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朱正發,號茅山居士,江蘇句容人,1963年出生。

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屆山水畫創作研究工作室研究生課程班畢業,顏真卿書法研究院院長,江蘇省句容市書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江蘇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省書法研究院特聘書畫家。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春風又綠江南岸》(180×50cm)



2002年至2008年幫助江蘇句容、徐州、南京郵電大學等地多次成功舉辦共和國將軍書畫展並集結成冊,從事過許多大型書畫創作和重要畫冊的編輯工作。

2006年應邀赴韓國參加中韓文化交流,作品被韓國多家藏館收藏。

作為”共和國將軍墨寶苑”(徐州睢寧)工程總設計師,具體負責實施整個工程項目的策劃、製作。

2007年作品《茅山仙境》被中國藝術研究院作為新春特等禮品收藏。有多幅作品被日、美、港、澳等收藏。

2008年作為大型主題長卷“永遠的豐碑”組委會秘書長率隊赴全國各紅色根據地寫生採風,其間與各地書畫名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2009年至2012年曆時四年寫生創作了長109米,高1.25米的家鄉句容百米山水畫長卷《句容勝景圖》,並得到業內人士月的廣泛認可。

2013年8月《句容勝景圖》由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辦,在江蘇省美術館首次展出。

2013年10月《句容勝景圖》應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組委會邀請赴廈門主會場展出。

2015年5月由江西六套主辦在南昌古玩城舉行朱正發“墨韻江佑”江西山水風光寫生作品展。

2015年6月,作品《秋夢》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九屆西部大地情“絲綢之路,絢麗甘肅”全國美展。

2015年8月,作品《太行人家》入展中國美協主辦的2015“萬年浦江”全國山水畫作品展。

2016年3月,作品《太行人家》入選首屆江蘇美術獎。

2016年8月,作品《情繫太行》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逐夢威海衛”全國中國畫展。

2016年至2017年成功主持籌辦“顏真卿杯”魅力句容全國書畫展。

2018年4月1日,作品《大山的呼喚》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四屆“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中國畫)。

2018年4月5日,作品《舉頭百丈瀉寒泉》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入蜀方知畫意濃--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畫)。

2018年6月6日,作品《生機》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神聖長白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7月5日,作品《多彩龍巖》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生態龍巖--紅色閩西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7月10日,作品《同源》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同源--首屆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7月18日,作品《層盡林然》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升庵詩畫--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7月22日,作品《萬年浦江》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2018“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工筆)作品展。

2018年8月31日,作品《期盼》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伯年國藝”全國寫意人物畫展。

2018年9月20日,作品《家園清夢》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南粵之光·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10月5日,作品《層林盡染》入選2018揚州美術雙年展。

2018年10月10日,作品《秋野寒鴨圖》被中國美協主辦的南田風骨--第三屆惲南全國花鳥畫作品展評為入會資格作品。

2018年10月15日,作品《待發》被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評為入會資格作品。


評論性文章


山水媚道


----試論朱正發先生山水畫藝術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圖像與文本,是人類思想的見證,除卻其烙印著時代之痕跡,也訴說著人類文明史的內在生態邏輯。 農耕—手工文化經驗系統體現著人與天,人與物之間的神秘主義與認知經驗的“六藝”傳承。 商業資本—科技製造文化為特徵的現代文明,是分析性的,工具性的。 時代的變遷,必然帶來文化的生髮承衍方式的改變,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人類的歷史殘酷的現狀是文化讓位與文明,因為文明讓人類心靈彼此接近甚至共鳴,而文化的最終發展大多會致使我們陌生與隔膜。 圖像(當代的視屏與媒體)與文本的使命亦必將成為時代的話語與記憶。 科學,藝術與宗教是人類精神的三大支柱,藝術可以解說宗教的所有內容與精神,也可以說藝術的精神等同於宗教的精神。 在信仰缺失的時代,藝術自然成為人類精神的棲居之所,而藝術史的生態意義便是藝術生命的前提,藝術的生機是一切藝術的最根本的內核與本質力量。

筆者認真欣賞藝術家朱正發先生的山水畫作品,每一幅作品既是靜態的圖像,也是有意味的文本形式,更是充滿生機的藝術文明。 此時,我的心情是激動的也是溫暖的。 激動既是來自藝術本體的美學特質,也是來自我欣賞作品後內心的觸動; 溫暖當然是畫家的藝術作品帶來的心靈慰藉,更是過往藝術史中永恆價值的層層累積與“當代性”的生命綻放。 因為,時下藝術創作表面看似繁榮喧鬧,而實質是情感淡漠,沒有溫度的作品充斥視覺存在。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瀑布流水石谷吻》(180×50cm)



一、藝旅如斯

人生如夢、如戲,還是如逆旅,其實都不如藝術人生可圈可點。藝術人生除卻其理想主義與完美主義之外,也具有普世之用。人生苦短,藝術永恆。因為藝術可以讓生命在場,人生永駐,這也許就是歷代藝術家往往名聲與意義超過同時代的帝王將相之原因。大多數和平年代平庸的帝王將相最終因為歷史塵封而居然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名聲與肉體一同“灰飛煙滅”。而哪些鄙視功名的藝術家卻依舊橫亙在人類的視平線上,成為人類史不朽之景觀。

藝術家朱正發先生,單從他的藝術作品題材來看,就分明可以想到,他原本沒有離開過自己平凡的生活,他讓那平凡的生活,寫意為作品,裝點自己的思考,成為人生旅途中一頁美好的記憶。 蘇南臨近金陵附近的山水是他幼年生活的一隅,對於家山與故土,也許留存著每個人記憶頗深的童年往事與趣玩。 然而高山闊水則成了我們司空見慣的無心留駐的風景,或許是熟悉卻視而不見的龐然大物。 朱正發先生以藝術家獨特的視角,讓人類棲居的家山故土或者是崇山湖海,皆可成為藝術創作的主要題材,也是絕無僅有的範例。 這也是過往先賢“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之藝術與文脈傳承,更是藝術家搜妙創真與“度物象而取其真”的必然結果。 故五代大畫家荊浩說: “畫者,畫也”(《筆法記》),真正欣賞畫家的作品,便是透過藝術作品物質性視覺性的固有符號,來理解體會藝術家的情感與思想。

在一個無意義與個人主義氾濫成災的時代,所有的情感思想和宗教意識,似乎變成一種自我標榜的浮誇標籤。 只有去做一個真正的當代人,才能有透過哪些黑暗和無聊的勇氣,讓情感與思想有溫度。 這樣才能區別當代山水畫藝術創作絕非時尚藝術,真正有情感有思想的藝術家必然是當代山水畫藝術的立法者。 朱正發正是這樣的為當代山水畫藝術創作立法的踐行者,他說他的每一幅山水創作都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旅遊,山水畫大家黃賓虹先生說: “中華大地,無山不美,無水不秀”這在藝術家朱正發的山水畫創作中成了經典的詮釋。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青山遠繞千條嶂》(180×50cm)



二、山水逍遙

往聖先哲有“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這一真諦,“觀物”也近似於藝術家寫生,約略為“外師造化”,具體指對外界物象的直接觀察、感受。 “取象”與“盡意”是“觀物”的目的,即提煉加工,創造出“得心源”的意象。 在藝術創作中,此“意象”是指反映藝術家審美關照,體現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終極關懷。

我們日日走過的土坡或者山丘,春山淡怡,夏山如滴,秋山如妝,冬山如睡。 古往今來,詩詞歌賦,水墨丹青,代有佳作,傳情達意,盛事連連。 藝術家朱正發先生筆下的山水,有春夏秋冬之意趣與大美,亦有“俯仰往還,遠近取與”之詩畫空間的格韻特質。

清初大思想家葉燮說:

“吾嘗謂凡藝之類多端,而能盡天地萬事萬物之情狀者,莫如畫。 ”

所以,我還是來欣賞朱正發先生的山水畫吧。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太行人家》(200×200cm)



這幅《太行人家》(紙本水墨淺絳,尺寸: 200*200cm2016年創作)畫面取景為太行山,季節應該是秋季,各類雜樹它們相間的枝與葉顯得疏密有致,山腳下有村落人家。 初看畫面,凝重而深邃,但也不失靈動與輕鬆。 畫幅前面有老農趕著羊群在放牧,羊群有聚有散,三三兩兩或吃草或抬頭張望生動有趣。 畫家用的是渴筆淡墨勾皴山石和樹幹,然後用積墨法層層皴染,山石與樹幹的質感在筆墨中呈現,畫家巧妙的是最後用濃墨點苔,有的山石結構略用濃墨勾勒一下,空白的山石和粗壯的樹幹用淡赭石暈染一下,畫面整體顯得別有一番趣味。 通過鑑賞整幅畫的構圖、氣韻、筆墨、著色,讓我們領略到畫家的傳統筆墨功底與藝術修養。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茅山雄姿》(200x400cm)



再看一幅《茅山雄姿》(紙本彩墨,尺寸: 200*400cm),整幅畫取景家鄉的道教名山-茅山,畫幅橫式滿構圖,以寫意風格為主,用筆老辣蒼勁,有中鋒破鋒逆鋒同時兼有墨分五彩,真是水暈墨章,筆情墨趣盡顯畫家意匠經營中的瀟灑與磊落胸懷。 畫幅整體是氣勢撼人,正如: “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 畫中精神與道家精神高度一致,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也。 畫者,如也,如其人,如其才,如其志,總之,以畫為寄,以畫為樂,此畫之本也。 當下鮮有知其故也,何哉? 或虛驕自大,為造物役也; 或沽名釣譽,為功名累焉。

其實,藝術家朱正發的山水畫創作中最讓人激動與難以忘懷的是他花費了數年時間,以家鄉句容市所轄屬的各個村鎮為具體座標,以句容境內僅有的幾座不高的山為畫面取景的高峰。 鄉村則以平遠的田園風光來展示農村在改革開放以來,科技興農所帶來的安居樂業的新型農村面貌。 其中,句容市區包括市政府辦公樓以及市區重要的建築群等,幾條重要街道被畫家描繪的櫛次鱗比,是繼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以及《姑蘇繁華圖》之後又一傑作。 這幅《句容勝景圖》全長一百米,高一米二五,覽之則氣象萬千,綿延不絕而云蒸霞蔚。 鑑之則筆精墨妙,氣韻生動而生意撲面,這難道不是一顆熱愛家鄉的赤子之心嗎?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句容勝景圖》局部(城區)1.15x5米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句容勝景圖》局部(茅山)1.15x5米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句容勝景圖》局部(赤山湖畔)1.15x5米



山水難於造境,境由心設,境由憤者生。 憤者造境逍遙以暢達其情。

清代文學家廖燕說:“慷慨者何哉? 豈藉山水而洩其幽憂之憤者耶? 然天下之最能憤者莫如山水。 ……其氣之憤見於山水者如是,雖歷經千百萬年,充塞宇宙,猶未知其底止。 故知憤氣者,又天地之才也。 非才無以洩其憤,非憤無以成其才; 則山水者,豈非吾人所當收羅於胸中而為怪奇之文章者哉? ”

逍遙與自在是中國藝術審美理想與審美心胸的典型,也是中國藝術家畢生追求的目標。 通過鑑賞藝術家朱正發先生的兩幅山水畫題材的作品,可以強烈的感覺到,藝術家在強化中國藝術的逍遙精神,這在當下也等同是一種具有使命感的傳承與創新精神。

三、生機無限

法國偉大的藝術家羅丹說過,真正的藝術家是在別人司空見慣的事物上發現美。 “司空見慣”的事物就藝術創作而言可以理解為取材廣泛,取材之廣又本源於藝術家對生活有著無限熱愛之情。 具體指涉藝術創作或者是中國畫的藝術創作既可以指人物山水花鳥三大題材,也可以指寫意工筆兩種創作方式與藝術語言的多元與駕馭。 藝術家朱正發就是這樣的人,他的中國畫創作涉及三大題材,工筆寫意兩種技法語言都能技道合一的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 這是一個優秀畫家的天才般的修為與生機展現,縱觀歷代丹青聖手無不如此。 如現代藝術大師黃賓虹先生,白石老人,大千居士,傅抱石先生等皆能工寫兼善,題材廣泛,不拘於一隅。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路在腳下》180×90cm



作為藝術家朱正發出生於杏花春雨江南的句容,金陵文脈與吳越文化二者共同澤被的這一方厚土,曾經哺育了眾多傑出人才,譜寫出動人的華章。 唐朝功臣顏真卿,五代人物畫大家周文矩,宋代宰相王安石,蘇東坡,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也是句容,清代笪重光等枚不勝舉。 據族譜考證藝術家朱正發就是朱元璋的後裔,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鑑賞朱正發先生的山水畫時,無論遠觀其勢還是近觀其質,氣韻生動、渾厚華滋,總能給人以正大氣象。 無論是“澄懷觀道”,還是“澄懷味象”都是藝術家獲得審美理想使然。 藝術家的審美理想最終由自己的藝術作品呈現出來,而最終需要藝術靈感的促成才能生髮不朽的藝術生命力,直至藝術傑作的誕生。

藝術家朱正發曾經數年臥遊家鄉的山水,乃至城市景觀與鄉鎮面貌都成為他筆底的創作素材。 這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至真至純的情懷,可以這麼說,一個優秀的藝術家的創作離不開自己的故土情節,鄉音與鄉情是每一個人成長的不竭動力,也是藝術家創作的不竭生機。

道成而上,藝形而下。 藝術家朱正發先生以藝體道悟道的序幕剛拉開,他的藝術創造力的生機以蓄勢待發,此生機必將幻化為一幅幅美麗的壯景。

作品欣賞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寫生作品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名家推薦」當代中國傑出藝術家——朱正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