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入秋以后,天气转冷,白酒祛寒、活血的功效,让不少喜欢半夜游荡、撸串的朋友瞬间找到了灵魂伴侣。客观来讲,相比越喝越冷的啤酒,秋冬喝白酒确实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有意思的是,最近一个小伙伴和她来自外地的朋友,从晚上六点开始,辗转三个地方,喝小酒喝到了快半夜十二点。她告诉我说,她们喝完小酒后,觉得不少酒的口味有明显的提升。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官方颁发的三级品酒师证书,我对此表示十分怀疑,难不成她喝傻了?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小酒品质集体提升,这个听上去完全不符合逻辑。

为此,我专门买来一批小酒,亲自找一找其中的答案。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常见小酒:小郎酒、红星二锅头、歪嘴、凉露、牛栏山、五粮头曲、谷小酒、江小白

这次买的小酒一共有八款,分别是小郎酒、江小白、歪嘴、五粮头曲、牛栏山、二锅头、凉露、以及最近网上很火、评价也不错的谷小酒

最后,文章结尾还附赠了一个此次品评的"彩蛋"。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首先说下中国主流的白酒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成本导向,其次才是口感、风味等差异。

这就好比A、B两家餐馆:A用的是新鲜食材,炒菜不加用味精、鸡精等调味剂,口感基于食材原味,不讨喜;B用的冷库冻了十几年的进口肉,炒菜用香料、调味剂等,口感讨喜。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B的菜,比A更香、更鲜,我们仍然会更加推荐A餐馆,认为这家餐馆的菜品质更好。

屎味的巧克力,还是巧克力味的屎,还能怎么选?作为入门级专业人士,当然是推荐屎味的巧克力。

原因很简单,食材好,这不仅意味着更健康,也意味着你吃下去的确实是食材本身互相融合的味道,而不是调味剂的味道;而B的菜,你实际上吃下去还有各种令你恶心、反胃的味道,只不过这些味道被百倍以上的调味剂味道遮盖住了,你没有吃出来而已。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西餐美图

好了,点到即止。

沿用到白酒评价体系里来,主流观点还是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因为这种酒的原料更好,本人也持这种观点。

此外,还有一些用白酒为基酒,泡了各种食材、中药等材料的酒,不在白酒之列,它们有单独的名称,叫做露酒。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先说下评酒的顺序,这八款酒分别对应4种类型。类清香型:红星二锅头、牛栏山、江小白;露酒:凉露、五歪(五粮液歪嘴);浓香型:五粮头曲、谷小酒;最后是兼香型:小郎酒。

也就是清香型->露酒->浓香型->兼香型。

这个顺序从清淡到浓烈,也尽可能避免了不同香型之间白酒评价标准不一的问题,不过最终来看,这个顺序实际上也有调整,并且分享了一些跨香型的感官描述。

品酒正式开始。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品酒顺序,从右至左:江小白、红星二锅头、牛栏山

首先上场的小酒是清香型风格的选手。在北京,红星二锅头和牛栏山两虎相争,江小白自诩老味新生,也算是清香型白酒比较有辨识度的产品。

香气:三杯酒放置了大概10分钟左右,放香最明显的是红星二锅头,留有明显的清香型白酒的香味(一种蜜甜、香甜的气息),这种特征差一些的是牛栏山二锅头。

红星二锅头对比起同类型的江小白,它的香气要沉郁厚重一些,复杂一些,曲香会重一些;江小白的香气会简单、欢快一些,说俗点,江小白要小清新一点,闻起来香甜,像饮料。

酒体:第一轮品评时,入口细品江小白,居然有一点点辣喉咙,这跟过去对江小白口感寡淡的印象大不相同,红星二锅头入口比较烈,曲香要胜过江小白,56度也是小酒重最烈的酒,下喉之后有股明显的热流往上涌,同时回甜比较明显;牛栏山其实跟江小白差不太多。

为了进行验证,又喝了第二轮,结合第一轮的感受。这次度数从低到高,先从40度的江小白开始,最后喝红星二锅头。这次没有细品,直接下喉,江小白的话,几乎没有余味,喝下去有种疑问?这酒喝完了?总觉得还没有反映过来,仿佛跟没有喝差不多;牛栏山在这方面要强于江小白,喉咙明显感知到是一口烈酒下喉,同时余味要多一些,留有一点清香的味道。红星二锅头差不多感觉是牛栏山的升级版。

空杯留香方面,红星二锅头>江小白>牛栏山。

最后,看看这三款白酒的产品信息和价格:江小白青春版40度,20元,固态法白酒;红星二锅头56度,7.5元,固态法白酒;牛栏山52度二锅头,5.5元,液态法白酒

需要说明的是,牛栏山这款白酒并不是清香型白酒,只有固态法酿造的白酒才有香型一说,但它调制的风格,是往清香型靠拢的,所以放在了一起品。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五歪(五粮液歪嘴)、凉露

接下来是露酒。尽管是露酒,但五歪跟凉露居然完全不是一个风格(此前没有喝过凉露),想了几个角度,发现几乎没法对比,于是单独品了一下凉露:闻起来有一股药香味,入口会觉得绵、寡,也就是感觉酒味并没有在口腔中舒展开,余味有明显药味。

想必这就是凉露的酒体风格吧,或许它跟鸿茅药酒、小劲酒这种比较会更合适一些。仔细品的话,凉露确实也能品出一丝丝凉意,原因是配料中有薄荷,目前的结论是,这属于一款特点很明显的酒,喜欢的人应该会挺喜欢的。但鉴于周围朋友的口感喜好,可能市场接受起来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五歪、谷小酒、五粮头曲

五粮头曲、谷小酒、五歪。说实话,这三款酒品起来压力很大,毕竟都是宜宾产区的酒,风格很接近。五歪的基酒是五粮浓香型白酒,再加上竹荪、葛根和绿豆为原料调配成露酒;谷小酒和五粮头曲都是五粮液风格的浓香型白酒。

品这三款酒的时候正好吃饭,因此倒在杯里差不多得有一个小时左右,这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品酒的压力。通常来讲,放置时间比较久的酒,如果品质下滑比较严重,说明酒里面的香味物质没有充分融合,原因可能是加入了一些调味剂,这种物质放置时间一久,很容易挥发掉,从而导致酒体风味变化比较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五歪和谷小酒的表现显然好多了,一小时左右的放置时间,放香依然很明显,这说明这两款酒的基酒品质都不错。五歪的香气会比谷小酒浓一些,不过用鼻子吸气2秒以上,这种香气明显消失掉,也就是香气中后段后劲不足,相比之下,谷小酒的放香没有那么明显,不过却胜在绵长,你吸断气了还是能闻到那股香味。另外,刚倒出来的五歪,香气要比谷小酒略甜一点。

酒体:五歪和谷小酒,入口都比较醇绵,细品起来,香味在口中舒展有层次,有力度,窖香和醇香都比较明显,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也很难分高下;特点方面,谷小酒的粮食味比较重,45度的酒,能喝出52度的感觉;五歪要略甜一点,反倒不是很像52度酒;五粮头曲的话,香味在口中展开的秩序比较乱,不是很舒服,余味的愉悦感相比要差一些。

产品信息方面:五粮头曲,45度浓香型白酒,售价18元;五歪,52度竹荪酒(露酒),19元;谷小酒,45度浓香型白酒,售价22元。不过这款谷小酒现在只能在成都部分餐厅买到,小米有品上对应的产品是52度浓香型白酒,售价119元/盒(5*100ml)。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小郎酒

最后是小郎酒,45度浓酱兼香型白酒,这种香型兼具了浓香型和酱香型两种香型的白酒的特点,超市售价18块。

从香气来讲,小郎酒的香气会比五歪和谷小酒内敛一些,感觉更像是香气内敛一些的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非常明显的芝麻香味道,在香气上的体现不是很明显,不过这个倒不是什么短板,说不定小郎酒在酒体设计时,就是要这种效果。

小郎酒入口比较醇绵,不会特别刺激和辣,入喉也比较顺,没有明显的短板,几乎在各项感官上,都是一款不错的白酒,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一个很突出的记忆点。现在小郎酒的这种风格,对于特别喜欢浓香,或者特别酱香的消费者而言,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适应市场的能力很强,左右都沾上一些,在没有其他选择下,选小郎酒一定不会是最糟糕的结果。

以上就是八款小酒的一些个人感受。事实上,白酒是一个非标产品,所有人的评价都只是建议,自己喜欢最重要。这个需要一些经验,可以通过对比着喝,比如小酒之间的对比,大酒之间的对比,同一种香型不同品牌的对比,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酒。

另外,甄别"酒精酒"和"粮食酒"的方法就是看配料或者配料,这个是国家生产标准,没人敢随便乱标。如果原料或者配料出现有食用酒精,也就是用液态法生产的白酒,如果标注里面没有食用酒精,或者浓香型白酒之类的,那么就是固态酿造,也就是俗称的粮食酒。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彩蛋环节

品评最后,我把八种小酒混在了一起,史称"八仙过海",想感受一下小酒大融合的美妙体验,最初设想是这个应该比什么“深水炸弹”更猛吧,然后分别找了3个非专业人士试喝,大家猜猜结果如何?

江小白、小郎酒、谷小酒,这些小酒喝起来究竟如何?

八仙过海

评论区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