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有望成为最好金融资产

最近很多朋友应该关注到一则新闻“中信信托、建新信托因违规通道业务被开罚单”。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信托的通道业务是什么,在此简单介绍一下。

信托,有望成为最好金融资产

信托产品根据资金的来源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资金信托和财产信托。

而其中资金信托根据委托人数量进一步划分为单一资金信托(只有1个委托人)和集合资金信托(超过1个委托人),绝大部分信托投资人参与的都是第二种——集合类信托计划。


而像一些机构投资人,比如银行、保险公司等等更青睐于单一信托计划。


很多银行自己手上就有贷款资源,贷款条件什么都自己跟融资方商量好了,根本就不需要信托公司提供管理服务,但是为了规避监管,就借信托公司的通道把自己的资金放出去,这种类型的项目既是单一信托项目也是被动管理型项目。


这类型的项目本来对于银行、信托公司和融资方来说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但是银行直接放款的规模是受准备金限制的,可是通过这类信托计划间接把钱放出去,就没什么约束了,无形之中放大了银行业的风险,因此从2017年金融去杠杆之后,该类型项目开始倍受监管层打压。


在2008这种单一信托计划行业占比超过80%,截至到2019年6月底,单一信托占比已经降低到40.9%了。


中信信托和建信信托这次受罚基本对咱们自然投资人没什么影响,主要是为了警示其他信托公司,不要再与政策唱反调了。


这次信托行业大面积暴雷之后,投资人未来项目踩雷率会不会降低。


答案:不会!

集合信托的坏账率有多高呢?现在官方公布出来的信托坏账率是在1.5%,这要比商业银行1.7%的平均坏账率还要低,但是信托市场的情绪感觉上几乎跌到冰点了。

一方面是某些信托公司坏账的全面暴露;

另外一方面当然离不开媒体的推波助澜。


截至2019年6月底,信托行业管理总规模是22.53万亿,按照行业1.5%的坏账率,总的坏账规模是在3300亿左右,这些坏账到底花落谁家其实咱们普通投资人都不是很清楚。

信托项目一旦延期,管理人首先想到的方案是封锁消息,跟融资方一起协商方案,安抚投资人,大概率的处置方案是,发行新项目置换掉,最忌讳的就是大肆宣传,没有充足的反面教材,投资人很难总结出规避问题项目的规律。


所有的投资人在打款时都自认为自己选的项目是最安全的,但是等项目延期的时候就傻眼,我举几个例子吧!

a、客户,之前做过三个GM信托的项目,都如期兑付了,因此得出的投资结论就是,GM信托的项目都安全。

b、客户,今年7月做了一个遵义的政信项目,原因是虽然该地违约很多,但该地是红色高地,当地领导仕途上升空间大,不会允许当地轻易暴雷(完全无视眼下已经多次暴雷的情况)。

c、某些客户只钟情有实物抵押的政信项目,可是现实情况是违约的政信项目,主要原因是当地财政实力薄弱,而不是没有抵押物。

.......


类似以上的案例还有很多,未来信托暴雷的事件还会有,多少主要取决于经济大环境,也就是行业平均坏账率,不会受到投资人左右,因为大部分投资人实际上没有判断力,起不到“净化市场,淘汰不良”的作用。


原因如下:


1、信托项目周期长,普通投资人一年做一两次、两三次款,这样的案例数量,根本无法总结出正确的挑选项目规律;


2、最真实的违约信托项目情况,绝大部分不会被公开,投资人没有机会看到,行业内的人可能知道的多一点,不过这些人不是媒体,不是靠博眼球赚钱,没有动力对这些负面消息大肆宣传。


如何规避雷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是做不到,毕竟90%的信托都是安全的。

信托,有望成为最好金融资产

我们学其他技能,要想学会,首先得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态度,足球不进门,不能怪门小,投资也一样,做了延期项目之后,情绪上肯定忍不住去抱怨推荐人,但是冷静下来要从自身找问题,市场环境改变不了,行业从业者的素质也不可能短期提高,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

不要寄希望于市场环境好转,这个周期不确定,而且市场环境好了,更适合配置权益类资产,不是信托这种稳健性资产。


当房地产市场的红利过去之后,未来可投资的产品中,稳定收益8%的信托项目会成为最优选择,未来能做好信托的投资人,就可以跑赢大部分投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