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件小收藏,看清代宮廷生活中的儀式感

最近十分流行盲盒:一整套小玩偶,外包裝一模一樣,打開來卻形態各異,能買到哪款全靠撞大運,要想湊齊一套真需要費點功夫。因此也出現了某一款是限量版,需要加錢才能買到的事兒。

這讓我想起過去集香菸片。香菸片也是某種形式的盲盒,只有買了煙打開才能知道畫片畫的是誰。諸如收集水滸一百單八將,在那個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年代,也許武松在江蘇,而魯智深到了廣東,誰知道這師徒倆什麼時候能碰面呢?但還是有不少人對此收集樂此不疲,不僅是小朋友,還有為數不少的成年人。

從幾件小收藏,看清代宮廷生活中的儀式感

《水滸傳》香菸卡片(圖片 | 7788收藏網)

許多人都是喜歡小東西的,不管是造型可愛的生活用品、工藝品還是其他,好像這些東西能讓生活更多點甜味。而身邊有什麼樣的小物件也體現著主人的生活美學。

不光我們普羅大眾如此,過去清宮皇室的人們也是一樣。今天就來說說幾件妝點皇家生活的小東西。

從幾件小收藏,看清代宮廷生活中的儀式感

01 梳篦鏡奩

妝匣是古代婦女收藏梳妝用品的器具。雖然那個時候沒有各種大牌美妝和成套的化妝刷子,但妝匣裡裝的東西真是一點都不比今天少。

妝匣大概從戰國時代產生,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才逐漸被淘汰。不僅妝匣本身越發展越精巧,還出現了很多衍生詞彙:女孩兒的嫁妝叫“妝奩”,給女孩子寫信書面敬語叫“妝次”……

從幾件小收藏,看清代宮廷生活中的儀式感

清 黑漆描金妝奩盒 故宮博物院藏

從幾件小收藏,看清代宮廷生活中的儀式感

清晚期 象牙描金帶彩什錦梳具 故宮博物院藏

封建社會越發展女子越難出門,老舍先生在《正紅旗下》中說,他的母親上街一趟就彷彿自己要上趟海南。多數時候她們的一切就是屋裡這方小天地,這使得她們格外珍視自己所僅有的財產。

清代,皇帝大婚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籌備皇后的妝奩,這一工作由專門的“大婚禮儀處”負責。據史料記載,清朝時期已經如夕陽落日的同治皇帝,在大婚時為皇后做的妝奩依然盛大,分為冠帽衣物、珠寶首飾、被褥氈帳枕墊、傢俱擺設四大類,共五百餘項,其中光珠寶首飾就有鈿子、朝珠、帶鉤、環佩、手鐲、耳墜、扳指、戒指、戒圈、指甲套等等幾十種。

其實這些東西里有一些皇后自己大約一輩子都不會見到、用到,不過她梳頭的系列工具及心愛之物是放在隨身的妝匣裡的。

從幾件小收藏,看清代宮廷生活中的儀式感

清 象牙雕鏡奩 故宮博物院館藏

這隻象牙雕花鏡奩算是妝匣中的“小塊頭”,卻因為材質特殊而顯得很名貴。匣蓋上雕有云龍紋,四周雕有丹鳳朝陽、喜鵲登梅、鴛鴦戲水、鶴鹿同春等等的吉祥圖案,裡面還有牙雕盒,用來盛放胭脂、香粉。

正如老北京有首兒歌中所唱:“月亮月亮照東窗,某家的姑娘好嫁妝,金漆櫃、銀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錠兒粉,棒兒香,棉花胭脂二百張。”

只是不知道用過這些妝匣的妃嬪都有過怎樣的深宮心事呢?

從幾件小收藏,看清代宮廷生活中的儀式感

02 群仙祝壽龍船

過去的婦女平時難得遇見什麼熱鬧事,喜、壽事和上廟裡齋醮是貴族婦女難得的休閒時光,老太太們愛熱鬧,生日就更要大辦了。推己及彼,大家覺得天上權力最大的老太太——西王母每年過生日也一定會辦個大派對,蟠桃盛會上各路神仙雲集,大家吃吃喝喝好不熱鬧。

從幾件小收藏,看清代宮廷生活中的儀式感

錢一海 《群仙祝壽圖》(圖片 | 雅昌拍賣)

“王母娘娘”這個詞最早見於《全元曲雜劇》,民間道教傳說裡她的生日在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每到這個日子信眾一定要舉行盛大的典禮,給她慶賀壽誕。

有好多民間曲藝都表現這個場面,唱詞說:“年年倒有三月三,王母娘娘擺花船;船幫船底檀香木,珍珠瑪瑙玉石欄杆;上方有顆娑羅樹,魯班伐倒立桅杆;二十八宿拉船纖,四大金剛把舵搬;王母娘娘船上坐,九天仙女吹打拉彈……”

下面這個擺件塑造的就是這個場景。

從幾件小收藏,看清代宮廷生活中的儀式感

象牙雕刻群仙祝壽龍船(圖片 | 清宮生活圖典)

這艘龍船一共分為三層,上層有龍鳳旗、蓋、傘,仙鳥異獸各色花草;中層有福、祿、壽三星,艙內有手持笛、簫、笙、雲鑼、鈸、角、鑼的仙樂隊,其間有白猿獻桃;下層有韓湘子、何仙姑、呂洞賓、曹國舅、藍采和、漢鍾離、鐵柺李這八位神仙,艙內有人擊鼓敲鑼,艙外有划槳工,船尾有舵工。

這個小擺件擺在桌子上,彷彿能讓人聽見船上有仙樂隱隱傳出,如此熱鬧的場景怎麼能不讓凡人豔羨。

清朝規定每年正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要為皇太后侍膳,作為天下孝道的表率。同治朝時這個風氣尤盛,因為慈禧是非常在乎兒子“孝順”不“孝順”的。慈禧自比西王母,四個站堂的太監稱為“四大金剛”,傳菜的五百位太監稱為“五百羅漢”,這叫“四大金剛五百羅漢伺候西太后老佛爺歡宴瑤池”。不得不說,要論儀式感還得是清朝。

這些小物件無不浸透著匠人的心血和主人的雅趣,不僅陪伴著人們的生活,也默默記載了無數的故事,留給後人賞玩、笑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