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凤凰网房产昆明站 作者付永正

1985年冬,第一批红嘴鸥抵达昆明。

这些白色的鸟儿来自冰天冻地的西伯利亚中北部,每年10-11月份从贝加尔湖穿越俄罗斯和大半个中国来到昆明过冬,春暖之时再迁徙而回,这是一场近6000公里的越冬之旅。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滇池红嘴鸥丨来源网络

这场漂洋过海的艰辛之旅,似乎只是为了昆明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在西伯利亚零下几十度的时候,这里有着充沛的食物以及和煦的阳光。

1

昆明是全球最宜居纬度——北纬24.23°上一座温暖的城市,年均气温16℃,无霜期278天,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四季如春的气候孕育了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而滇池也以“母亲湖”的身份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昆明人。

滇池古时叫“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北起松花坝,南至晋宁宝峰,东到呈贡王家营,西到今马街山脚。古时黄昏,一艘艘渔船落帆归来,将满船的鱼和螺蛳卸在江边。渔民们熟练地敲去螺尾,取出螺肉。单调的波浪声中,是一片此起彼伏的敲击螺尾的声音。这样的声音,一直在湖畔延续了上千年。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滇池晚霞丨来源网络

有了滇池水,万物便有了生机,昆明因此变得富饶而美丽。每到夏天,清新的海风、细碎绵软的沙滩、破旧的木质渔船、漫天飞舞的海鸥…这些都是很多人梦想中远方的模样。

除了湖里的鱼,岸边的螺,滇池还拥有诸多的鸟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成为百鸟水禽栖集的乐园,种类多达上百种。

但在上世纪的一段时间里,很多鸟儿却不见了。

2

上世纪60年代,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均为Ⅱ类,70年代为Ⅲ类,70年代后期随着昆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水质逐渐恶化。90年代以后,滇池水质总体变差,在此之后较长一段时间都在Ⅴ类和劣Ⅴ类之间波动,一度被人称为“抹茶湖”。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滇池渔船出海丨来源网络

滇池富营养化日趋严重,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城市与自然间的过渡带——湿地几乎完全消失,许多鸟儿甚至开始灭绝。

治理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滇池湿地的重要性,国家连续四个五年规划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纳入重点流域治理规划。经过20多年的努力,滇池流域水生态和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质企稳向好。东大河湿地、河口湿地、五甲塘湿地、斗南湿地等一个个湖滨生态湿地恢复重建。

随着水质和生态的改善,昔日荒芜滩涂再现了"鱼穿杨柳叶,灯隐荻花根"的美景,芦苇、睡莲、菖蒲、浮萍,加之成片的美人蕉、蔷薇、薰衣草点缀其中。白鹭、野鸭等水鸟不时掠过水面。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滇池水域海鸟飞舞丨来源网络

相关数据显示,从1962年至2015年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昆明地区鸟类的种类经历了由多变少,再至恢复和增加的过程。

2017年一个冬日清晨,几只陌生水鸟出现在滇池边浅滩,它们体型稍大,深栗色羽毛带着绿色和紫色光泽,或踱步觅食,或扇动翅膀飞跃水面。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中国濒危动物彩鹮丨来源网络

“这是第一次在滇池边发现彩鹮。”彩鹮的突然造访让昆明人惊喜,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不仅每年准时到访,有很多还留了下来,这几年更是有了新的客人到访。

确实,昆明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不过,虽然这几年来滇池的鸟越来越多,但还是有一些鸟成为了城市进程的牺牲者,永远的消失在了历史的进程中。

3

2019年的滇池,依然汇聚了整个昆明最好的山水,而位于滇池南岸的古滇则汇聚了滇池最好的水土。

它既是昆明人夏天最大的快乐,也是开发商最憧憬之地。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滇池美景丨来源网络

近几年,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巫家坝、草海等环滇片区开发进度明显加快,价值高地效应迅速出现。另外东南方向的拓展成效也十分显著,沿滇池湖岸斗南、大渔片区延伸至晋宁,以及呈贡新城的火热,昆明一路向南。

但这次昆明不会再重蹈覆辙,除了政府层面的保护,企业也更加珍惜这片水土。

因此,如何在对原有生态影响最小的情况下进行开发,成了很多开发商思考的问题。

竭泽而渔永远是末路,没有了滇池,这些房子将“一文不值”。

滇池南岸的古滇片区在昆明南延的进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里不仅风光优美,具有优质的湖光山色和绝佳的湖岸线资源,曾获得 “2016中国最美丽县城”,连续两次获得“中国避暑休闲十佳县”等荣誉。更有独属的古滇文化和郑和文化,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因此对于古滇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成为了重中之重。在这里政府对企业的要求也非常严苛,进驻的

大都为优质企业。

2012年,晋宁提出撤县设区;2016年11月24日,晋宁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准;2017年1月5日,昆明市政府下发《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晋宁县设立昆明市晋宁区的通知》,至此,晋宁用5年时间实现了由县到区的华丽转身,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昆明新滇池时代的来临,使晋宁进入了主城区范围,具有了主城功能拓展区的功能。在此背景下,晋宁的发展定位已然清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康养旅游新区、古滇郑和文化名城、高原湖滨宜居现代新城的目标。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示意图丨来源网络

这样的地方,需要真正能懂它的企业,才能与之和谐相处。

最近,在古滇片区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项目。它由三家品牌房企合力开发,旨在于滇池南岸打造一个“懂生活、创美好、享幸福”的文旅大盘。这三家企业进入昆明多年(蓝光2012年、碧桂园2016年、新城控股2016年),在打造了多个标杆项目之后,这三家企业拿下了古滇片区核心区域的优质地块,本着“对土地的尊重”开发了文旅大盘古滇水云城。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古滇水云城丨项目面世

在云南的多年深耕,让这三家开发商成为了最懂昆明的开发商。可以说,三家企业已经算得上是“老昆明”了。

面对滇池南岸的稀缺自然资源,古滇水云城从整体规划到产品设计,贯彻了尊重土地、尊重自然、尊重生活的理念,汲取传统东方审美,采用中式设计风格,规划布局突出“天人合一、中轴对称、多进院落”等特色,社区规划贴合昆明的风、景观园林的设计契合古滇的山水、建筑立面遵循昆明的阳光,院子的设计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一定程度上集合了三大房企的品牌积蕴、品质所长、精品服务。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湖岸叠墅丨项目效果图

项目注重户型设计及舒适度的品质提升,打造了退台湖岸叠墅、滨水小高层等产品,无论是大面积的院子,或是立体花园、星空露台…都以自然为底色,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滨水小高层丨项目效果图

目前项目推出的6层退台湖岸叠墅产品有着“多面宽,高赠送”特点,滨水小高层均为板楼设计,配置双面宽景观阳台,有着“全南朝向,户户通透”等亮点。

4

在开发项目的同时,三家开发商对滇池的保护也十分严苛,让建筑与自然和谐一体,让候鸟得以归林,可谓神来之笔。

多年开发下,早已无法说清是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滇池,还是对滇池的保护改变了这里的企业和人。

但无论怎样,都会回归一个终极命题: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

三十多年来,红嘴鸥将昆明选作每年冬季的固定栖息地,大自然的巧妙选择向我们展示了动物的本能。“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可谓是最理想生动的旅居生活范本。

滇池开发16年 谁改变了谁?

示意图丨来源网络

候鸟,为了如春的气候来到昆明。旅者,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迁徙。滇池南岸是候鸟归巢之地,也是崇尚理想人居的人们归家的港湾。

北纬24°23′之上的昆明,赋予这座城市一个滇池,但我们是否已忘了它本来的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