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消費之光“照亮”脫貧之路 一一濟源市教育局幫扶貧困村

河南經濟報記者 谷太磊 通訊員 齊建鋒

林仙村是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村,濟源市教育局幫扶以來,堅持通過結對幫扶“輸血”,產業發展“造血”,文明幫扶“活血”的精準扶貧思路。因地制宜大面積種植有機蔬菜,富曬南瓜等,通過消費扶貧和與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產業富民之路。

让消费之光“照亮”脱贫之路 一一济源市教育局帮扶贫困村

2019年,林仙村在全市上下大搞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成立了合作社,規範和推動產業發展。2019年夏季,濟源山區遭受了50年一遇的大旱,小麥畝產銳減到僅有300餘斤,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發展蔬菜種植產業,難度可想而知。為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合作社買來種子,免費發放給種植戶,又請來農科所的專家,給農民培訓蔬菜種植技術。村裡利用幫扶單位的優勢,與濟源高級中學簽訂了蔬菜回收協議。這種合作社抓“兩端”,農民兄弟種中間的模式,把種植戶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村黨員幹部走在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低保戶跟在後,有種植意願的其他群眾做補充模式,儘量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大家齊心協力,平地、打壠、澆水、播種,時間一天天過去,氣象條件也越來越好。入秋以後,更是小雨不斷,種下的小蘿蔔也像是憋著一股勁,一個勁的猛張,”蘿蔔大王”的重量竟然達到了13斤之多,就連村裡最有經驗的老農都感嘆:真沒見過這麼大的蘿蔔!

让消费之光“照亮”脱贫之路 一一济源市教育局帮扶贫困村

蘿蔔豐收了,產量一下子躥到了20多萬斤,銷售卻成了問題。原本簽訂的學校餐廳的訂單,由於成長期孩子們並不喜歡吃蘿蔔的緣故,銷量非常有限。眼看著20多萬斤蘿蔔要爛在地裡,種植戶的電話從各個居民組打來,村組幹部亂作一團......,幫扶單位濟源市教育局黨組經過慎重研究,按照省、市兩級消費扶貧的文件精神,面向教育系統全體職工發出消費扶貧的倡議。蘿蔔,俗稱“小人參”,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民間一直都有“蘿蔔上市,郎中下市”的說法。所以蘿蔔做為很重要的冬季蔬菜,是所有家庭的必備之需。

在消費扶貧倡議的感召下,濟源教育系統的扶貧熱情被激發出來。定單像雪片一樣飛來,合作社的電話又一次從早響到晚,林仙村沸騰了,通住村部的小道上,停滿了大大小小的三輪車、平板車,他們說著、笑著。合作社更是拉出秋收“大決戰”的條幅,駐村幹部和村組幹部齊上陣,分工協作,稱重、分揀、打包、登記造冊。一輛輛卡車滿載著貧困群眾的收穫和希望從小山村駛出,駛向四面八方,新鮮的有機蔬菜被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教育系統廣大職工的愛心也從四八方匯聚到林仙脫貧攻堅的戰場。經過7天7夜的努力奮戰,終於完成了20多萬斤高山有機蔬菜和10斤富曬南瓜的銷售。

让消费之光“照亮”脱贫之路 一一济源市教育局帮扶贫困村

合作社理事長在總結大會上發表感言:今年秋季老天爺給我們送來了及時雨,使乾旱得到緩解,是謂“天時”;林仙村地處大峪鎮東部,四面環山,土地肥沃,是謂“地利”;咱們幹群一心,同心同德發展產業,教育局幫扶咱盡心盡力,是謂“人和”,此三者,缺一不可,都是我們產業發展成功的關鍵。

感謝的掌聲經久不息,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一個人的臉上,一束陽光從窗邊斜射進來,照在合作社的牌子上,也照進了每一個貧困群眾的心裡,更照亮了脫貧致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