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息烽三線企業之——朝暉廠

“朝暉廠”是“貴州朝暉機械廠”在息烽當地的簡稱,前身為貴州息烽配件廠,曾是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的重點企業,主要經營汽車配件、拖拉機等,是息烽三線企業之一,舊址位於息烽縣城西郊王家大坡,今天北門永靖大道開磷新城、宏盛塑料有限公司一帶。

追溯息烽三線企業之——朝暉廠

上個世紀60年代,國際政治風雲突變,為了防止我國經濟建設成果遭外敵襲擊,毛澤東提出“三線建設”戰略決策。數以萬計的熱血男女從東部沿海和北部工業城市打起揹包,跋山涉水,來到祖國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峽谷、大漠荒野,風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艱辛、血汗甚至是生命,建起了1100多個大中型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貴州以國防科技工業為重點,大規模建設包括其他相關產業等的基礎設施,僅息烽縣就興建了朝暉廠、息烽磷礦、二七六廠、汽油機廠、拖拉機電機廠、高強度螺栓廠等企業。

追溯息烽三線企業之——朝暉廠


朝暉廠於1966年籌建,次年3月動工,1968年7月更名朝暉機械廠,1970年竣工,佔地面積103632.5平米,房屋建築面積57204平米,主要設備257臺,全廠職工862人,設21個科室,14個車間和子弟學校、技工學校,附屬服務公司、紙箱廠。1977年到1978年,是朝暉機械廠發展的巔峰時期,總產值分別完成505.13萬元和504.6萬元,實現利潤38.74萬元和98.07萬元。

追溯息烽三線企業之——朝暉廠


我的童年對朝暉廠的記憶很深。我最敬重的一位長輩——李秀恆,我的七伯,他是朝暉廠職工,已經去世多年了。他和很多人一樣,二十幾歲就進廠,一生都獻給了這個廠。七十年代末,我才五六歲,經常去朝暉廠玩,七伯的特別喜歡我。印象中的七伯高大魁梧,性格豪爽,喜歡喝酒。父親說,當年七伯是朝暉廠鋼材庫下料車間的管理,說話起“鋼聲”。

追溯息烽三線企業之——朝暉廠


記憶中的朝暉廠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當年縣城的房屋大都破舊低矮,而地處城郊的朝暉機械廠生活區,五、六層的樓房矗立,這是當年縣城沒有的高度。那時候廠區路面是水泥路,兩側種植了很多梧桐。一到秋天,滿地落葉,煞是好看。我去七伯那裡,他上班的時候,會帶我進入廠區在他的車間裡玩耍。廠區很寬,裡有很多廠房,分好多區域。有些車間的機器總是在不停的轉動,轟鳴聲很大,還伴隨著敲打鋼材的各種聲音,很是嘈雜。七伯的車間在一道坡的上面。印象最深的是車間那兩扇大鐵門,下面有滑輪,門上還有一道小門。車間裡面高大寬敞,有各式各樣的機械機床,無數的貨架上整齊堆放著很多鋼板、鋼管、角鋼等材料,經常都有大卡車開進去。記憶中車間只有兩個人,相對安靜。下材料,切割、裝卸鋼材的時候,才會有刺耳的聲音。


追溯息烽三線企業之——朝暉廠


廠區與生活區由圍牆隔離開。一到下班,從廠區大門出來的人熙熙攘攘,出了大門後,三三兩兩分散開來融入生活區。生活區都是紅磚平房,包括四五層家屬樓、單身宿舍樓,還有子弟學校、工人食堂、電影院等。七伯的宿舍就在今天開磷新城C座——小山坡頂上一幢單身宿舍樓第二層的一個小單間,大約十一二平米左右,門的左右兩邊各放置一張單人床,住兩個人。


追溯息烽三線企業之——朝暉廠


時光荏苒,歲月的變遷,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大批三線企業逐漸失去了競爭力。有的企業經歷搬遷、重組改制的陣痛,有的被破產、關停,從歷史舞臺上徹底消失。當青春不在時,老去的一代人不得不承受市場經濟帶來的鉅變和被歷史遺忘的殘酷現實。

追溯息烽三線企業之——朝暉廠


曾經的繁華,消失在舊廠房轟然倒塌所揚起的漫天塵土之中,而曾經的榮耀則在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之間,成為了史書中的過眼雲煙。朝暉廠從1980年開始虧損,1986年,與貴陽市粉末冶金廠合併,選址在花溪區金竹鎮,1987年開始重建新廠,1992年,全部遷到花溪區金竹鎮後,由於負債過大,造成資不抵債,1993年停產,1998年全面停產整頓,2004年,破產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