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綱:中國的自主創新不能只盯著“風口”,傳統產業仍是短板

樊綱:中國的自主創新不能只盯著“風口”,傳統產業仍是短板

11月4日,樊綱在第四屆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圖片來源:時代財經

11月4日,第四屆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在東莞天安數碼城舉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會上發表了演講。他表示,中國經濟過去取得的發展很大程度在於後發優勢,得益於市場的開放和外資的引進,而在新階段,中國的自主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

所謂的“後發優勢”,就是後來者通過學習、交流和引進,利用前人創造積累的一般性知識。樊綱說:“後發優勢意味著在產業結構、產業鏈的階梯上,發展中國家可以不斷的提升,通過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術不斷提升,形成新的競爭力。”

2000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隨後在金融、製造業等22個領域逐步擴大開放。樊綱表示,以學習模仿為主,加入WTO之後中國的科技開始進步,企業和產業開始提升,而到了今天中美貿易摩擦標誌著中國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近些年來,美國一方面退出全球化,另一方面與眾多國家制造貿易摩擦,導致部分國家的產品存在斷供風險。樊綱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技術發展必須走向自主創新。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去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比上年增長11.8%,總量穩居世界第二,連續3年保持了兩位數增速。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GDP的比值)為2.19%,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2.6%和13.8%,增速分別比全部投資快7.2和8.4個百分點。

樊綱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中國發展科學技術的優勢之一就是學習能力非常強,目前每年有大量工程師畢業。

但同時,樊綱也表示,中國的自主創新不應僅僅侷限於風口企業,很多傳統產業仍然是短板,例如精細化工、材料等產業,需要從低端到高端逐步的發展,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持續發展。

“我們有巨大的市場、巨大的人口、巨大數量的機會去嘗試不同的場景。”樊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