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在西南,一輛車子的淘汰週期很短,沒有太多的時間能夠拿來眷戀和緬懷,車子更多時候,經了幾番“廉頗老矣”的質問,便帶著炙熱的溫度駛向終點,停在了拆解站泥濘的壩子上。冷雨霏霏,尤其對於一輛下苦力的麵包車而言,沒有功勳只有勞碌,沒有遠方只有奔忙,自然也就沒啥情懷只有生鏽了。

幾年前,在街上就已經很難見到,前輪在駕駛座下面的老“長安車”,而今那車恐怕全國都要沒有了。不過儘管如此,卻無法抹去它作為曾經乃至今日,商用微型車的開山始祖和典範,讓人回味。

「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昔日經典的圓燈“長安車”

誕生於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兵工廠

儘管微型車,尤其是下苦力的“長安車”,本身並沒有矯揉造作的修飾,沒有繁複高端的配置,但簡單實用的設計,還是同千千萬萬艱苦創業路上的追夢人寫下了一段風雨同舟的奮鬥史,同樣溫情。

“長安車”從80年代起走進千家萬戶,不僅是車主的創業史,也是長安進軍乘用車市場的創業史。而且時至今日,重慶人也管所有的麵包車都叫”長安車”,足見一部麵包車刻畫在那一代人心頭的記憶。

不過若說長安的歷史,就要追述到歷史課本上久遠的洋務運動時期了。1862年,為保軍需供應,李鴻章命屬下與一個外國工匠在上海城外的一座廟裡創建了一個隨軍的小工廠,官營性質,名為“上海洋炮局”,這是當時中國第一家生產近代武器的兵工廠。幾經輾轉,李鴻章榮升兩江總督後,又遷址南京,改名“金陵製造局”。

歷經了近代歷史的風雨飄搖,這家兵工廠最終落到了重慶的嘉陵江畔,成為了後來的長安。國防工業在和平時期要“軍民結合,學會兩套本領”,應國家的要求,早在1958年,長安就以美式威利斯吉普為基礎製造了長江46型越野車,還在運往北京參加了1959年的閱兵。後來這部中國第一輛越野車的圖紙和技術資料被轉交給了北京汽車製造廠,為後來著名的北京212的誕生,打下了基礎。

在兵工廠的背景下,到80年代,長安開始了試製的第一部民用車,就是後來行遍大江南北的“長安車”。

「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重慶嘉陵江邊的洋炮局1862文創園

原型車鈴木Carry

1961年,鈴木剛從生產摩托車拓展到汽車領域不久,就推出了一部雙缸風冷兩衝程發動機的小貨車,排量只有400cc。儘管裝配的發動機還有很明顯的摩托車的色彩,造型也還不是今天的麵包車這種平頭駕駛室,卻是Carry車型的開山鼻祖。後來在1964年,鈴木把這輛小貨車做了改動,將貨倉封閉起來與駕駛室連通,就有了麵包車的雛形。時至今日,歷經五十多年的發展,十一代的鈴木Carry在日本本土也賣得不錯。

「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1961年的初代鈴木Carry

歷經了幾代的改款、技術革新和十多年的市場考驗,鈴木Carry終於不再使用雙缸風冷發動機了。同時,鈴木把微卡和微面出口到了海外市場,脫離了日本嚴苛的排放法規限制,也就先後為海外版的車型,配備了0.8L和1.0L排量的直列四缸發動機。

就這樣,到了1979年,鈴木推出了成熟穩定的新一代產品,此時Carry也已經連續8年在日本輕型商用車市場取得佔有率第一的戰績了。正是這一代微面微卡,讓鈴木與中國市場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讓長安與鈴木開始了最初的合作。

「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七代Carry的四驅版本微貨

八十年代,長安輾轉買來了兩臺鈴木的微卡,開始了拆解測繪和仿製,但技術上、硬件上的侷限讓這個過程異常艱辛。長安不得不尋求與鈴木技術上的合作,但日方也對我國當時條件下的汽車製造業抱有懷疑。最終一線技術工人克服萬難,將樣車仿製成功,也就促成了長安與鈴木最初的合作。

到1984年,長安的第一批麵包車和微卡下線,開創了長安作為民用車生產企業的新篇章。吃苦耐勞的“長安車”在當時國內打出了不錯的戰果,重慶長安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一家車企。後來的長安和鈴木又有了進一步深入的合作,長安鈴木也為國內汽車工業發展創造了不菲的收益。

「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朋友圈裡的精品高頂老長安

長安之星的民間反響與口碑

其實不僅僅是經典造型圓燈的初代“長安車”,因為長安與鈴木深入的合作,後來的“長安車”上也能看到鈴木微面的影子。它始終作為尋常百姓家艱苦奮鬥創業路上的好幫手在追求奮進的前行路上創造了更多可能性。“長安車”幹得了粗活、吃得了粗糧,省油、皮實,而且小車裡最低的維護養護成本早已經是有口皆碑。

「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和長安之星1代頗為相像的十代鈴木Carry

儘管老長安之星的方向沒有助力,一個手打方向有點費勁,1.0的四缸機拉得重了,動力有些羸弱。但風裡雨裡,或是大坑套小坑的爛路上,它載著無數追夢人的前行信念,任勞任怨,具有著無窮的可能性。

「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長安之星1代

今年在售的長安之星9,搭載了1.5L發動機,顯而易見地在動力上會有不錯的提升。“長安車”現今的風貌仍舊不改本色,保留了幾十年來一貫實用的風貌,沒有浮華冗餘的配置,精簡幹練。而且始終採用著最簡單可靠的結構,在空間上、動力上、性能上,又不斷突破和超越。始終沒有偏離商用車的價值取捨,保持著使用成本低、“回本利器”的昔日本色。

「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在售的長安之星9

正是三十多年前那款初代“長安車”,開啟了中國微型車的一個紀元。數十載的風風雨雨,“長安車”不僅展現了微型商用車穿行在大街小巷為城市的繁榮和千千萬萬個家庭走向富裕作出的巨大貢獻,也發掘出了微型商用車龐大的市場需要。正是彼時的技術工人披荊斬棘、克服萬難,使得第一部“長安車”走下了長安的生產線;才會有今日,奔行在車水馬龍街道上的無數小麵包,也使得這樣一部具有無限潛力的廉價車型能夠在中國的汽車市場生根發芽,烙印下深深的中國特徵。

「經典回顧」為什麼重慶人管所有的微面都叫“長安車”?

車友的長安之星2代

至今,“長安車”仍在中國市場佔據了巨大的市場份額,這樣一款與時俱進的微型車,也見證了長安品牌的發與繁榮壯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