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排滿和反儒:似是而非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到底是什麼?

當“共產主義”、“驅除韃虜”和“打倒孔家店”這原本屬於不同時代的思想,集合在同一個組織身上,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讓我們緊緊圍繞著太平太國運動的關鍵詞“太平、排滿和反儒”,去撥開縈繞在我們面前的歷史迷雲。

一、太平天國運動的時代背景

中國的傳統社會有一極大的弊病,即權力中樞對民間“多取而少予”,這也是在幅員遼闊的大國實行家長制統治難以避免的痼疾。清朝末年,統治者們更是懷抱著“傲慢與偏見”,將這種剝削的習慣發揮到了極致。

長期充斥著儒學思想,儒學與皇權相結合亦是傳統中國最重要的時代特色。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的風雨吹拂了東亞大地,西學和西教成為了打開傳統社會封閉大閘的第一道武器。太平軍便作為時代的代理人,喊出了“太平、排滿和反孔”的口號正式與清廷展開了對抗。

太平、排滿和反儒:似是而非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到底是什麼?

太平天國劇照:天王與將士們

太平天國,是清朝道光帝晚年時期由洪秀全、馮雲山等人組織起來的反清政權。洪、馮二人相識於地方農村的私塾,在偶得一本宣傳基督教信仰的小冊子之後,便決意要一心服侍教會、傳播信仰。

當時的社會狀況相當殘酷,清政府早已度過了他在中國最興盛的時期。那些年歲,百姓常常流離失所,內憂外患使本就衰敗腐爛的政府更是難以為繼。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後的賠款負擔,被政府變相地施壓給了農民,人們的貧窮達到了頂峰,“鬻賣妻子、食之草木”也成為了經常的社會現象。

太平、排滿和反儒:似是而非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到底是什麼?

洪秀全半身塑像

面對如此困頓的境遇,“反抗或是繼續忍耐”就成為了不少人願意討論的問題。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與楊秀清、蕭朝貴等人在廣西金田村組織起來了不少人馬。這些鄉勇們大多是依靠信仰團結起來的同鄉或同地域的人士,因此相互之間會十分信任,因之而形成了超群的戰鬥力。

咸豐三年(1853年),他們的武裝成功地完成了東進、北上的使命,並且攻下了金陵城。洪秀全倡議將國都定在此地,並改稱金陵為“天京”,寓意此地應作為:“上帝在人間的京城”。

太平、排滿和反儒:似是而非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到底是什麼?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

二、“太平天國”西化淵源辨析

太平天國運動雖說是由一些信仰“拜上帝教”的農民創建的政權,可他們的思想終究沒有徹底的西化。我們可以將他視為一場社會壓力逼迫下的以“反抗暴政”為主要目的的政治運動。

對於其“信仰動機是否純粹”、“信仰作為革命動力還是手段”這些問題,還是要見仁見智的。而我們常常將他們的信仰稱為“拜上帝教”而非直接稱呼為“基督教”,有如下一系列原因:

第一,洪秀全定都後的國號經過了好多次“世俗化”的改良。比如咸豐十一年(1861年)洪秀全的初次改政,就把“太平天國”的國號改為“上帝天國”。而在決議還沒有來得及推行之時,他就突然改變主意,要將國號再改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這就使洪氏建立起來的國家更像是一個注重分享政治權力的世俗政權。

太平、排滿和反儒:似是而非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到底是什麼?

第二,洪秀全在鄉里傳播“拜上帝”教時,就把自己繼承的佛道兩教有關“斬魔降妖”的說法加以發展。這種異教色彩很濃厚的想象是不被正統教會所允許的。如其在廣東花縣傳教時,曾自制了一把“斬妖劍”,並將滿族皇帝代稱為佛教系統中的“閻羅妖”。

第三,洪秀全曾要求浸信會傳教士羅孝全為他施行洗禮,但因為羅氏不認可洪秀全在大病時關於“天父託夢授權”等的一系列說辭,所遭到婉拒。洪秀全事後相當失望,開始私自為他人施洗。

太平、排滿和反儒:似是而非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到底是什麼?

身著中式衣衫的傳教士羅孝全(居中)

三、“太平”、“排滿”、“反儒”

不可否認的是,洪秀全等人的確發動了一場相當成功的農民戰爭,他們在短時間內席捲了整個南方中國,在不少省份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這場運動的起因和清政府的消極腐敗有著必然聯繫,士兵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趕走在中原施行暴虐統治的韃靼人。難怪孫中山曾直言,他本人就十分認同太平天國運動中的排滿思想。

這種思想從一開始就指導著洪秀全,他在起義之前曾寫了一首這樣的詩:“天父天兄太平時,保汝天天有飯吃。耕田首先在根苗,殺盡韃子閻羅妖。”他將趕走“閻羅妖”作為吃飽飯的前提,並且把“排滿”比喻為“斬草除根”的手段。

太平、排滿和反儒:似是而非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到底是什麼?

太平軍在發動戰爭前的誓師

在北上討伐的當間,太平軍還嘗試著在武漢建立起一個“太平的”社會。他們提倡的社會構想迅速吸引了廣泛的窮苦大眾。在屠殺了清軍和堅持固守儒學的士人們並沒收了他們的財產之後,太平軍緊接著破壞了街頭巷尾的衙門、寺廟和私塾。他們將男女按照性別分配到了不同的住所裡,並且武昌絲綢貨站作為“聖庫”,將沒收和奪來的財產集中於此方便分配。

正是因為太平軍都是由一些常年無法吃飽穿暖的可憐人組成,他們才敢於提出如此高昂的革命理想。他們曾經真心地願意去建設一座座充斥著溫情的城市,藉此來回報為戰爭付出了鮮血的父老鄉親們。因此“太平”,絕對是要被擺在第一位的。

太平、排滿和反儒:似是而非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到底是什麼?

太平軍大會

想要實現“太平”,就必須要趕走在中華大地上盤旋的韃靼民族。因此,太平軍們對同胞的極度熱愛,造就了他們對異族統治者的巨大憤恨。“排滿”,就成為了實現“太平”的第一前提。太平軍的戰鬥力表現的如此驚人想必與此有關。無論從與清政府軍隊的裝備對比來看,還是從人數和糧草供應上來看,太平軍都沒有佔據上風。他們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勝利,果真如得到了神助一般。

為清王朝效力的,不僅僅是他們本族的同盟者。有許許多多漢族士大夫,或是一些在思想上不知不覺皈依了儒學的滿族大員們相互結合成了牢固的攻守同盟。在北上經略內陸時,太平軍就曾一次次遇到了“民間反抗勢力”的阻礙。清政府因要“剿匪”,所以允許地方官府拆毀民房,以便將民間亂黨趕盡殺絕。

太平、排滿和反儒:似是而非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到底是什麼?

清廷派出清剿“匪患”的湘軍

老百姓因為太平軍的緣故受到了官府欺壓,首先想到的竟然不是反抗官府,而是怪罪太平軍一行人。這就讓洪秀全等人對一部分老百姓的頑固表現產生了不解和厭惡。還有一些地主和士大夫們謾罵太平軍:“侮聖毀賢,其罪不容於死”。

因此,太平軍的領袖們意識到:若要“排滿”,必然要先“反儒”。所以,太平軍無論抵達何處,必然會在戰鬥完結之時將當地的舊有藏書付之一炬,留下的也只是些和儒學極不相關的傳記或地方誌。這種做法自然造成了對傳統典籍的巨大破壞,是不值得被提倡的。

文史君說:

我們常常感慨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非東是西”的政治、文化運動。經過我們的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仍然是一場傳統的“治亂循環”中的一節,並非是人們想象中開啟了民間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創舉。並且,將組織太平天國運動的一行人視為“基督徒”或“西化派”是不大切合實際的,倒不如把他們稱為“離古派”。太平軍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帶領民眾獲取求之不得的“生存權”。至於“排滿”和“反儒”,只不過是在困頓的境遇下人們找到的兩種發洩不滿的標的。願意為一件史事作出固定的評判,是我們每個人都常常會有的思維習慣。太平天國運動有著極為複雜的內核需要我們考量,無論將其定位為哪一方似乎看起來都會“有失偏頗”。

參考文獻:

煥力:《太平天國反孔反儒辨》,《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王效賢:《簡論近代中國對儒學的第一次衝擊》,《學術論壇》,1996年第4期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