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扁鹊到屠呦呦,中医和中医药大发展的春天来了

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了扁鹊和屠呦呦,我以为自己穿越了,扁鹊是古代治病名医,屠呦呦是当代制药大师,他俩怎能同时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呢?扁鹊老先生还说,你们生活的这时代真好,国家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养生治病,你们的寿命必将突破百岁。于是,我一高兴笑醒了!

从扁鹊到屠呦呦,中医和中医药大发展的春天来了

​说真的,从阴阳五行,到奇经八脉;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丰富的中医药理论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自古以来,流传下来无数传说,讲述着中医药的神奇疗效。

战国时期的名医秦越人,医术高超,人们称他扁鹊。扁鹊见蔡桓公时,才见面片刻,便知其肌肤之间有疾病,蔡桓公不信;十天后,扁鹊又见到他,指出疾病已在肠胃,不治疗恐怕会更严重。蔡桓公依然不信。蔡桓公觉得,医生爱把没有病的人说成有病,略加治疗,便把没病说成自己的功劳。又过十日,扁鹊又见到蔡桓公,却扭头就走,因为他发现蔡桓公的病已深入骨髓,无药可治了。又过五天,蔡桓公感觉病痛时,而扁鹊已逃往别的国家了。

这个《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几乎家喻户晓。它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中医药的一个神奇功能,就是治未病,在人的是身体刚刚有一些轻微的不适,尚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中医就加以干预治疗,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疗效。一个医术高明的中医,凭着“望闻问切”四诊法即可诊病,一根银针即可治病,其神奇之处令人称奇。

数千年来,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的理论、术语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许在不经意的聊天中,中国人的话语里就会蹦出一个出自中医理论的词汇来。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近百年来,西医的传入,在丰富了治疗技术的同时,也对中医的存在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医西医本来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求得单一的西医或中医都难以达到的效果,但是,一些人推崇西医而贬低中医,使得中医药的发展受到影响。如今,中医药面临着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比较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所有这一切,都成为制约中医药今后发展的瓶颈,如不大力解决,中医药之前景堪忧,这种流传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堪忧。

从扁鹊到屠呦呦,中医和中医药大发展的春天来了

​如今,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10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一个好消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从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到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筹划部署。这一《意见》的出台,预示着中医药的发展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中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传承特点,一味地用西医的规范去衡量中医药,势必会造成削足适履的结果。在新出台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规范中医医院科室设置,修订中医医院设置和建设标准,健全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随着这一精神逐步落实到位,中医药的发展必将卸去羁绊,迈进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

在中医医疗机构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意见》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规模,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鼓励实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提供服务,放宽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条件。

在信息时代里,中医药的发展也需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今后,将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建立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国家还将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及时向社会发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到2022年形成并推广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从扁鹊到屠呦呦,中医和中医药大发展的春天来了

从医疗机构到人才队伍,从挖掘良方到拥抱信息时代,从薪火相传到创新突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与擘画,这是中医药之幸,是广大中医之幸,更是亿万中国人之幸,也必将成为全人类健康之幸!

曾几何时,屠呦呦率队研究的青蒿素,摘得诺贝尔奖牌,惊艳于世界医学领域。在领奖时的演讲中,屠呦呦把青蒿素称为“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个礼物”。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的获奖,充满了象征意味,就像黎明时分东方天际露出的鱼肚白一样,预示着中医药发展的新时代到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