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兵的人在部队吃过最美的食物是什么?

退役军人小曾


87年兵,当时我们连的伙食应该说叫非常差,大部分时间早上是米饭或炒米饭,中午是汤面条,晚餐是馒头稀饭。8人一桌,米饭配菜为两种,分成四盘 ,菜量很小 ; 汤面条配咸菜,馒头稀饭配一个素菜和一个咸菜,星期天如果不训练、不劳动,一天只供一顿中餐: 米粥一大锅放地上,桌上放两盘咸菜,爱吃不吃,米是那种陈化的,口感很差,就是这种水平,一个月可能会吃顿包子或着包顿饺子改善改善,一年就建军节和春节两次会餐,每桌八个菜,每人一瓶啤酒,那真是过年啊!😂

当兵三年半(90年是春季征兵,我们多待了小半年),没觉得吃过最美的食物,倒是有几件与吃有关的事记忆犹新。

一次连里改善生活吃包子,在一百多双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炊事班抬出了两大笼屉热气腾腾的包子,因为驻地在天津,受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影响,其实我们连包的包子味道是不错的。笼屉刚放到地下,哗一下子全围了上去,大部分都很有经验,一根筷子插4个、一双筷子穿8个。结果大伙一挤,一个西峡老乡不小心一下子被挤爬到了笼屉里,上面不知道是谁筷子穿的包子馅漏了,糊了老乡一脖子,当把老乡从笼屉里拯救出来时,脖子也被烫掉了一层皮。可怜我的老乡,从卫生队涂完烫伤膏回来后,连个包子皮也没吃到嘴里。

第二件事,有一天记不清是不是星期天,反正没训练,隔壁防化班的班长,也是老乡,跑来偷偷告诉我: 炊事班厨房的后窗没关!然后这家伙就翻进炊事班操作间,把早上司务长刚买回来的猪肉割了一大块悄悄溜进我们班在二楼的一间训练器材室,器材室里有一套老班长传下来的电炉和炒锅,我俩锁好门,老乡开始切肉,目测有四五斤,也没有葱姜蒜等调味料,肥肉化油炒瘦肉,只撤了点儿盐,炒了一锅,然后我们两个每人一瓶酒(印象好像是29度还是39度),就着酒我俩把一锅肉吃完,什么叫过瘾?真过瘾啊!

第三件事,有一天连长给我下了个命令,让我去一个工地帮忙卸水泥,然后我就带着我们班的6个战友去了。工地离营房不远,就在南大门外面300米处,中型农用车拉到工地,我们上去卸下垛好,从上午8点一直卸到下午13点多,也记不清卸了几车,堆了很大一垛,饿的前心贴后背!13点多卸完了,老板领我们到附近路边一个小饭馆,一口气点了6个凉菜,然后手一挥 : 啤酒随便喝!当时我们就被震懵了 : 心想我们就干了这么点儿活,就给我们点了这么多菜,太大方了!现在想想,也就几个素的凉拌菜,记得有拌皮蛋和拌长豆角之类的,搁现在,鬼才干呢!但在当时,已经让我对那个老板顶礼膜拜了!

第四件事,和第三件类似。某天接团任务,我们全连乘车出动,到天津市帮助一个糖酒公司搬仓库,工作量非常大,我们一个连百十号人从上午一直干到晚上8点多才搬完,中午是包子鸡蛋汤送到现场凑合一顿,晚上干完后,人家公司请我们到天津市最繁华的小吃街吃涮羊肉!生平第一次啊!我们一个连的弟兄几乎都是第一次吃涮羊肉,都不知道咋吃,看着生羊肉片和翻滚着的铜锅,手足无措,有胆大的问了服务员,说在锅里沾一下,变色就吃,然后我们就开始狂吃,吃饱后一路回味着议论着回到连队,再然后,有半个连的兄弟因为没涮熟或着吃多了或者不适应拉了一夜肚子,第二天早操都起不来……😂


平哥爱藏獒


我是1976年当兵的,参加了十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我记忆中,最好吃最令人終身难忘的是压缩饼干!因诸多因素,后勤保障工作跟不上,几天几夜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那就啃压缩饼干充饥。压缩饼干很硬,啃起来特费劲,稍不注意牙齿都要啃掉二个。但必须得啃,必须保存自已,才能完成战斗任务。

现在回想起啃压缩饼干的日子,还真是回味无穷,还想再啃压缩饼干!





金顶旭日


我10年武警机动师的,我当兵的时候其实部队伙食已经很不错了,但就是感觉很枯燥,天天就是大米饭和馒头,菜做的也挺好的,但就是感觉没有什么大滋味儿。有一次当地警方抽调我们一个班的狙击手去追捕周克华,回来的时候,那真的是前胸贴后背啊!我当时在车上说现在给我一只羊我都吃得下,然后一个带队的警官说兄弟们,辛苦了,喜不喜欢吃涮羊肉,我们都说喜欢,然后他把我们带到我们部队驻地丁蜀镇的一个涮羊肉自助里面,69一位,那顿饭,那涮羊肉真好吃啊!我们十个人吃了老板一边冰柜的涮羊肉,啤酒因为还要回部队,一人就喝了五瓶(就这样师纠察逮着我们还说了半天,最后还是看在侦察科科长的面子上放了我们)那顿饭,吃的真扎实,我是到现在还回味啊!你就说就是现在同样的十个小伙子也吃不了那么多啊!还有我们团外边的十八台阶的炒面和老鸡煲、三天门的酸菜鱼,那是真的怀念的不得了啊!一锅酸菜鱼,我能吃的汤都不剩下。还有师教导队外面的韩派做的牛肉炒饭,加辣的吃着……哎!最念念不忘的是快退伍的时候,外出购物,在一个小饭馆吃的咸鱼烧肉,那个时候已经冬天了,叶子一大片一大片的落,我坐在那个小店里,迷茫而且惆怅的吃完,那顿饭一辈子不能忘


V半衰期V


当过兵的人,在部队上吃过的最美的食物是馒头。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乡里20个弟兄,从北方来到上海海军基地教导队进行新兵训练,才知道队列操原来并不比在地里锄地轻松许多,当兵是个力气活啊,踢一天正步,晚上上床的力气都没有啊。这个还不是大问题,年轻,驴打滚的力气,睡一觉就好了,最最最闹心的是,在部队里吃不饱啊。

你会说,你就吹吧,80年代,部队里吃不饱饭,你这不是给社会主义抹黑吗?

我说,这是真事儿。

我们北方人以小麦面的馒头为主食,而到了南方,一天两顿大米饭,这大米饭在北方都是用来熬稀饭用的,哪里有当饭吃的道理呢?于是我们全中队的弟兄们的目光就瞄准了早饭的唯一一顿馒头(我们中队其他战士也都是北方人),当早饭四个人抬上一大笸箩馒头来的时候,每个人拿着饭碗,把一摞馒头压缩进自己的碗里,我们20个老乡,最高纪录是早饭一顿吃13个馒头,我是亚军,吃11个。

后来,我们各自分配到大型登陆舰上工作,海军的生活水平是非常高的,所以对于吃,就没有什么稀罕的了,记忆中的最美食物,就是教导队的馒头。


静流如歌3888


那会在新疆南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当兵,走新藏线运输物资,在返回之后一个兵站的时候我们车队会在附近找饭馆吃炖羊肉,记得有一次发生泥石流灾害,车队被堵在路上,幸好兄弟部队在演习,他们的牵引车把我们的车一辆辆的拉过去,那会已经饿了快一天,再加上高反,浑身难受,那次吃羊肉真的永生难忘!









孙权45654406


我是96年12月入伍的,在部队基本能混个肚子饱,一个班九个人四个菜。班长和副班长我们还要照顾好。最难忘就就是新兵下连时班长在服务生和军删栏给定了一些牛肉和凉拌猪耳朵,那个时候喝酒也不知道醉,全班喝了11瓶双沟大曲。那顿吃也吃好了和也和好了,真难望啊!



国宴糕点


在部队生活的几年里,最忘不了的就是产自西藏的牦牛肉了,因我们部队驻地在西藏昌都(属高海拔地区),基本上每周都能吃上好几次牦牛肉,都有白箩卜烧牦牛肉,干煸,炒芹菜肉丝等。

虽然现在的餐桌上菜品是五花八门,比在部队的生活不知好了很多,但是,我还是怀念那个时候的美味!





浪漫法兰西


我是1982年参军入伍的,并与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参加了老山对越防御作战,战场上由于越军封锁,后勤保障供应不上是经常的事,我最难忘的最美的食物是:当时我正坚守在八里河东山偏马高机阵地上,一次越军炮击,把当地边民的一头水牛给炸死了,由于是在炮火覆盖范围,无人敢去拉它,牛非常大,人少了也抬不动,但当时我们几天都没吃饱饭了,别说吃肉了,看到这么大的一头牛死在那里太可惜了,于是我就和一个战士拿着开山斧,偷偷地摸到死牛的旁边,用斧头把一个牛腿连皮带骨头砍下一个,飞快地跑回猫耳洞,然后在洞口把皮去掉,用煤油炉把牛腿炖了,虽说没什么调料,只有点盐,但此时此地能能吃上这么鲜美的牛肉,真是太棒了。虽说过去几十年了,但现在想起来还是别有一番滋味。


老山兰


我是困难时期后期当的兵,最困难的时候是新兵训练营。伙食费每天0.42元。馒头,米饭,二米粥,早晚咸菜,馒头粥,中午米饭,炒菜一荤,一素,一汤。汤是清汤寡水浪打浪。荤菜有点肉花。又都是大小伙子,个个都很能吃。对伙食有两种意见,来自于农村的,说伙食很好,像过年。还有的说过年也吃不到这么好。我们是城市来的,说伙食不好,连长,排长,班长把我们一通臭骂,营里点名很批我们城市兵。大大的表扬农村兵,让我们向农村兵学习。班长,排长,连长,是老兵,有他们的伙食准,单独开桌。对我们的批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一笑了之。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分到单位伙食好转,我们是技术兵种,属于海军陆战队。伙食费比陆军每天多0.05元,0.47元。我们单位是个连级编制,上级军级司令部直属,实际只有四五十人,自己有百十亩地,每年收六七千斤稻谷,还有菜园子,养了二三十头猪,三百多只鸡。伙食每天差不多能吃到1元钱了。伙食真的大大的改善了,个个满面红光。司务长人很正派,我们每月还能分点伙食尾子,多了一点零花钱,可以买几包烟抽。要说最难忘的一顿饭是复原那一顿饭,实在没吃好,是因为吃不下,酒喝到嘴里像毒药。大老爷们一个个泪流满面,痛哭流涕。道一声战友,首长再见。短文这到最后,忆起当年事我老泪纵横。


心渾眼瞎98305486


让历史告诉未来[玫瑰]

五十年前部队的春节

(2019年2月2日)

我不知道部队五十年代是如何过春节的?但我知道六十年代部队是怎样过春节的,因为我经历过。

1968年农历腊月18日我经过船运车载踏着厚厚的积雪来到上海松江小昆山脚下的毛竹工棚营房,大白菜小米饭(糙米,双季稻米)是我走进军营的第一餐佳肴美味(能吃到干饭而高兴)。

第二天与老兵们一样换着部队五十年代的棉衣,腰上捆扎一根绳带工作服,开始从船上向岸上抬运水泥黄沙石子(小昆小坑道被复),从船上两人一杠抬300斤左右在桥板上晃晃悠悠爬坡上岸并不容易的,每天重复直至腊月三十日(除夕)上午,下午打扫卫生,晚饭没有会餐也没有举行什么活动,当晚我伏在副班长李家东(1965年兵泰兴人)的铺板上写了封给妈妈的信(我没有床铺,睡在两块铺板的中间,因为老兵还没退伍,三人两块铺板),晚8:30点名后睡觉,倒霉的是我站第三班岗。

大年初一(1969年2月17日),起床后轮到我们排挑水(没自来水,饮用水是从工棚西边百米外小港河里用水桶挑到伙房前4只大缸里用明凡沉淀后食用洗漱),初一的早饭是干饭海蛰皮,海蛰皮是由滩浒岛守备连打捞用团里的登陆艇运到金山嘴码头分发给各连队年货,当时市场价海蛰皮每斤5分钱,海蛰头每斤3分钱。

早饭后没有安排,个人自由活动,我和我老乡(一个村)严峻(于1999年逝世了)爬上了小昆山最高峰横石上,流泪面对西北方向叩了三个头(西北方向是我们家乡,然后坐在横石上闲聊了半天下山吃春节中唯一的一顿会餐:4排4个班32位新老战友围着一张乒乓球台桌吃3菜1汤(一盆红烧肉,一盆红烧黄鱼,一盆大白菜,一桶蛋花汤在饭堂地上大桶里自己去盛)。32人就这么3盆菜,我们新兵都不敢靠近乒乓球桌,盛一碗饭站在汤桶周围,用像洗锅水一样的汤就着糙米饭而会餐过年。

更倒霉的是正月初二上午运送黄沙的9条船到了,换上棉工作服绳带子腰上一捆又去抬卸黄沙了,新兵中抬着哭着的大多数[流泪][大哭]这是我在部队近20年中第一个春节,当然后来逐年好多了,到八十年代时也能吃到10个左右的菜,连队也组织些文体娱乐活动了。

老战友们能回忆起来吗[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