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挨坑!儿童大脑开发有这些误区

小心挨坑!儿童大脑开发有这些误区

量子波动速读、蒙眼阅读……近日,量子波动速读骗局被揭穿。一些机构打着新型的科学词汇“量子力学、脑力波、宇宙共振”的噱头,宣传鼓吹大脑与宇宙产生共振之后,孩子5分钟可以阅读10万字,孩子即使蒙着眼睛也能读书和感知物体。如此离奇的骗局,依然有大量家长相信,投入数万元去报班。

关于大脑开发的种种说法由来已久,一些家长对此趋之若鹜。针对几种常见的大脑开发误区,本报特邀数位专家解读,给出科学的分析和建议

小心挨坑!儿童大脑开发有这些误区

解读专家

施建农(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中科青云实验学校首席科学家兼校长)

董丽燕(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七岁大脑发展基本定型

误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孩子七岁的时候大脑发展基本就定型了。

专家分析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俗话,主要是针对孩子的脾气秉性而说的。为此,英国心理学家卡斯比与伦敦国王学院曾对千名3岁儿童,做过长达23年的跟踪实验,发现这些孩子成长到26岁时基本保持了3岁时的性格,验证了这句俗语还是建立在人们长久以来观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道理。但把这句俗语用在智力发育上,却是一些培训机构有意通过偷换概念、篡改原文的内涵,营造一种紧迫感,引发家长焦虑紧张,以达到诱导家长在恐慌心理中产生购买行为的目的。

智力与大脑神经元及其链接形成的神经回路有一定关系,而学习、训练和创造性活动与神经回路又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据研究表明,在幼儿时期,营造科学、宽松的教育环境,通过多种感官的良性刺激,可能促使儿童大脑神经建立更多的链接,形成更多的回路,提高认知水平,促进智力发育。

但是,早期教育也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而不是所有的学习都一味越早越好,有时,孩子还没有对某项学习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强迫学习只能产生相反的作用,使他产生厌学心理,关闭大脑学习通道。从怀孕到出生再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大脑的智能是伴随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逐渐提高的。

左右脑要同时开发

误区

要从小注重孩子的左右脑同时开发,不然孩子就容易左右脑发展失衡。

专家分析

关于“左右脑”的说法,源自荣获1981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罗杰·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研究结论。通过对脑损伤病人大脑左右半球机能的实验研究,斯佩里发现人类左右半脑具有不同的功能优势。比如左半脑在抽象思维、数学推理、语言、分析等方面有优势;右半脑在形象思维、音乐美术、情感、运动、想象等方面更有优势,由此引发了一些培训机构以“开发右脑”“左右脑”“全脑”为名的培训热潮。

但是实际上,对于健康人来说,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左右半脑通过中间的小胼胝体的连接,快速传导信号,加上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共同参与了全部的学习过程。并且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某一部位大脑出现损伤后,对侧半脑或大脑的其他区域会产生代偿作用。

时代不同了,现在早已不是原来的“片面追求数理化,导致右脑欠发达”的情况。如今多媒体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园和中小学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除了传统课程语数外之外,各种科学、艺术、运动、社会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异彩纷呈,都可以同时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形成良性刺激,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对于成长在信息多媒体时代的一零后们来说,“左右脑发展失衡”一说早已成为父辈们成长的历史,是一个伪命题。

打孩子不打脑袋就行

误区

父母打骂孩子不会影响到他们大脑发育,只要不打脑袋就行。

专家分析

实际上,大脑有头颅的保护,除非是比较重的击打,通常不太容易受到器质性的伤害。但会对孩子的神经产生不良影响。打骂不恰当或没有道理的打骂,例如,因为父母工作或生活不顺拿孩子出气等方式,会让孩子觉得委屈,心里难受产生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和睡眠,而饮食和睡眠不好,又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不良的消化和吸收自然会影响到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其中当然也包括大脑。另一个影响的途径可能更加直接,那就是消极情绪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

这个观点片面地把大脑的损伤缩小为外力造成的器质性损伤,而忽视了言语暴力、肢体暴力造成的心理伤害,进而带给大脑的损伤。

成年人的言语、行为、态度,都既可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智力发育的加油站,也可能成为伤害孩子的罪魁祸首,这取决于父母的教养观念是否科学、教育方法是否得当。

生气的打骂,责备或嫌弃的眼神,不论巴掌落在身体哪个部位,都可使孩子产生委曲、愧疚、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进而造成大脑神经“短路”,删除大脑中关于自信、爱、成功等积极心理链接,或关闭正在进行的学习通道,不仅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也会影响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等其他大脑智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忽视、冷漠、暴力、责备、贬损等态度给孩子大脑带来的损伤,甚至大于肢体暴力。

建议

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多进行亲子互动

特邀观察员: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现在的脑科学研究发现,过去以为大脑过了青春期就定型、不可改变的观念是错的,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因为被各种焦虑所裹挟,导致盲目迷信各种速成班。

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大脑发展,做到顺其自然就行。一方面,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给予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营养,全面的营养对促进孩子脑部发育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多和孩子精神交流,带领孩子进行运动和阅读,一起亲子互动玩各种游戏,都是促进孩子发展非常重要的途径。

父母在了解儿童不同智能会在不同的年龄存在“敏感期”或“关键期”的前提下,可以适时、适度进行开发,同时给孩子适量“留白”,即让他有发呆、放松、自由活动的时间,以保持他良好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动力,为创造性思维留下空间。

最好的脑力开发

是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特邀观察员:洪兰(中国台湾地区著名教育专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

我曾经去参加一个研讨会,看到会场上在卖一些“右脑开发工具”,其索价不菲,而且围了很多人,产品上面贴着 “会用左脑的人是人才,会用右脑的人是天才”。看到这种天花乱坠的广告,又看到很多父母趋之若鹜,真让人感叹科学教育的失败。

父母不要很迷信脑力的开发,与其花大钱去买脑力开发游戏,不如不去加班,不赚这个买玩具的钱,把时间留下来陪伴孩子。再昂贵的益智游戏,它的效果绝对比不上窝在妈妈怀中听妈妈讲故事。我们不要舍近求远,父母的关心和陪伴才是孩子最佳的脑力开发器。

现在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他的兴趣、长处被强制压抑了下来。玩父母要他玩的东西,上父母要他上的补习班,被动地在过日子,没有时间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学习是一种习惯,当孩子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后,再好的天赋、再大的脑力也无用武之地。

所以,父母要在陪伴和鼓励中,发现孩子的特长,顺应而为,就会成就他。我要提醒父母: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脑力开发者,你的关心与爱心是他大脑最渴求的东西。把孩子带在你的身边,让他听到你每天所说的话,让他看到你每天所接触的事,这就是最好的脑力开发。

小心挨坑!儿童大脑开发有这些误区

文字:王小艾 整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