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直肠癌患者的求医历程——记中医专家杨鹏飞教授

本文作者王少华是一位直肠癌患者的儿子,陪父亲经历长达半年的放化疗之路。王少华的父亲是幸运的,在死神门口兜了个圈的他在中医的治疗下得以新生。本文中王少华先生对父亲的状态与经历的直肠癌治疗做了一个记录,同时对在求医过程的一些医生进行感谢。

作者特别感谢了陕西省肿瘤医院国医馆的杨鹏飞教授,让他父亲挺过了放化疗关,也让其父亲的身体快速恢复。希望这些治疗经过,能为各位直肠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位直肠癌患者的求医历程

一个普通的家庭如有亲人不幸患上癌症,无疑是天塌了。精神的煎熬不在其中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在各各医院之间、在无数大夫之间、在各种治疗方案之间、在各类药物之间你不知道怎么选择,你的选择对于你亲人的生命哪种是最有益的。特别是时间不等你,机会只有一次。

一位直肠癌患者的求医历程——记中医专家杨鹏飞教授

2018年7月底,父亲打算去医院做一个小小的痔疮手术。结果在指检中怀疑父亲患上了直肠癌,肠镜活检确诊。那一刻无疑是迷茫、彷徨、手足无措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父亲为此背着我写好了遗嘱。看着父亲一下苍老的面容和强颜欢笑的神态。作为家里的独子我必须振作起来,给父亲,给家庭一个依靠。

经过咨询、比较,我放弃了已经联系好的本地三甲医院。迅速在单位请好假,于2018年8月3日来到了西安交大附一医院,5日住进了普外病房。

在医院又是一连串的打击,直肠低位,不能保肛,中低分化。父亲2018年8月14日坐着轮椅,是我推进了手术室,由车向明教授主刀做了直肠癌根治手术。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冥冥之中感觉从这一天父亲会开始新生。术后父亲成了一位造口人。

接下来,又在做不做放化疗上犹豫徘徊,做与不做,都有自己的理论,都有无数的案例。选择权在我,对父亲生命的选择权在我这里,好难啊!父亲的直肠癌分期是ШA,中低分化具有很大的高危因素,但父亲已经74岁了,他的身体承受的了放化疗吗?幸运的是我遇上了交大附一医院的李恩孝教授。他给出了副作用最小的21天化疗方案,加同步放疗的治疗方案。并告诉我,父亲的身体如果感觉承受不住就停止放化疗。为此我辞掉了工作,开始和父亲经历长达半年的放化疗之路。

一位直肠癌患者的求医历程——记中医专家杨鹏飞教授

父亲看我辞职也坚定了治疗的信心。恶心、呕吐、手麻脚麻、无力、白细胞低、血小板低、贫血接踵而来,父亲以极大的毅力坚持着,吃了吐,吐了再吃。母亲得饭菜也变着花样做,红枣稀饭、银耳汤、五红汤.......父亲呕吐见不得荤,母亲就把肉煮好去油,打成糊加到粥里面里,让父亲增加营养。就这样在经历6次放化疗后,父亲的白细胞低到1.7、红细胞低到39、血小板也低、严重贫血、双腿浮肿。

该怎么办?停?还是继续?

对,中医。我想到了中医。经同病房的病友介绍,我带父亲去找了太白某镇的一名老中医。一个疗程后效果不是很好。来看望父亲的亲友说:“再有名的乡村医生也还是乡村医生,既然要看中医,就去大的专科医院。”经过多方打听和朋友介绍,我选择了陕西省肿瘤医院国医馆的杨鹏飞教授。在杨教授的精心诊断和治疗下,父亲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的下降趋势稳住了,并有了大幅回升,双腿浮肿再也没有出现。父亲在中药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极大毅力坚持下完成了8次化疗35次放疗。

父亲挺过放化疗关后,为了使父亲尽快恢复身体,一直坚持在杨鹏飞教授的国医馆进行中医的治疗。2019年7月和10月的二次住院复查,父亲的癌指标都恢复正常,影像检查和术后没有变化,原来的腹腔和盆腔的少了积液已经吸收。血常规检查除白细胞稍低外血小板、红细胞都以正常。周围邻居都说父亲的气色和没有得病前一样。

身体好了父亲的心态明显有了变化,每天早上陪母亲去买菜,下午出去遛弯和老友聊聊天。我也重新找到了新的工作。

回顾和父亲的求医过程,要特别感谢发现父亲病情的陈仓医院肛肠科的一位女大夫,虽然我不知道她的姓名,但她没有贻误父亲的病情。第二感谢的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的车向明教授和李恩孝教授和西安医学院宝鸡分院肿瘤科的丁副强主任,是他们给了父亲精心的治疗。

最后要特别感谢陕西省肿瘤医院国医馆的杨鹏飞教授,是他让父亲挺过了放化疗关,是他让父亲身体快速的恢复。谢谢你们!你们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生命的守护者、什么是医者仁心!(作者王少华,系患者家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