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大学时遇到挚爱,后来却娶了她隔壁的姑娘,余生婚姻幸福


林语堂:大学时遇到挚爱,后来却娶了她隔壁的姑娘,余生婚姻幸福


林语堂,一个敢于在中国文坛和鲁迅正面刚的男人。

他在1940年和1950年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虽然他最终没有获奖,但他用英文写中国,写出来的《生活的艺术》和《京华烟云》等作品在当时都是风靡美国的超级畅销书。

相比林语堂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他的婚姻反倒有些平平无奇了,但却十分让人羡慕。

1.才子佳人


林语堂出生于晚清时期福建的一个小山村,他父亲是村里的牧师。

因为家庭影响,他从小就是一个“教童”,在教会学校上学。

1912年,林语堂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这个学校是当时国内最有名的教会大学,对学生进行西式教育。

林语堂在这里如鱼得水,不仅成绩好,体育也很厉害,是学校的风云人物

林语堂:大学时遇到挚爱,后来却娶了她隔壁的姑娘,余生婚姻幸福

最气人的是,林语堂读书并不认真。

当同学们在为考试拼命复习时,他却在撺掇好友跟他去钓鱼。结果,他仍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

他说:“我相信如果我肯在功课上努力一点,便不难得到冠军,不过我不干。第一,我向来对于课程不大认真,而第二则凡做什么事我一生都不愿居第一的。”

稳坐第二把交椅的林语堂,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在学生会、辩论社、学生刊物等各种场合,他都是核心人物。除了各种奖项,他还被学生投票,获得“最杰出的学生”“最佳英语作家”“最佳英语口语演讲者”“最佳英语辩论家”等称号。

毫不意外地,林语堂俘获了一大群妹纸的芳心。

林语堂:大学时遇到挚爱,后来却娶了她隔壁的姑娘,余生婚姻幸福

当时,圣约翰大学有个cp学校——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作为一个贵族教会学校,圣玛利亚女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名媛淑女、著名影星,比如张爱玲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林语堂去找同学陈希佐陈希庆玩耍,然后就遇到了他们的妹妹,在圣玛利亚女校读书的陈锦端

林语堂才名在外,陈锦端美貌惊人,两人就这么看对眼了

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总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我好友的妹妹。

林语堂和陈锦端交往后,陈锦端的两位哥哥常常自觉地制造机会让两人见面。他们一起谈文学、谈理想,陷入甜甜的校园恋爱。

他说:“我要写一本书,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林语堂!”

她说:“我要作画,把人世间的真善美化作无声的语言,用我的画笔,把它们全部融进我的作品。”

这样的爱情,美好得有点不真实。

林语堂:大学时遇到挚爱,后来却娶了她隔壁的姑娘,余生婚姻幸福

但陈家的老爸陈天恩

知道他俩的事情后,非常不开心。

他承认林语堂是个很不错的年轻人,但是,林家太穷了,他不忍心让宝贝女儿嫁过去受苦。

陈天恩强行要求他们分手,还给女儿说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子弟。

可能是出于补偿心理,陈天恩把邻居廖家的二小姐廖翠凤介绍给了林语堂

廖家和陈家一样,都是厦门巨富。

后来,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了,陈锦端却拒绝了老爸安排的婚事,独自去国外留学。

她回国后一直单身,直到32岁时才嫁给厦门大学教授方锡畴,后来抱养了两个孩子。

2.佳偶天成


廖翠凤也是圣玛利亚女校的学生,对林语堂早有耳闻。正式见面后,廖翠凤表示非常喜欢,想嫁。

但林语堂刚刚失恋,并不想娶。真正改变他想法的,是一件小事。

廖翠凤的母亲觉得林家条件不好,不看好这门亲事。

但廖翠凤坚定地回答母亲:“穷有什么关系?

林语堂深受感动,决定与她共度余生。


林语堂:大学时遇到挚爱,后来却娶了她隔壁的姑娘,余生婚姻幸福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和廖翠凤结婚。

结婚之后,林语堂征得妻子同意,把结婚证书烧掉了。他说婚书只有离婚时才用得上。

半年后,林语堂带着妻子去美国留学。

他的留学资金主要来自清华大学的政府半奖,以及胡适为了让他毕业后到北大工作而口头答应的资金。

林语堂的设想很美好,自己在哈佛大学读书,妻子去哈佛附属女子学院拉德克利夫学院读“家政学”课程。

但他们发现,美国的生活费很高,“东西非常的贵,有平常的加倍三倍不一定。每个东西买卖有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税。工人有一天赚八九块的。罢工的事,无处不有。”

而且,廖翠凤还得了急性阑尾炎,住院的费用一掏,两口子就更穷了。

林语堂写信催胡适赶紧弄好他和北大的工作合同,那样他就能预支一笔工资,但胡适那边一直办不下来,只好自己寄了300美元给林语堂。

到了3月份,胡适又寄了一笔钱过来,林语堂这才勉强撑过第一学年。

但是,清华的政府半奖不知道为啥又停了。

从此,林语堂夫妻俩一直在缺钱的边缘疯狂试探,但感情却越来越好。

为了节约钱,林语堂带着妻子到法国打工和继续学习,后来又转到德国学习,幸好哈佛大学同意他“用半年在法国或德国某大学核准的功课来代替原本规定在哈佛上的夏季课程”。

看到学校的态度后,林语堂知道自己肯定能拿到哈佛的硕士学位,就不着急回国到北大工作了,又带着妻子在欧洲留了一段时间。

夫妻俩一起听讲座,一起走过欧洲很多城市,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

默默心疼在中国拼命搞钱的胡适……

后来,林语堂交了博士论文后,就带着怀孕的妻子回国了。为了节约钱(毕竟欠胡适好多),他们坐的是三等舱。

之后,林语堂如约到北大担任英文教授,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课因为场场爆满,不得不限制旁听人数。

再后来,林语堂被任命为北京女师大的教务主任,但是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军阀镇压革命者,在北京的教授们纷纷南逃,林语堂也带着家人前往厦门老家。

因为各种原因,林语堂辗转至武汉,又跑到上海。

到了上海后,林语堂有了一份高薪工作,还有足够的时间搞创作,跟着他颠沛流离的廖翠凤也终于过上了阔太的生活


林语堂:大学时遇到挚爱,后来却娶了她隔壁的姑娘,余生婚姻幸福

不久后,因为赛珍珠夫妻俩的多次邀请,林语堂和廖翠凤去了美国。

林语堂后来在纽约曼哈顿的富人区买了一套公寓,日子过得不错。

但他突然沉迷于研究中文打字机,并且真的弄出成果了,还取名为“明快打字机”。根据当时的新闻稿,这个打字机打一个字只需按三次键,一分钟可以打五十个字。

其结果就是,林语堂为这个发明花了12万美元,搭上了全部积蓄。(和马克·吐温神似)

为了还债,林语堂只好卖掉公寓,努力写稿,廖翠凤也把自己的珠宝都当了

对此,廖翠凤并无怨言。


林语堂:大学时遇到挚爱,后来却娶了她隔壁的姑娘,余生婚姻幸福

▲林语堂和次女林太乙

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廖翠凤一直陪在林语堂身边。

她出身富贵,上得厅堂,也能为了他下得厨房。

林语堂晚年依然惦念曾经的恋人,但始终保持绅士的品格,忠于婚姻。

1969年1月9日,他们结婚50周年,林语堂送了一枚金质胸针给廖翠凤。胸针上有“金玉缘”三个字,还刻了一首诗《老情人》。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明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林语堂:大学时遇到挚爱,后来却娶了她隔壁的姑娘,余生婚姻幸福

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

林语堂曾说:“用爱情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要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

我们无法假设如果林语堂当年没有失恋会怎样,因为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

愿大家在尘世间获得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