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李淵的廟號是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廟號是太祖?

種花蒙兔


同為開國皇帝,為什麼劉邦、李淵廟號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廟號太祖?

廟號雖然起源於商朝,但真正有效施行,是在大漢朝才開始的,並在後世一路被繼承下來。《史記》中明確記載了劉邦的廟號和諡號:

“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

漢太祖,是廟號,高皇帝,是諡號。

至於後來包括司馬遷在內的所有人,都把劉邦稱為漢高祖,估計是當時制度不完善,另外太祖高皇帝叫順口了,就簡化了一下,把廟號和諡號合體,成了漢高祖。

天子七廟

漢朝立廟,功莫過於高皇帝、德莫過於文皇帝,所以高皇帝是太祖、文皇帝是太宗,太祖高皇帝劉邦,平定天下之功,當然是最大的;太宗文皇帝劉恆,德主要體現在開創了“文景之治”,稱得上是第一個治世。

天子七廟,說法有兩種,一種是“一祖二宗四親廟”,另一種是“一祖六親宗無數”,一般採用第一種說法的更多,所謂一祖,就是始祖,就是始受封者,簡單來說就是這一族的第一個大牛,如商契,就是商的始祖。

二宗,就是太祖和太宗了。在七廟裡面,始祖是一個象徵,二宗才是真正對一個朝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此二宗的分量也更重一些。而太祖又是一個王朝始受命者,第一個接受天命的人,其實就是平定天下,建立國家,只不過古人都講個天命,才有說服力。

高祖、太祖

前面說的七廟,根本就沒有高祖這麼個玩意兒,主要還是由於制度不規範,一會兒太祖、一會兒高祖,叫混了,之後高祖這以廟號就被保留了下來,一直到宋朝,大家都這麼用。

比如曹魏代漢,魏太祖曹操,魏高祖曹丕(事實上的開國皇帝),捎帶提一嘴,魏國還搞出個烈祖曹叡。再比如到了唐朝,李淵是開國皇帝,為高祖,在網上追封,李淵的祖父李虎,是唐太祖。

所以你看,廟號的混亂局面,搞出了各種原本沒有的祖出來,但本質上,高祖和太祖的地位是沒有多大區別的。

一直到五代十國,各種廟號還是混亂的,知道宋朝(包括遼)往後,各朝突然就達成了共識,以“始受封+始受命”為太祖,從此以後高祖就成為了歷史。

但帝王家的自負是普通人不能想象的,清朝又搞出個聖祖,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也可自話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祖宗十八代”的相關知識。

根據古籍《爾雅·釋親》的敘述,家族成員的稱呼,十八代都有著對應的名號。它是以自己開始,次序是往上九代與往下九代。

往上九代的次序分別是:父親、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

往下九代的次序分別是: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耳孫。

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廟號”。

廟號,它起源於注重禮儀祭祀的商朝。每當一個君王死後,君王的繼承人就會為他立一座廟,以供後人來祭祀,而且廟中會寫有死去君王的稱呼,這個稱呼就是廟號。

商朝時建立的廟號有四種:一、創基立業的君王曰“太祖”。二、功高的君王曰“高祖”。三、世代祭祀的君王曰“世祖”。四、中興的君王曰“中”。




從周朝到秦朝的近千年中,廟號曾被廢止不用。

商朝被滅之後,新建立的周朝並沒有延用商朝的廟號制度,只是繼續發展了商朝的諡號制度。(所謂的諡號,是指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

所以,周朝的君主有諡號而無廟號,再到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之後,把廟號與諡號制度都廢止掉,原因是“廟號和諡號”的定奪將會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因此廢除諡法與廟法。



到了漢朝以後,又恢復了廟號與諡號制度。

劉邦建立了漢朝之後,恢復商朝時的廟號制度,因為他是漢朝的開國皇帝,所以他的廟號是太祖高皇帝,接著的是: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

在《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中,司馬遷把劉邦的本紀稱為“高祖本紀”,稱呼劉邦為“高祖”。劉邦死後,群臣給討論劉邦廟號和諡號時,提出:“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因為功勞特別高,上尊號(諡號)為高皇帝”。

這表明,西漢大臣們認為劉邦功高蓋世,“太祖”不足以彰顯他的尊貴地位,於是把“太祖”和“高皇帝”合起來,簡稱為“高祖”。

唐初經學家、史學家顏師古在《諡法》中引注說,本來沒有“高祖”這個廟號,劉邦的廟號是“太祖”,諡號是“高皇帝”。

廟號制度發展到隋唐,“太祖”與“高祖”基本是平等的,可以並列用,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有的開國皇帝稱為高祖,有的稱為太祖。


那麼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為什麼不是太祖?因為他登基為帝后追尊祖父李虎為景皇帝,廟號太祖,追尊父親李昞為元皇帝,廟號世祖,這樣一來,李淵死後廟號就不能是太祖,於是廟號定為高祖。

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有追封祖先為皇帝的傳統,但宋代以後,比如趙匡胤和朱元璋出身平民,所以祖輩不追封為太祖,自己就被尊為“太祖”,所以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太祖,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是太祖。


宋以後的開國皇帝都沿用宋朝,都是“太祖”。

其實這種廟號與諡號制度,在封建社會中,無非是一種皇室對自家姓氏宗族的威風炫耀。但也可以說,它是我們中國禮儀制度的文化現象之一,它無有好壞之分,僅是一種地位名節的稱號。


我就是竹韻


在《文子.道原》中有這麼一句話:夫無形者,物之太祖。

在古典東方哲學思想裡的最高級便是“無形”,所以我們很容易可以推導出“太祖”比“高祖”的層次高一些。明白了這個邏輯,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理解“太祖”和“高祖”的關係了。

1.太祖是廟號,一般是指來國皇帝,如漢太祖劉邦(劉邦其實是漢太祖,之所以習慣叫漢高祖是因為司馬遷這麼叫的),明太祖朱元璋。

一般而言,功績很大(而且出身卑微)的皇帝才會叫太祖,意味著江山都是自己白手起家打出來的。

2.高祖也是廟號,其實每個人都有高祖,曾祖父的父親就叫高祖。在皇帝哪裡本來和“太祖”也是混用的,但是到了宋遼時代開始了正名,把二者做了區別,如魏高祖曹丕,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就不能叫魏太祖,隋太祖,唐太祖。之所以叫高祖,指的是有繼承,不單純靠自己創業成功的。唐太祖是李淵祖父李虎,隋太祖則是楊堅之父楊忠。

無形高於有形。所以太祖比高祖高。當然了,這都是創業成功者的待遇,叫什麼並不重要,成功才重要。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一般來說古代皇帝都有廟,廟號就是皇帝死了之後,被子孫供奉在太廟裡追尊的名號,像“太祖”“太宗”這些稱呼,都是廟號。

按照規矩,開國皇帝的廟號一般都叫“太祖”和“高祖”。

其中全靠自己能力去打天下的叫太祖,例如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趙匡胤。

朱元璋就是從乞丐到皇帝白手起家,因此叫太祖。

趙匡胤出身唐末軍人家庭,雖說家庭情況比朱元璋好,但同樣也是底層群眾一步步爬上來的,他投奔郭威時,郭威還沒有廢漢建周,之後在郭威手下徵南討北,多有功績,在稱帝之前趙匡胤是後周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然後才有能力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後襲佔荊湖、攻滅後蜀、平定江南結束了唐末以來的亂世,所以被追尊為宋太祖。

而受祖上蔭庇,繼承父輩基業而打天下的叫高祖,例如唐高祖李淵。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北周時追封唐國公。李淵的父親李昞,官至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是在繼承祖父輩的基礎上才打下天下的,所以叫高祖。

劉邦則是特例,古代皇帝都有廟號和諡號。現在一般都稱“漢高祖”劉邦,實際上劉邦的廟號是太祖,其諡號是高皇帝,高祖是誤稱,這一點,在《史記•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中很清楚地記述有給劉邦確定廟號和諡號的過程:“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太子襲號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國諸侯各立高祖廟,以歲時祠。”不過被誤稱也是因為司馬遷,司馬遷在給劉邦寫的本紀寫作《高祖本紀》,把劉邦稱為“高祖”,所以後世一般稱漢高祖劉邦。


燕藍


劉邦是漢高祖,李淵是唐高祖,趙匡胤是宋太祖,朱元璋是宋太祖,這四個人,分別是漢朝,唐朝,宋朝,明朝的王朝開創者,雖然都是王朝開創者,但後世之人對他們的稱呼又不盡相同,為何有些皇帝會被稱呼為高祖,而有些皇帝則被稱呼為太祖呢?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一個確鑿的說法,目前比較多的也只是推測而已,筆者在此就講述一下自己的推測。

首先是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劉邦,其實不應該叫漢高祖,而應該叫漢太祖,現在流傳的漢高祖劉邦之名,追根溯源其實還要從司馬遷說起,司馬遷曾經寫過一本《史記》,其中,關於漢高祖的章節被稱呼為高祖本紀,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後世的人逐漸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劉邦的諡號其實是高皇帝,廟號是太祖,但司馬遷那麼寫了,後世的人也都將這一點混淆了。

古代的皇帝一般都有自己的廟號以及諡號,皇帝在死後,牌位都是需要供奉在太廟之中的,供奉於太廟之中的牌位,也都有自己的稱號,這個稱號,就是廟號。而在皇帝去世以後,後世子孫也都會給皇帝一個尊稱,這就是諡號,後世之人稱呼皇帝一般稱呼的都是廟號,沒辦法,有些諡號實在是太長了,就像是康熙皇帝的諡號,他的諡號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很明顯,這樣的諡號並不適合平時稱呼。

劉邦是劉氏漢王朝基業的開創者,劉邦被稱呼為太祖,趙匡胤同樣如此,趙匡胤是後周的大將軍,能夠開創北宋王朝,也是趙匡胤盡了自己的一人之功,趙匡胤雖然出身於武將世家,但之所以趙匡胤能夠成為皇帝,靠的還是自己,他的戰功都是自己一手打拼出來的,他的成績是自己打出來的。朱元璋也是如此,朱元璋出身窮苦,算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了,朱氏明朝就是朱元璋自己打拼出來的。清太祖努爾哈赤,之所以大清能夠掌控中原近三百年,主要就是因為女真族出了個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也是南征北戰四十餘年,才換來了與大明王朝對峙的地位。這幾個皇帝有個同樣的特點,那就是全部都是白手起家。

唐高祖呢?唐高祖其實算不上是白手起家,李家在隋朝時期就已經是世家大族,所以在唐朝建立以後,李淵僅僅是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後來被追封為唐太祖。

隋文帝,楊堅,其父親名為楊忠,也是楊家的開創者,在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後,楊忠也是被追封為隋太祖。

這就很明顯了,高祖之名,只能留給像李淵這樣的,繼承祖先家業的皇帝,太祖才是真正給那些建功立業的皇帝。但其實但凡是開創基業的皇帝,都會被稱為祖,當然,這裡面要排除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沒有建立基業的功績,但後世子弟為了吹捧康熙皇帝,給了他一個聖祖的名頭。


魏青衣


劉邦、李淵、趙匡胤和朱元璋都是開國皇帝,但有些皇帝的廟號是高祖、有些卻是太祖。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高祖和太祖有何區別?

首先,說說“祖”是什麼意思。

過去的習慣是“祖有功而宗有德”,也就是說有開創之功的皇帝要被稱作祖,有守成之德的皇帝被稱為宗。

因此,開國皇帝一律要被稱作祖,這是因為他們有開創之功。

同樣是祖,高祖和太祖到底有啥區別呢?這就要追溯到漢高祖劉邦的定廟號和諡號的過程了。

根據《漢書·高帝紀》的記載:

  • 五月已下,皇太子、群臣皆反至太上皇廟。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

  • 上尊號曰高皇帝。


原來,劉邦的實際廟號是漢太祖,諡號是高皇帝。

但是,漢朝以來的所有人都把劉邦叫“漢高祖”。

究其原因,恐怕是因為西漢初年的廟號制度還不完善,所以直接就用諡號“高”來稱呼劉邦了。

相當於是把兩個稱號,混合成了一個稱號,也就進而發明出了“高祖”的廟號。

“高祖”成為廟號的一種後,後世的高祖皇帝都是沿襲自劉邦。包括曹丕、 司馬懿、李淵等等,情況大多如此,本質上是廟號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所以使用混亂。


HuiNanHistory


先來說說廟號是怎麼來的

顧名思義,廟在古時候是用來燒香祭祀先人的,廟號則是後輩子孫給死去皇帝取的。至於燒香就燒香唄,幹嘛還特意取個名字?請往下看。

廟號最早起源於商代,那時候每位帝后死後不止要建陵寢,還要修建用來祭祀的廟宇,但隨著商朝的國祚更迭,死去帝后的數量不斷增加,然後大家發現一個十分尷尬的問題。

廟太多,拜不過來了!按照祭祀禮節,“一條龍”下來怎麼也要幾個小時,但良辰吉日就那麼短,你總不能說今天沒拜完,“孫兒我明天接著來。”那估計當晚沒拜祭的先人們就要組團來看望你了!想想就嚇人···


此時,中國人變通的智慧就體現出來到了,商朝後來索性就把前代帝后的大部分廟都給拆了,然後蓋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祖宗祠堂,將那些沒了“廟”的先輩們統一放到祠堂中,後人統一祭祀一次就可以了。省時省力,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寶寶的腰累彎了。

廟雖然都拆了,但樣子總還是要有的,於是廟號就被創造出來了,按照古人的想法,有了專屬廟號就相當於先人們有了自己廟。

“額,感覺這和扎紙人一樣混弄死人沒區別啊?!”

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哦

上面說完了廟號的起源,接著再說下廟號的高低貴賤。

“恩,別說死人就不論資排輩,相信我,他們只會更較真!”

簡單來講,廟號中:太祖>高祖,雖然能稱之為太祖和高祖的一般都是帝國的開創者,但剛開始帝王們還算比較謙虛,包括有點痞氣偶的劉邦最初的廟號也是高祖,和諡(shi四聲)號連在一起就是漢高祖高皇帝。只不過後來大臣為了拍老劉家馬屁,劉邦的廟號從高祖變為太祖,和諡號連在一起就是:漢太祖高皇帝。老百姓覺得讀起來費勁,索性簡稱漢高祖劉邦!!!誤會就是這麼來的。

說這裡估計你會問了,唐朝就沒有人拍老李家人馬屁麼?恩,確實沒有。誰讓李淵任期內發生了玄武門這樣的敏感事件呢?!緊接著五代十國比較亂了,大家臉皮都比較厚,啥啥的都可著最高級別來,很有一種前幾年中國大媽掃蕩全球奢侈品的架勢:

“不求最合適,但求最拉風!”

“高祖的不要,全都要太祖!”

這你也就明白後來宋朝和明朝的心態了,奶奶的五代十國那群小屁孩廟號太祖了,我還能比他們低!!!!

【事實證明,再貴的奢侈品,都有爛大街那一天】



船伕聊名著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唐高祖李淵,不論是高祖還是太祖,這個都屬廟號,廟號最早出現在商朝,那個時候要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祭典的君王才配有廟號,但是後來被歷史認可的皇帝都可以有廟號了。

廟號制度在商朝滅亡之後,一度被暫停了,後來到了劉邦建立漢朝,才再度出現廟號,那麼劉邦他到底是漢太祖呢?還是漢高祖?

在《史記》中記載到:“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顯然,劉邦的廟號和諡號被司馬遷這群史官給叫混了,漢太祖才是劉邦的廟號,高皇帝是劉邦的諡號,諡號是古人死後對其一生功績評價的一個稱號。

漢朝承襲了商朝的廟號制度,起廟號秉承“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的原則,所以很多皇帝最初沒有廟號,後來才追封了廟號,比如漢惠帝劉盈,漢景帝劉啟,漢朝廟號制度才恢復,參考意義不大。

按照正常的輩分,廟號應該是太祖、世祖、高祖等等,但是在三國時期,各方政權都認為自己是正統,這個時候的廟號也是亂的,就比如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西晉司馬懿是高祖,司馬昭是太祖。

晉太祖司馬昭

直到大唐時期,中國才再度實現了大一統。皇帝的廟號才開始有跡可循,唐朝開國皇帝是李淵,按理說他應該是唐太祖吧,為什麼他的廟號卻是唐高祖呢?李淵能奪得天下,和他祖父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是有間接關係,在他開國之後,追封李虎為唐太祖,追封自己的父親李昞為唐世祖。

宋朝就沒那麼麻煩,趙匡胤的廟號就是宋太祖,這可能和能一直追溯到他高祖父那一輩,並且都是官宦世家有關係,他的高祖父趙朓便是大唐的大臣,北宋建立後被追尊文獻皇帝,廟號僖祖。朱元璋就比較簡單了,窮苦百姓出身的皇帝真是獨一份,廟號明太祖也符合實情。

明太祖朱元璋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這是因為歷史文化傳承導致的。

在秦朝之前,為表示對祖先的尊重,講究追根溯源,而只有自己源頭的祖先才可稱之為太祖,而不能自己做開創者,所以當時最高的廟祭都是已經有太祖存在了,然後基業的開創者自然不能叫太祖了,只能取個低一級地位,那就是高祖。

而到了秦朝,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豈能甘於落於人下,這才給自己定了始皇帝的稱號,這樣即不與祖先爭名頭,又可以另開一支,從新算排位。

等到了漢朝,劉邦順天下大勢,講究復周禮,這才取得天下,他自然不能做太祖,這不是說自己要從新開創一脈嗎,所以漢朝不得不自降一格,成為高祖。

而且這個時候還沒有那麼講究,所以他也不在乎這個稱謂,而正是在漢一朝,黃老之學才有所發展,道家開始興盛,這時候方有了萬象更新、太一初始的講究,也定下來只有事業開創者才可用太這一稱謂。

而真正第一個出現的太祖,就是魏太祖曹操,這是他兒子曹丕尊的,因為我們都知道曹操最早不姓曹,而是夏侯,所以他和手下很多姓夏侯的是親戚。

而如果定廟號時要追根溯源,就要擺夏侯家的,他們這姓曹的卻拜夏侯家的家廟,那不是亂了,所以曹丕把曹操尊位曹魏這一支的開創者,尊為魏太祖。

作為傳承,之後的華夏都是這樣沿用下來,唯獨唐朝這一代不一樣。

先是唐高祖李淵,當時世家大族五姓七望勢力雄厚,為了和他們對等,李氏一族也要是有傳承,這才尊老子李耳為祖先。

如果這樣,也就沒事了,因為老子的地位原因,自然不可能真尊為大唐皇室的開創者了,可關鍵在皇位更迭上。

李淵的皇位不是死後傳得,而是被兒子逼得退位,那還不給兒子找麻煩,所以他早早的把廟號定了個高祖,而家廟三祖,太祖、高祖、世祖,後代不能比前輩高,他佔了這個高祖,那李世民就只能做世祖。

這裡面有什麼講究,這就是說你的所有東西都是我賞給你的,不是憑本事得來的,李世民自然無奈,本來就有愧,所以也就聽之任之了。

可是廟號是下一輩給的,是眾臣子商量出來的,在唐朝人心裡,這大唐盛世終究是李世民的功勞,人家是開創者,不是太,也該是個高啊,可是講禮儀的話,又不能去改李淵的牌位,沒轍,直接退而求其次,尊李世民為唐太宗,起碼佔個開創的名義。

等到了宋明兩朝,趙匡胤和朱元璋是當之無愧的一朝開創者自然霸佔了太祖之名,而宋太宗是趙匡胤的兄弟,不是兒子傳承,所以也是選了太字,免得低一輩。

而明成祖朱棣,則是得位不正,他和朱元璋之間還夾著個人呢,既是他不認也不行啊,他又不願讓自己降格,乾脆起了成祖,即使說自己也是成了祖宗的人,也是說自己算是從開一脈。


小鼠報道


首先糾正一點,劉邦的廟號也是漢太祖,諡號是高皇帝,"漢高祖"其實是"漢高皇帝太祖"的簡稱。

一、什麼是廟號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被供奉祭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廟號一般用"祖"字和"宗"二字,自漢以後,廟號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一般開國者大多稱太祖、高祖或世祖,繼任的皇帝一般則稱為"宗",如太宗、高宗、世宗、英宗、中宗等

二、"太祖"和"高祖"的區別

太祖和高祖這兩個廟號一般都是用於開國皇帝。而二者的主要差別在於,被追尊的開國皇帝是否白手起家。如果是白手起家,就被稱之為太祖。如果是在祖先的基業上奪取天下的,那麼就是高祖。漢太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均是白手起家創建新朝,因此廟號都是太祖。

其中,太祖作為帝王廟號使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開國皇帝將其先人追授為太祖。在這種情況下,開國皇帝自己的廟號就只能是"高祖"了。比如李淵登基後,將其祖父李虎尊為皇帝,廟號為唐太祖。那麼他駕崩後,後人只能將其廟號定為唐高祖。

三、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為何是"高祖"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除了有"廟號",還有"諡號"。西漢開國皇帝劉邦,諡號"高皇帝",廟號"漢太祖"。但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把諡號和廟號混用了,稱劉邦為漢高祖,其實漢高祖就是"漢高皇帝太祖"的簡稱。但因為《史記》的巨大影響,"漢高祖"這一稱號深入人心,劉邦真正的廟號反而鮮有人提了。可以說"高祖"這一廟號相當於是司馬遷首創的。西漢之後,高祖這個廟號逐漸使用開來。

總的來說,廟號可以用"祖"的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開國皇帝,如清太祖努爾哈赤;二是開國皇帝的祖先,如清朝帝業的肇興四祖;三是完成從局部到全國政權轉變的皇帝,如清世祖順治和明成祖朱棣;四是功勳卓著的盛世明君,如清聖祖康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