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三傑段祺瑞(二)報恩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迫清帝退位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

字芝泉,曾用名啟瑞,晚年號稱“正道老人”,生於安徽合肥,所以又稱“段合肥”。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討伐對象。

北洋三傑段祺瑞(二)報恩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迫清帝退位

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1924年至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1926年3月18日發生了段祺瑞政府鎮壓北京學生運動的三·一八慘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嚴詞拒絕。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於上海宏恩醫院。

號稱“六不總理”,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

知恩圖報,寒鴉變鳳凰

俗話說的好,樹大必招風。自古皆是,凡功高蓋主之人,一定沒有好下場。

1908年11月,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正在保定北洋陸軍各學堂督辦公署辦公的段祺瑞,突然接到袁世凱密令:火速進京。當段祺瑞到京時,袁世凱已經被傳入宮。

北洋三傑段祺瑞(二)報恩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迫清帝退位

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驚慌失措地告訴段祺瑞:“大事不好了,皇上和太后都駕崩了。“

原來,光緒帝駕崩後,袁世凱於當天夜裡被召到宮中商量立嗣之事,可到了第二天,卻也晏駕了。根據慈禧懿旨,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為儲君,由載灃監國攝政。 而袁世凱卻一直留在宮中未歸。

這個消息令段祺瑞大吃一驚,且不說一 朝天子朝臣 ,僅載灃上臺就對袁世凱極為不利!長期以來, 以載灃、鐵良等人為首的滿族排漢派直對袁世凱摩拳擦掌。

而當年戊戌變法中,袁世凱告密導致光緒被囚瀛臺一事 ,載灃作為光緒的胞弟,就更沒有理由放過袁世凱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袁世凱的知遇之恩,段棋瑞沒齒難忘,何況袁世凱之於北洋將領,本為榮俱榮一 損俱損的關係。對此,段祺瑞心急如焚。

段祺瑞想了很久,後來決定鋌而走險。畢竟他是和袁世凱綁在同一條戰線上的人,倘若袁世凱倒臺,必定會殃及池魚。

於是,他決定實行“兵諫”。

北洋三傑段祺瑞(二)報恩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迫清帝退位

段祺瑞手下有一員親信,名為徐樹錚,是段祺瑞的智囊。他反對段祺瑞這樣做,:”貿然進行“兵諫’,實為大逆不道之舉,名不正言不順,難有取勝把握。"徐樹協分析說,“不如先向朝廷稱病開缺,再放出風聲,舉行冬操,以引起朝廷重視,讓他們不敢輕易對袁大人下手。若事後追查起此事,也有退路可尋。”段祺瑞欣然接受。

徐樹錚是江蘇蕭縣人,自幼聰穎過人,才華橫溢,與段祺瑞相識於袁世凱的山東巡撫任上,兩人性情相投。後來徐樹錚自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歸來,直接拜入段祺瑞門下。

段祺瑞覺得徐樹錚的主意不錯,急忙著手施行。可就在此時,一個實行“兵諫”的,更好的理由送上門來。駐紮北京南苑北洋第六鎮第十一協的協統李純打來電話,說幾個士兵聚賭鬧事,發生火拼。問該如何處置。段祺瑞一聽,在這種時候,居然為這點個事打電話請示,立刻來了火氣,剛想訓斥幾句,突然靈光一閃,大聲說:“秀山啊,這是發生兵變了!”

北洋三傑段祺瑞(二)報恩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迫清帝退位

李純號秀山,他與段祺瑞同是北洋武備學堂首屆畢業生,對光緒帝與西太白繼晏駕、袁世凱滯留宮中雖有耳聞,卻不像段祺瑞那麼敏感,他一時沒有明白過來,又一次堅持地說:“沒那麼嚴重,只是幾個士兵贈博..... 不是兵變!”

段祺瑞厲聲打斷對方的話,“你那裡發生了兵變,立刻派兵去增援,動靜鬧越大越好,明白嗎?”

“哦,我明白....”李純有些開竅了。“我馬上派兵增援!”

一時之間,軍號齊鳴、戰鼓齊天。段祺瑞放下電話後直接命令出兵南苑,等增援兵到了以後,他竟然動用大炮,紫荊城內人心惶惶,王族權貴顫顫巍巍。

北洋三傑段祺瑞(二)報恩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迫清帝退位

與此同時,段祺瑞上報陸軍部:北京南苑發生“兵變”,他正率部鎮壓。載灃本就是優柔寡斷之人,加上清王朝岌岌可危的地位,他雖想要除去袁世凱,可擔心會引發“兵變”,失去統治權。在徵求蔭昌、張之洞等人的意見後,更加不敢輕舉妄動了。於是,於1909年1月2日,以袁世凱患“足疾”為由,令其回老家“養痾”。

隨著袁世凱的倒臺,段祺瑞的地位也隨之發生變化。朝廷對他採用了一貫的明升實降的手法,剝奪了他手中的兵權。

北洋三傑段祺瑞(二)報恩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迫清帝退位

直至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的爆發。朝廷無奈間答應了袁世凱極為苛刻的要求,再度重用袁世凱。南北方混亂的戰爭中,段祺瑞配合袁世凱,既利用革命軍脅迫清廷談條件,又利用清廷向革命軍“討價還價”,屢屢為袁世凱排憂解難。

在“南北議和”進行中,孫中山做出讓步,南方代表以“清帝退位和保證共和”作為袁世凱出任大總統的先決條件。那麼,問題就來了,誰來“逼宮”呢?

1912年1月下旬,段祺瑞振臂一呼,率前線北洋將領46人,先後兩次聯名致電朝廷,呼籲共和,請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迫於壓力,清隆裕太后以宣統名義宣佈清帝退位,至此,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自此壽終正寢。

北洋三傑段祺瑞(二)報恩袁世凱,手握北洋實權。迫清帝退位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段祺瑞被任命為陸軍總長,執掌戎機,手握大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