。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在图片中看到她在享受着“被化妆”这件事情,画完之后,无论好不好看,都留下珍贵的照片。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可以这样,保护孩子的爱美之心,可以从成为他们的“模特”开始。

(2)给孩子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她选择自己喜欢的穿搭。有时候,也可以请孩子帮别人选择衣服,从先做A或者B的单向选择开始。慢慢地,可以请孩子们为家庭成员做穿搭。

最重要的是可以鼓励孩子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无需评价,只说客观事实就好。

(3)提供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喜欢的公主裙、儿童化妆品、喜欢的球衣,都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物质支持。

董卿,中国著名主持人,连续多年主持春节联欢晚会。康震用“杏花春雨江南”评价她,她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完美写照。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工作中呈现完美状态的她,对自己不自信。

她曾经坦言,爸爸不让她多照镜子,不给她做新衣服。为了打击她的爱美心,爸爸的名言是: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不如多看看书。

长大之后,她也一直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好看,长期处于一种自我纠结的状态。直到多年之后,才和自己的父亲和解。被扼制的“爱美之心”,长大了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弥补和理解。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儿童时代的东西,到了少年时代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代,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小时候,一个人全部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开始琢磨怎么样让自己更美,是所有“美”的最开端。


2. 美感是在耳濡目染中创造的

《朱子治家格言》开篇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不仅注重外在的整洁,也要求内心的纯净。想要内心富足,也一定要重视外在环境的美。随着“审美敏感期”的发展,孩子们开始敏锐地感知环境和功能的变化,挑选美好的环境生活,欣赏美好的艺术作品。

对环境的美的要求,从关注每天生活的家开始。

(1)别放错一只鞋子的位置

不要错放一只鞋的位置,就是及时地整理家里的环境,保持周围环境的干净与美感。

父母可以尝试着定期和孩子一起收拾房间,为孩子设置独有空间,邀请孩子参与设计、布置房间;

可以在家里各留有孩子的创意性表达,家中可以有孩子的作品展示、家具标志设计等;

花草有一种天然地让内心沉静的力量,可以逛逛花卉市场,用鲜花和绿草点缀家庭生活;

和孩子一起观察颜色亮丽的水果蔬菜、色彩斑斓的鲜花、......

生活的点滴都是美的一部分,只要你愿意和孩子一起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2)去了解“看不懂”“听不懂”的艺术

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走近这些都地方,就会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从内而出。

有人说:小孩子能看懂什么,听懂什么?

不。

孩子的审美力往往比成人都更加细腻和敏锐,因为他们还没受到“低审美社会”的完全影响。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曾提出:每个孩子每个季度应该不少于一次看演出、听音乐会。这样的艺术活动,应该像学科教育一样,纳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借助审美教育,培养孩子内在思维的高贵和富足

趁着周末,多和孩子一起出门,享受美感的世界吧。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3. 孩子是永远的自然之子

诗人柯勒律治曾说到:大自然对儿童的熏陶远远高于学校对儿童的教育影响。

儿童作为自然之子,保存着与自然万物交流的天赋,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大自然的美。孩子们美感培养最合适的地方就是大自然。

(1)趁着秋意正浓,多去户外玩一玩

秋天,一棵树上都会呈现多种颜色。所以,趁着秋意正浓,多和孩子一起去户外玩一玩吧。

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自由地玩耍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因为孩子总是会自己去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花;去寻找准备蛰伏的小昆虫;在自然里肆意地奔跑......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2)发现、记录自然的多种方式

在自然中,还可以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去发现、记录自然。

自然色卡

为孩子准备一张自然色卡,让孩子去寻找与色卡相匹配的自然颜色。这是其中一种方式,也可以,采用相反的方式。让孩子们寻找和采集自然中的各种颜色,然后自己制作成一个不同色调的自然色卡。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制作形容词词卡,寻找一个“它”

制作形容词词卡,寻找自己认为与词卡匹配的自然物。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采取形容词,而非一个名词。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感受都是正向积极的,也会有不愉快的感受,如恶心。保持感受的多面性,也是在了解自然的多面性。

无论哪一种都没有对错,美从来都是包容多样的,这是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的。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自然

人的感官其实是相通的,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自然,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嗅觉——寻找气味,然后和父母、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不必讲出事物具体的名字,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定义。初见一个东西,当下的感受最独一无二,要保留这种感受。

只要运用“想象力”,所有的定义都会合理,反正这些都叫自然。

触觉——触摸自然材料,通过指尖感受自然物的纹理。不同的自然物都有不一样的纹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

视觉——以图画形式记录观察到的自然景象。一张白纸,一支笔,孩子们就可以画下自己眼中的世界。无论画成什么样子,都没有优差。

无论是哪种感官的形式,多种感官都可以结合在一起,这样“美”才会更加立体和深刻。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自然DIY

收集各种不同的自然物,将不同类型的自然物进行重组,进行改造。孩子们会对自己观察、收集到的东西有一种奇妙的专注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从收集材料,到完成整个作品,与环境亲身地融合到一起,是美感教育的意义。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别错过了幼儿的审美敏感期

其实,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方法可以在自然中培养美感。重点在于尊重孩子的感受与表达,站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大格局上,培养孩子的审美。

“审美敏感期”的到来,不是悄然而至,而带有各种各样鲜明的标签。这种时候,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和孩子们一起正确地对待“审美敏感期”,也接纳与拓展“美”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不同可能性。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引导和陪伴自己看见美、创造美的父母,在未来用“美”滋润生活、丰富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