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的“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到底是哪三覺?


恰當睡眠與均衡飲食、合理運動共同構成健康的基本保障。人每天近1/3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研究數據顯示,睡不好與免疫力下降、焦慮、抑鬱、心血管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的發生都有相關性。關於睡覺,我們的老祖宗流傳下來一句俗語——“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意思是,有三種覺對身體傷害大,一定要避免。

一、“懶覺”不能超過8點

“週末有空,多睡會兒”“前一夜挑燈夜戰,第二天補覺到中午”......這些都是人們睡懶覺常用的理由,尤其是學生和年輕白領。但是,“久臥傷氣。”《黃帝內經》早就告誡人們,睡眠應以醒為度,睡懶覺有害健康。上海市中醫文獻館失眠專科主任醫師施明介紹,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講,陰陽平衡,身體才健康。到了黎明時分,陽氣已生髮得足夠強大,人就必須起床。如果賴床,陽氣得不到舒展,就會傷害身體。

老人常說的“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到底是哪三覺?

二、“悶頭覺”一定要避免

醫生表示,傳統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氣血的正常運行是有規律的。生氣時,“氣”的運行會出現紊亂,生氣後悶頭大睡會導致“氣機鬱結”。“氣為血帥”即氣主導血液運行,如果氣不通暢就會出現體內陰陽、氣血和臟腑功能失調的病理現象。現代人受到諸多社會環境因素的制約,“情緒覺”越來越多。有的人一生氣就用睡覺來逃避,有的人則是無人傾訴,最後只能選擇睡覺來緩和情緒。

專家們建議,如果睡前情緒不佳,無論是生氣、鬱悶還是痛苦等,都要先紓解情緒,再睡覺。建議睡前先出去走走、寫寫日記、聽聽音樂或找朋友聊聊天等。心臟病、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避免“悶頭睡”,否則可能誘發心絞痛、中風等,危及生命。

三、吃動結合替代“飯覺”

湯足飯飽後,總是有絲絲睡意襲來,這被稱為“困飯”。飯後立即睡則被叫作“飯覺”。有科學家解釋這是由於用餐後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統,供應大腦的血液就會減少,導致人感到疲倦;也有研究稱,膽囊收縮素可能與餐後的睡意有關,進食高脂肪餐的受試者,膽囊收縮素水平更高,餐後睡意更強烈;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報告稱,人們通常在凌晨2點和下午2點出現能量睏乏,因為進食會導致血糖升高,隨後能量就會下降。

醫生建議,吃完午飯30分鐘後才適合午休,晚上入睡則需要在3小時前完成用餐。大家可以在飯後散步30分鐘左右,不僅促進消化,還可減少“困飯”。醫生提醒,偶爾“困飯”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持續“困飯”或每次犯困時間較長,就需要引起重視。

Editor:Cherry

老人常說的“人睡三覺,命比紙薄”,到底是哪三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