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程序員失業後準備咋辦

這是大號文章<38歲的程序員,今天失業了>的姊妹篇。

上一篇我把十三年的工作經歷劃分為5,4,4,三個階段。有很多讀者問我下一個階段的具體規劃是怎樣的。

那麼今天就來聊這個話題,未來四年,我打算要做點什麼。

第一件事情:可投資賬戶在未來四年裡,翻三倍。

在過去有全職工作的十三個年頭裡,大部分時間我有多種收入來源,但其中主體是投資。

就像一家多元化經營的公司,它有主營業務,早些年的投資回報率是很高的,都是以倍計。

我看了下,上一個四年的回報率只有五倍,四年五倍,就是說平均每年只有50個點。

未來會更低,所以我把平均每年的目標壓到30個點,即便這樣也是非常困難的任務。只能說,我希望未來的四年裡,能夠維持這種中速增長。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目標,也是基本工作。

為此我要付出每個交易日1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幾乎是全年無休,因為只有雙休日和少量的特殊日期,才是非交易日。

第二件事情:我希望實現某種程度上的辦公地點自由。

我們說辦公地點自由很大程度上和你的工作方式相關,比如我們號的編輯,他就實現了辦公自由。

他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辦公,只要有網絡,網絡質量差都沒關係,只要能勉強使用即可。

我的僱員都實現了這種辦公自由,可我卻實現不了,是因為每個人的工作方式不同。

理論上講,只要有網絡,在哪裡都可以交易,但這只是理論上。

事實上,高頻交易者需要優質的網絡,網速快,而且穩定。

網速越快越穩定,你採用的交易系統就可以越複雜,越精巧,否則,你只能運行那種粗略的,慢速的交易系統。

事實上,滿足這個需求的只有國內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國外的少數大城市。

我曾經幻想過,一邊交易,一邊看著南極的企鵝,看著北極的極光,漂流在亞馬遜的河上,與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對望......

但後來發現這事根本做不到。

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無線網絡信號都不好,哪怕是發達國家,如果你要好,就得是少數幾個大城市。

如果你想在風景區,採用無線網絡信號做交易,那只有國內。國內即使高原地區非常偏僻的地方,無線網絡信號依然很穩定,雖然它很慢,不足以交易,但和國外很多中小城市的網絡質量是差不多的。

但非常遺憾,國內絕大部分景區我都看過,這使得我沒啥興趣在這個範圍內移動辦公。所以,無線網絡的建設狀況,決定了我到底能夠在什麼範圍內實現工作移動。

昨天很多朋友建議我去周遊世界,其實我少了一份全職工作,真正可支配的自由時間,仍然是週末,連不成一個整片。

但不管怎麼說,提供了某種程度上的漸進式移動,比如我可以先移動到某個大城市,交易一週,等週末的時候,去它周邊玩一玩。

第三件事情:我希望減去十斤,多項體檢指標恢復正常。

在上一個四年中,我的體重從140斤升高到了160斤,我的身高是1.78米,屬於輕度肥胖。

我查過,恢復到150斤就恢復正常了,此外我有十多年的高血脂,脂肪肝等等。

每天能多兩個小時的自由支配時間,我可以在專業的健身教練,康復醫生的指導下,堅持鍛鍊,希望能儘快恢復正常,並提高體能。

第四件事情:我希望有時間讀書。

上一篇文章我解釋過,很多老讀者以為我平日裡常讀書,但那都是20歲之前的事情了,最近的十幾年,基本上沒時間讀書。

舉個例子就能看出來時間確實不夠用。

比如,8年前我上一次創業的時候,負責市場團隊。有一天,我如今要離開的這家公司的產品負責人來見我,他昔日是我的合作伙伴。

他是早上10:30分來拜訪的,我帶著一個銷售一同見他,談了二十分鐘,我們就形成了戰略合作伙伴的意向,然後就結束了,當時是10:50分。

他看看時間有點尷尬,就告辭了,然後我的銷售跟我講,其實人家是來吃飯的。

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是嫌我談事情的速度太快了,有點不近人情。

我曾經聊過,換了我們常務副總,他能九點去拜訪人家,硬是吃完午飯,下午三點才散。

所以,當一個朋友選擇10:30分來見你,那就是要和你吃午飯的意思。

只是我的事情排的很多,時間壓的很緊,於是就會出現那種不尷不尬的場景。

我這麼做,好處是明顯的,因為可以處理更多的事情,這是很多人問我,為啥你能同時做很多事的一個關鍵因素。

我做事比較簡要,把很多修飾性的旁枝末節省略了,在過去的四年裡,我和別人的聚餐不超過10次,這其中只有一半是單純的見見面,聊聊天。

這是我節省時間的一個法門。有些初識的人可能會覺得不近人情,但認識久了會覺得這樣對大家都好。

有事談事,沒事趕緊忙自己的,省去寒暄,人生會變得長了很多。

所以我省出的這每天的兩小時,希望能夠有時間靜下心來,每天稍微讀一點書。

第五件事情:我要籌備下一次的創業。

我有一些開公司的同學,前同事,都勸我,不要再企圖親自上陣了。如果再創業,以資方的身份進入,起到宣傳,顧問,以及資源整合的幕後作用就可以了。

這話說的委婉。

其實說的直白點,就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他們不再相信一個老兵還能再次帶隊伍,親自衝鋒。何況我本人身陷交易,每週固定要花50個小時以上在交易中,本來就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另一件事裡面。

好意,我能理解,但具體怎麼做,再說,計劃不如變化快。

在未來的四年裡,我仍然會和自己的老行業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也許有資金往來,也許有其他方面的合作。

寫完了這五個目標,聊一下昨天的故事。

昨天,我去了自己母校的一個校區,它非常古老,也非常美。高曉松聊民國時期消失的十所校園,聊到過它。

它曾經是一所教會大學,後來被我們學校並了,作為大一新生的校園,後來又擱置了。也就是說,只有一部分學生在那裡念過書。

它依山傍水,古木森森,石頭砌成的房子上滿是綠色的苔蘚,走過古樸的石橋,山澗下是千年的大樹拔地而起,面前是紅磚的圖書館,房間裡的木板咯吱咯吱作響......

教堂式的建築,民國時的小洋樓,大片的草坪,藍色的水池,金秋的陽光透過樹葉照在林間小道上,地上滿是斑駁的影子。

而我,彷彿穿越了,二十年前的那個秋天,我走在這裡,二十年後的秋天,我亦走在這裡。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

二十年前,這是一個起點,二十年後,這是另一個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