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愛而不得的人嗎?是什麼感受?

快樂小小遊


當然有,從初中到高中都有[呲牙][呲牙][呲牙],不過都是過眼煙雲,都飄散了。到後來,想要的都有了。[呲牙][呲牙][呲牙]


雲飛天際


16歲那年。我喜歡上了一個男人,每天都看著他的照片發呆,幻想著有一天我要是能嫁給他多好。

18歲,我打了一個月暑假工,拿著工資從重慶跑到上海去找他,就為了看看他,當然希望他能喜歡上我。

可是喜歡他的人太多了,我連他的身邊都沒有去到。只能遠遠的看著他,讓我驚喜的是他看到我了,還對我笑了一下。

我激動壞了。為這件事高興了好久。

畢業後,我義無反顧的去到上海,就是為了能離他更近。為了每天從他的公司經過,幻想著某一天能遇到他。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說他結婚了。他高興的宣佈著這個喜訊,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

我傷心極了,看著他的照片和微博哭了好久。突然感覺上海這個城市沒有值得我留戀的東西了。我依然記得那一天,我一個人從外灘一直走,一直走。從晚上11點開始,走到凌晨天微亮。抬頭,我竟然看見了南浦大橋。

我在橋下的公園裡等待著黎明,等待著新的開始。

很久以後,我終於釋然了,我也學會了祝他幸福…

現在他已經生了三個孩子了,祝福他的人越來越多,喜歡他的人卻沒有減少。

現在,我還會關注他,看看他過得怎麼樣,在他來我的城市的時候驚喜的去迎接他。

說到這,可能你也喜歡他,他的名字叫———林志穎


立青姐姐


最近有朋友問我說喜歡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是什麼樣的感覺?

像顧城詩裡寫:“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

你拿著自己僅有的鑰匙,想要打開那個心上人的那把鎖,可是無論你怎麼旋轉鑰匙,鎖還是那把被鎖住的鎖,你才明白,每一把鎖只配了一把鑰匙,而你的鑰匙,不是她要的。

愛而不得是怎樣一種感覺?

對於我而言,愛而不得,就像這般:

想伸手去抓櫥窗裡那款最愛的飾品,但卻因為隔著一層若有似無的玻璃窗,無法觸碰,所以只得默默觀望。我想買下這款飾品帶回家,但卻因為當下資金有限無法承受。

總想著,待我我再努力努力,再多一點的存款我就可以買下了。然而轉念一想,也許資金充足的人,看上它的第一眼,下一秒就買走它了,最後連觀望的資格都丟失了。於是只能暗自憂傷地站在原地,就這樣不捨地看著,卻又無能為力。

愛而不得,一種恨自己無能為力,想放棄卻又不捨的感覺。

這世界上的情緒千千萬萬種,但愛而不得卻甚為傷人。如果愛而不得,那就選擇堅定地離開吧。至少,傷人的情緒不會再如此濃烈。

再怎樣愛而不得,再怎樣心有不甘,最終都會成為往昔。痛過又怎麼樣,反正都會忘了。

也許命中有幸,得遇一人明白你所有的過往,陪你一起細數歲月的冷漠,自然是最好不過;如若不然,獨自一人,這山河壯闊,這大千世界,不過幾十年的光陰,也沒什麼過不去的。

錢鍾書在《圍城》裡說過:愛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

順風順水的感情,往往鳳毛麟角,能遇見一份剛剛好的愛情並不容易,緣分最是可遇不可求。

愛而不得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呢?

大概就像簡愛對羅切特那樣“一個渴得快要死去的人,明明知道自己爬進去的那口井放了毒藥,卻還彎下身去喝那甘泉。”那種感覺,又苦又澀,卻甘之如飴。

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會留有一個最與眾不同的位置給某個人,但現實卻是有些愛只能止於唇齒掩於歲月。或許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會遇到一個愛著卻不能在一起的人,放手捨不得,堅持又太累。

我明明連一秒鐘都沒有擁有過你,卻好像失去了你一萬次,怎麼講呢?想他這種事情就像是風溼骨痛,晴天的時候以為沒事了,一到陰雨連綿又想到心煩。有人說,感情裡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愛而不得。

面對自己愛而不得的那個人,每看一眼,都像是失戀一次,最終止於故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就像戀上酒,明明很苦澀,卻忍不住想要喝。感情裡最心酸的也不過,想而不能,愛而不得,退而不捨



小奕先生


會有啊!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過這麼一種階段吧?年輕時,誰不曾愛過那麼一些愛而不得的人呢?就拿我們7○後這代人來說說吧!年歲漸長,在向奔五的路上努力行進著,不管你願不願意,都越來越開始懷舊了,那個藏在心底深處,平時從不敢輕易說出口,和聽別人提及到,觸碰到的名字,現在每每想起,心,仍會被刺痛!

愛而不得,往往都是單方面的愛,而不是相愛的那種。你苦戀著對方,以為對方也會如你所想,愛著你,念著你。卻總是會被現實狠狠打了臉,那一刻的沮喪,絕望,痛徹心菲。多少年以後還會想:我這麼愛你,你為什麼不肯愛我呢?!。。。。。。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古人的這種情懷,今人能做到嗎?呵呵!











用戶雲朵的天空


這個問題可能男女都有,尤其是初戀,初戀不管美不美好,是最讓人懷念的,我想每個人都會幻想,如果以前!﹉現在會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