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談開放助推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較大程度存在一級市場“龐氏”化、二級市場散戶化等問題

11月2日上午,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七屆年會發表演講,他指出,我國資本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明顯的進步,但也較大程度存在一級市場“龐氏”化、二級市場散戶化、會計估值操縱化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他對資本市場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

樓繼偉認為,擴大資本市場的開放,主要的不是引導多少外部資金進入中國市場,實際上不少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更多的是準備做人民幣業務。主要的是引入成熟市場的規則,不僅是監管規則,還包括成熟的行為規則和理念,助推資本市場從散戶投機為主向機構價值投資為主轉變,從市場充斥價格欺詐行為到在公平競爭中價格發現的方式轉變,從而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一句話,是開放促進改革發展。

首先樓繼偉提出了目前市場中存在的幾大問題,分別是:

  • 一級市場存在大量的龐氏融資、龐氏投資現象。

    在成熟私募市場中,一個普通合夥人(GP)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長在同類行業(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或者同一階段(天使、風投或併購等)只分期管理一個基金。境內則突出表現在一個GP管理了相同類型的多支私募股權基金,很可能在各個基金間將項目進行倒手,操縱業績,並通過不斷新發基金來承接老基金中質量較差項目,從而用龐氏投資支撐龐氏融資。各種原因導致,普通合夥人(GP)和有限合夥人(LP)之間的關係不正常,缺乏信任。

  • 二級市場機構投資者散戶化問題。

    成熟市場中,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投資者大都委託機構,散戶很少。機構投資人主要是通過配置獲取收益,歸因佔比超過80%。在組合管理中,基金經理以指數增強的方式來穩定戰勝市場,通過降低基準成分股中質量較差股票權重,提高質量較好股票權重,並在成分股調整時紀律性跟隨基準變化。成熟市場整體換手率低,價格發現較好,投機行為較少,由於市場有效,基金經理能夠貢獻的超額收益水平也較低,在幾個基點(bps)水平。境內市場仍處於發展階段,存在一定擇時和擇股的機會。但股票型基金賬戶持倉率過低,普遍在60%左右,遠遠偏離指定基準的Beta,也偏離的配置要求。此外,賬戶的交易換手率高,基金經理過分相信擇時和擇股貢獻收益的能力。

  • 會計準則適用性的邊界不夠明確,自由裁量的幅度較大,投資人利用規則操縱收益和估值。

    投資人“充分”利用會計準則,以有利於自身方式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和估值。按會計準則,金融資產可以分為交易類、可供出售類和持有到期類,並可以按照公允價值計價或攤餘成本計價,大額持股還可以選擇成本法或權益法來核算。會計準則適用性的邊界不夠明確,自由裁量的幅度較大。各類資金池就是底層資產混亂,層層嵌套,不斷加槓桿,並利用準則適用邊界不清晰,以更加有利的方式進行會計核算,操縱收益,掩蓋風險。

針對以上問題,樓繼偉認為上述現象產生於不良市場風格、規則不當、監管不到位、全社會風險意識低等各方面問題的組合,而加大開放力度引入境外成熟投資者是破局的一種有效嘗試。

他在論壇上表示:”針對上述情況,加大開放力度,吸引更多境外成熟投資者進入境內市場,一方面可以吸引一部分資金進入境內市場,另一方面有利於引導一二級市場的投資理念和風格與國際市場接軌,提高境內投資者風險意識,推動市場逐步走向成熟、行業健康長期發展。同時,採用GIPS對投資業績進行核算,使得投資業績更加公允,風險計量更加準確。需指出GIPS有其不足,比如淨現值無法準確反映知識產權的價值等等,可以逐步改進。通過監管、機構和市場開放相結合,改變資本市場投資文化,完善資本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引導資本向效率更高、前景更好的企業聚集,提升企業直接融資比例,降低企業負債率,進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與此同時,對外開放帶來資本市場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風險和挑戰。由於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較短,上市公司質量、投資者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也有待完善。在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過程中,如何把握開放節奏、防控金融風險都是需要思考的重大問題。

樓繼偉也在論壇上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思考:

  • 監管規則要穩定、透明。

    只有監管規則的穩定、透明,才能使得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得到提升,才願意來到這個市場,並持續參與市場投資。我們想要引入境外成熟的機構投資人,首先需要在監管方式、規則和流程這些基礎性工程方面進行重點建設和提升,才能實現“築巢引鳳”,最終推動整個資本市場的成長和成熟。

  • 轉變監管思路,引入做空機制。

    未來可以適當擴大做空機制,形成一個對財務造假公司市場化懲罰制度,從而使得市場更有效的發揮價格發現機制,讓好股票能被區分出來,也為投資人對沖下跌風險提供工具。目前,市場的多空策略實際上是個股做多,用做空股指對沖。建議適時推出真正的多空投資策略,針對個股做空,可採用行業個股做多的對沖機制工具,完善市場出清機制。

  • 資本項下審慎放開。

    一定要穩妥審慎地推進資本項目開放。資本項目開放對國家經濟金融發展是一把“雙刃劍”,要堅持積極、穩妥、有序開放,而不能盲目開放。尤其需要釐清的是,資本市場開放不等於資本項目開放。中國在資本項目開放問題上必須持謹慎態度,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分階段、有步驟地培育資本市場工具、擴大外國金融機構的參與、放鬆資本賬戶交易管制。可以先從國債市場開始,然後在逐步推廣至股票市場,但一定要形成閉環,防止套匯。同時,還要加強反洗錢制度建設,防止跨境資本流動的便利成為新的洗錢工具。

最後,樓繼偉總結到:“總的來說,擴大開放有助於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有助於提高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引導資本市場投資風格的改變。在反全球化抬頭、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要以更大力度的開放應對美國封鎖,以開放促改革,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