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武林最後的祕笈:《拳商》

當代武林最後的秘笈:《拳商》

題記:

一介武夫和一流拳王之間隔了一本《拳商》的距離……

在虛擬的武林江湖中,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之一,那就是天下各路高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終極目的只為爭奪到某一本武林秘籍,然後煉就蓋世神功,登上武林盟主寶座。

比如《神鵰俠侶》裡面,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五位天下最厲害的高手來了一場“華山論劍”,於華山之巔鬥了七天七夜,遠遠超出了人類極限,只為得到那本夢寐以求的《九陰真經》。

而在真實的武林世界,也就是搏擊、格鬥界,《九陰真經》、《葵花寶典》、《六脈神劍》、《降龍十八掌》這類神乎其神的武林秘籍是根本不存在的,也沒有所謂速成的心法口訣,一切都是武俠小說作者的想象而已。

截至今日,全世界習武者總數大約有2億多人,國內參加武術健身的人口總數約為7000多萬,佔世界習武總人數的35%,佔國內總人口數的5%。

作為擁有14億人口總數的中國人來說,習武者的比例不算太高,但放之全世界範圍內習武總人數來看,數量又是很可觀的。

在幾千萬的習武者當中,為什麼功成名就和集大成者總是極少數,大部分習練者都籍籍無名?

並不是這些極少數成功者得到了什麼“武林秘籍”,如果真有的話,那就不能不提到一個稀缺又現實的武林詞彙——《拳商》!

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事業中,有三樣東西很重要,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情緒商數(Emotional Quotient)、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分別簡稱IQ(智商)、EQ(情商)、AQ(逆商),並稱3Q。

3Q是人們獲取成功必備的不二法寶,有專家甚至斷言,100%的成功=IQ(20%)+EQ和AQ(合佔80%)。

3Q高的人,成功的幾率也顯然更高;而3Q低的人,失敗的幾率則無疑更大。這已經被無數次科學實驗所證明。

同樣,對於習武者甚至以打拳、搏擊為生的人們來說,拳商的高低也幾乎決定了其這條道路上能走多久,能邁多遠。

何為拳商?

老刀認為,拳商是指拳擊商數(Boxing Quotient)、搏擊商數( Fight Quotient)或格鬥商數( Combat Quotient),可簡稱BQ、FQ或CQ。

簡單講,拳商就是人們對搏擊技術、搏擊環境、搏擊情緒、搏擊心態、搏擊過程等搏擊運動各環節的正確認知、調適與掌控能力。也可以理解成一個人的智商、情商和逆商在搏擊運動中的具體表現。

延展開來,拳商至少應該包括:

對各種搏擊術的深刻理解與綜合運用。

相對傳統武術而言,中國散打、韓國跆拳道、日本柔道、日本空手道、西方拳擊、泰國泰拳、巴西柔術、荷蘭踢拳等是當代最具實戰價值的格鬥術,而拳擊、mma、自由搏擊又是當今世界三大最主要的格鬥競技比賽形式。對於有志於職業站立式格鬥或地面技格鬥的選手來說,最好都要接觸並精通2~3門格鬥術以上。

當代武林最後的秘笈:《拳商》

不要做搏擊笨蛋

比如你選擇打自由搏擊,散打的“遠踢近打”“快進快出”、拳擊的“搖閃”、踢拳的“X形進攻”、泰拳的“箍頸膝撞”及各格鬥術之間的無縫連接與綜合運用,都要反覆去練習,直至熟練掌握。

如果只想靠散打闖天下,其職業道路恐怕走不太長遠。我國著名職業拳手邱建良、魏銳、李景亮、張偉麗、蒲鼕鼕等人,絕不僅僅只會散打技術,而是將多種現代格鬥技融為一體集於一身,有些還有傳武的功底。

作為一名優秀的職業運動員,絕不會囿於一門格鬥技而坐井觀天。

對個人條件的準確定位和自我雕琢。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和“硬件”素質都不一樣,什麼樣的格鬥技術與動作更適合自己,應該要比誰都清楚,在“適合練”、“練好它”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技術風格,最好能雕琢出“絕招”和“殺招”。

早期散打運動員柳海龍的“柳腿壁掛”、鄭玉篙的“轉身後擺腿”、苑玉寶的“苑邊腿”,既是成名技,也是克敵制勝的絕招。自由搏擊名將邱建良的“鱷魚擺尾”、位寧輝的“催肋拳”、方便的“前手擺拳加後手重拳”,都堪稱殺招。

楊茁的定位轉型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當代武林最後的秘笈:《拳商》

轉型之後的楊茁勇奪WLF金腰帶

楊茁在2012年以前,雖然多次獲得過地方散打冠軍和B級賽事泰拳冠軍及綜合格鬥冠軍,但並不為人知。真正讓更多人知道楊茁,則是從他2012年底踏上武林風擂臺開始的。在前期武林風的擂臺上,楊茁主打輕量級(70-73kg),在這個黃金級別,有太多的“降重狂魔”,楊茁的體格和力量佔不了優勢,除了留下“敢打硬仗”的讚譽,其職業比賽成績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太理想。

後來,楊茁改打次輕量級(67-68kg)和羽量級(64-66kg),拿下了2014WLF 67kg世界金腰帶、2014崑崙決65.8kg世界金腰帶、2015武林風67kg世界功夫王者金腰帶和2017崑崙決66KG世界王者金腰帶,成為國內兩大A級賽事第一個“四冠王”。

楊茁如果在競爭最激烈的輕量級未及時轉型次輕量級的話,以他的“條件”很難取得後來的搏擊成就。

對對手的認真研究與賽前針對性訓練。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這是一個千古不變、屢試不爽的戰鬥哲理。無論是戰場兩軍對壘,還是擂臺兩個人的PK,在“戰鬥”打響前,一定要認真、仔細的研究對手,不放過對手的任何信息和細節,找出對手的優勢和弱點,並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制定好如何進攻與防守、綜合應對的戰略戰術,然後貫徹執行。

2016年11月5日,一龍與播求二番戰爭議性點勝,這場比賽被評為“世界五大黑哨之首”。一龍一邊被搏擊粉絲臭罵,一邊名氣達到了其搏擊生涯的頂峰,開始膨脹和飄飄然,再結合當時武林風平臺自身需要噱頭重振旗鼓,於是就有了2017年的“一龍王者挑戰賽”的出爐。

一龍是一個從未進入過世界前十、名氣遠遠大於實力的從百姓擂臺起家的包裝型選手,以個人命名舉辦全球王者挑戰賽,這是非常瘋狂和不明智的舉動。

在高額獎金刺激下,迎來了“娃娃臉殺手”西提猜、“成吉思汗”達佔巴·阿斯科洛夫、 “機械戰神”阿拉佐夫、K-1 World Max末代王者恩裡克·科爾、泰拳天王殺玉狼、 WGP世界冠軍羅伊·布魯諾、FDKB世界冠軍克里斯多夫·米納、Lion fight世界冠軍哈桑·拓伊等八位世界頂級高手捉對廝殺,經過大半年的殘酷淘汰賽,西提猜殺入決賽。

當代武林最後的秘笈:《拳商》

“一龍王者挑戰賽”大結局令人唏噓

活動自當年3月份啟動,到11月4日進行最後的決賽,為期8個月,可以說為一龍留足了備戰時間。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一龍在決賽第二回合1分10秒的時候,遭西提猜一記左高掃KO。

這一方面說明自由搏擊P4P世界排名第一的西提猜果然實力非凡,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一龍原有技戰術的致命漏洞和備戰的嚴重不足,他只是在一次次的觀摩比賽中享受“主人”的感覺,自我麻痺,自我感覺良好,坐等最後決賽時刻的到來。即使不是與西提猜對陣,其他七位的任何一位,同樣都是一龍難以邁過的門坎。

縱觀整個賽事,當事人對自身實力認識嚴重不足,對對手研究嚴重不足,然後備戰又嚴重不足,這三個“嚴重不足”導致所謂的“一龍王者挑戰賽”離當初的預期南轅北轍,等於為別人白白做了嫁衣,甚至成了世界搏擊界的一個經典笑談。

一龍是對中國職業搏擊做出過一定貢獻的草根拳手,若論拳商,你要我怎麼說呢,只能呵呵了。

對場上局面的靈活應對和對戰機的把握。

搏擊賽事,場上情況瞬息萬變,常有意想不到或驚天逆轉的情況發生,不到最後時刻,誰也不知道誰是勝出者。

以前,我們講“狹路相逢,勇者勝”,但現在看來,“狹路相逢,智勇者勝”,光有勇是不夠的,還得有智,有韜略,有勇有謀方能克敵制勝。

西蒙·馬庫斯曾經是中國搏擊界的噩夢,自2010年首次來華一回合ko郭行行以來,後又一挑二戰勝青格勒和李帥,車輪大戰ko王安瑩,TKO武警李備,中方派出前國家散打隊隊長“過江龍”姜春鵬,也沒能阻擋住馬庫斯的囂張勢頭。

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方便迎戰。論身體條件、硬度和力量,馬庫斯成壓倒性優勢,方便幾無取勝可能。但是,馬庫斯的拳腿組合動作大開大合,還沒有達到精湛的境界,這就存在技術銜接漏洞。

當代武林最後的秘笈:《拳商》

“死神”方便兩回合四次擊倒西蒙·馬庫斯

方便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採取“快進快出,靈活機動”的打法,儘量避免“硬碰硬”,避其鋒芒,擊其惰歸,在防反中抓機會打迎擊。馬庫斯來勢洶洶,求勝心切,在發起多次進攻卻遲遲不能得手而開始顯得有些急躁冒進時,很快露出破綻,方便抓住機會在頭兩個回合中四次擊倒馬庫斯,以TKO提前結束比賽,終結了馬庫斯對華不敗的神話。

2018年11月3日,前國家散打隊長付高峰簽約武林風,從體制內散打轉型為職業自由搏擊。在連續重拳K0達瑞爾·西特曼、蘇亞雷斯、高木健太三位二流選手後,2018年11月3日付高峰職業站首次迎來了前世界排名第九的亞歷山大·斯特庫倫科。

在世界一流高手面前,付高峰以前“狂轟濫炸”的打法很快失靈,第二回合就出現體力不支,被亞歷山大抓住機會四次擊倒讀秒,慘遭TKO。2019年10月23日付高峰對戰巴西選手卡洛斯·佩雷拉,在開局佔盡優勢的情況下,第二回合 因麻痺大意頭部出現空檔,被對手一記變線踢上頭KO,大意失荊州。

付高峰的散打實力是毋庸置疑的,連續多次取得過全國男子散打錦標賽和冠軍賽80kg冠軍,但其在職業擂臺上大開大合、狂轟猛炸、不惜提前透支體力的打法又是極其不明智的。

兩相比較,同為國家散打隊出身,“師兄”方便的拳商遠在“師弟”付高峰之上。

良好搏擊習慣的養成及每次賽事的總結分析。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人的成功是因為良好習慣的養成終至厚積而薄發的結果。搏擊亦然,只有那些善於學習,善於總結,善於提高的研習者才會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自2018年4月邱建良首次榮登自由搏擊著名網站Combat Press羽量級世界排名第一以來,迄今已連續19個月穩坐羽量級世界第一寶座,雖然這份榜單沒有四大拳擊組織排名那麼權威,但也足夠代表當下世界自由搏擊的最高水平。

榮耀的背後,不僅是先後戰勝賽格東、金東秀、古拉賓、魔煞布、江通猜、伊利亞斯·布萊德、肯姆、迪倫·薩爾瓦多、 長島雄一郎、考·維拉薩克雷克等世界一流選手的赫赫戰績,更是邱建良長期勤學苦練和善於思考總結的雙向結果。

當代武林最後的秘笈:《拳商》

邱建良的好習慣-做“搏擊筆記”

除了超出常人的訓練強度,邱建良有一個難得的“記筆記”的好習慣。無論是日常訓練、與隊友交流,還是每次比賽,都有筆記記錄;無論是賽前研究的對手的特點、優劣勢所在,還是針對性訓練的不足、需要調整的技術,亦或是賽後的勝利經驗、失敗教訓、場上失誤等總結分析,都一一留有記錄備忘,並隨時拿出來複習、研究,這跟“覆盤”其實是一個道理。

在邱建良看來,搏擊是一門“擊倒藝術”,而不是蠻幹。他的訓練筆記裡有一段總結值得每個搏擊選手反思,他說:

三等選手打情緒打本能,二等選手打技術打力量,一等選手打時機打漏洞。

能悟出如此境界,也就不難理解邱健良所取得的搏擊成就了,他的確是一位“靠腦子打拳的人”。

拳手人設形象的打造及與粉絲的互動。

職業拳手和體制內拳手本質上都是專業的,區別在於體制內選手拿的是工資和獎金,榮譽更多是屬於代表隊和國家的,打拳是一種工作和任務;職業選手則拿的是出場費,贏了也可以有獎金,榮譽更多是專屬自己的,打拳是一種職業並以此為營生。

所以,以打拳為生的職業拳手會更拼,也更需要包裝和推廣。拳手簽約了哪個賽事,這個賽事的宣傳部門就會對這個拳手從各個角度進行宣傳報道,讓曝光率達到最大化。這樣,從綽號到技術風格到比賽成績,慢慢就會形成一個人的人設,或平淡無奇,或不溫不火,或成為明星拳手。

當代武林最後的秘笈:《拳商》

個人社交媒體不容忽視

在拳手人設的打造上,微博、微信、頭條、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為拳手打造個人自媒體提供了時代方便和機會。同樣作為一個職業拳手,有的個人社交媒體粉絲達幾十萬上百萬,有的只有幾千,這就是差別。

除了拳手的知名度直接帶來的粉絲,拳手對個人自媒體的重視和經營也非常重要,要保持更新的頻率、圖文視頻質量及與粉絲的積極互動。

大東翔搏擊俱樂部為此特內部規定所有簽約選手都要打造自己的社交自媒體平臺,甚至細化到了每週、每天需要完成的圖文視頻數量,沒完成任務的要予以罰款。“勇士的榮耀”創始人郭晨冬在《大郭匯》的一期節目中就特別談到了這件事,他認為職業運動員隊伍是一個不斷流動和新舊交替的過程,有些東西帶不走,但粉絲是可以帶走的,這等於是運動員的個人財富。

其實,職業拳手對自我人設打造及個人社交自媒體經營管理的積極心態與行動,又何嘗不是拳商的一大表現呢?不同的運動員,他對此的理解和表現也大不相同。

最後,用一句話總結:

拳商,決定了一個職業運動員的高度,也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其職業生涯的長短與走向!

《拳商》,的確是武林最後的秘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老刀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