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把秦國打怕了的吳起,如果繼續留在魏國,能滅了秦國?

“魏國從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後,國力大增,又用吳起做了上將軍對諸侯作戰。

三十餘年間,吳起率領魏國鐵騎攻下函谷關,大小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函谷關失守,少梁山地的龍門渡口同樣失守,秦國的門戶洞開。若非吳起被魏國政敵陷害而被迫逃到楚國,秦國真有可能被魏國吞滅。”摘自《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

前排小板凳站好位置,劃重點了:

①魏將吳起在三十年間把赳赳老秦都給打怕了。

②秦國的函谷關也被他奪了。

③吳起在魏國被人陷害,被迫出逃,不然有可能大秦國就被他滅了。

當然,這是小說中的描述,真實的歷史中,吳起有這麼厲害嗎?歷史上的吳起也是個狠人。

大秦帝國:把秦國打怕了的吳起,如果繼續留在魏國,能滅了秦國?

吳起是個狠人!

吳起是衛國左氏人(今山東定陶西)。他最早是到魯國求學,拜曾子為師,學的自然是儒家的思想文化,可惜他學得“仁”非一般的“仁”。當時魯國與齊國交戰,吳起有心報國,但是魯國國君卻疑心吳起,因為吳起娶了一位齊國大夫的女兒為妻。於是吳起“殺妻求將”。魯國國君也是看傻了眼。本不想用吳起,但是又怕吳起轉去投齊國,無奈之下用了吳起,結果,吳起大敗齊軍。

齊國有些忌憚吳起,便使計使魯國國君疑心吳起的忠誠,吳起於是棄家逃到了魏國。這一時期魏國的國君是魏文侯。魏文侯是一位非常有眼光有頭腦的國君,重用了吳起,防禦秦國。

秦國與魏國接壤,兩國長期征戰不斷,互有勝負。但是,自吳起到了魏國之後,秦國就只有被打的份了。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被牢牢的控制在魏國的手裡。並且根據《吳子》中的記載:公元前389年,秦國的秦惠公發兵50萬想要奪回河西,兩軍交戰於陰晉(今陝西華陰東),結果被吳起率領的5萬魏武卒給打敗了。50萬對5萬,還沒打過人家。秦國陰晉之戰的大敗不單是輸了這場仗,也輸了士氣,同時也讓秦國在其餘六國之中更加無立足之地,說“天下鄙秦”也不為過。

可惜,這個時候信任吳起的魏文侯已經在幾年前就死了。雖然吳起戰功赫赫,但魏武侯並沒有那麼信任吳起。不然也不會立田文為相了。田文為相,吳起是服氣的。但是,在田文死後,丞相之位還是沒有輪到吳起,而是公叔痤為相,吳起就不樂意了。公叔痤也忌憚吳起、排擠吳起,並且公叔痤還娶了魏國的公主。

大秦帝國:把秦國打怕了的吳起,如果繼續留在魏國,能滅了秦國?

於是吳起就又離開了魏國,去了楚國。楚悼王一向就聽說吳起賢能,剛到楚國就任命他為國相。吳起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併了陳國和蔡國,打退韓、趙、魏三國的進攻。

  • 《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中的公叔痤
大秦帝國:把秦國打怕了的吳起,如果繼續留在魏國,能滅了秦國?

從有記載的魏文侯在公元前409年任吳起為將,到公叔痤為相,差不多就是二三十年的時間吧。所以,在前面根據《大秦帝國》所劃出的重點,基本上都是史實。

可惜,吳起到了楚國後,由於實施變法,觸動了楚國貴族的利益。在楚悼王死後,屍骨未寒之時就被髮起動亂的楚國貴族亂箭射死了。那有人會問,吳起離了魏國之後,為什麼不投奔秦國?

吳起當時為什麼不投奔秦國?

這條路可行嗎?當然可行。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分了大大小小的幾十國,大家各自為政,但是做國君的還是以人才為主,正是所謂的“英雄不問出處”,即使之前是敵人,到後面也可能是君臣,國與國之間尚且如此。

吳起是公元前381年死在楚國的,那個時候他在楚國應該已經有些時間了,但具體他是什麼時候去的楚國不清楚。而秦國在公元前384年之前,也就是秦獻公繼位之前,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內亂的。所以,很有可能,吳起離開魏國的時候恰逢秦國內亂。再者,秦國當時在其它六國眼中是不入流的,自然也入不了吳起的眼。所以啊,大家也就別惋惜了。

  • 《大秦帝國》中的秦獻公
大秦帝國:把秦國打怕了的吳起,如果繼續留在魏國,能滅了秦國?

同樣因變法而死的兩個衛國人:吳起與商鞅

吳起的戰功自不用說,他又師從曾子、子夏,也是懂儒家學說的,同時,吳起在楚國變法時,也能找出楚國的弊端,最後變法帶來的效果顯著。所以,吳起是精通儒家、法家、兵家三家學說的,可以說是位全才了。可惜,卻因為變法得罪了人,最終慘死。這也讓人聯想到了一個人,商鞅。商鞅也是因為變法而死。

大秦帝國:把秦國打怕了的吳起,如果繼續留在魏國,能滅了秦國?

前面說到吳起是衛國人,商鞅也是衛國人。衛國是小國,這兩個衛國人離開了自己的母國,在別國大展身手,同樣有著顯著的功績,同樣都是全才,最終也都有著同樣的命運,也頗有種“兔死狗烹”的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