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结直肠癌不断年轻化!辨清3种癌前病变,将肠癌扼死于摇篮中

最近,国际学术期刊《Gut》刊登了一篇文章,报道了6大洲43个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数据。文中指出,在德、美、澳、加、新、英等多个高收入国家,20到50岁的中青年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大幅上升,其中尤以韩国为最,年均发病率上升达4.2%。所幸的是,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仍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幅度并没有太大变化,但中青年人群的发病率增加速度也是老年人群的2倍。

全球结直肠癌不断年轻化!辨清3种癌前病变,将肠癌扼死于摇篮中

面对癌症,我们有一种误区,认为癌症是突发的,其实不然。癌症的发展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大多数癌症都是由慢性病转化而来,肠癌也是一样的。数据显示,80%以上的大肠癌与肠息肉有直接关联。从肠息肉到癌症需要很长的时间,有十几年之久,这也是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肠癌的主要原因。

全球结直肠癌不断年轻化!辨清3种癌前病变,将肠癌扼死于摇篮中

在前面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今天就比较全面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腺瘤性肠息肉。

腺瘤性肠息肉,肠黏膜的腺瘤,多呈息肉状,单发性或多发性,有蒂或无蒂。家族性息肉病患者,结肠黏膜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息肉状腺瘤,数目可多达数百、数千,使整个结肠和直肠黏膜布满息肉,易发生恶性变。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

全球结直肠癌不断年轻化!辨清3种癌前病变,将肠癌扼死于摇篮中

1、管状腺瘤性息肉

这种息肉通常出现在直肠或结肠,是腺瘤性息肉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腺瘤性息肉的60%-80%,会随着息肉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但直径大部在1厘米以下,多数有蒂,其癌变率在5%左右。

2、绒毛状腺瘤性息肉

绒毛状腺瘤性息肉相较于管状腺瘤性息肉是比较罕见的,通常是单发的,但体积一般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20%左右有蒂,呈粗糙或呈绒毛突起或小结节状。相较于管状腺瘤性息肉,其癌变几率比较高,达50%左右。

3、绒毛状管状腺瘤性息肉

与上述两种息肉相比,绒毛状管状腺瘤性息肉是具备了上述两种组织学特点的腺瘤性息肉,其癌变率是介于上述两种息肉之间。

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疾病是很容易发展成为肠癌的。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据观察,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

全球结直肠癌不断年轻化!辨清3种癌前病变,将肠癌扼死于摇篮中

在这里举个例子,我的一位患者李女士,她母亲患有腺瘤性息肉,在了解到这可能是一种家族遗传疾病时,她做了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她也有肠息肉,是管状绒毛状腺瘤性息肉,而且数量很多,已经切除十几个,但还是没完全切除干净,她非常担心息肉会癌变,情绪很低落、焦虑。最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我。

全球结直肠癌不断年轻化!辨清3种癌前病变,将肠癌扼死于摇篮中

通过中医辨证,我以“健脾消结汤”为基础方,根据她的症状在药物上进行加减,并嘱咐她按时服药,定期复诊,同时注意饮食调节。服药一个月后,一些慢性肠病的症状有所减缓,低落的情绪也有所缓和。

全球结直肠癌不断年轻化!辨清3种癌前病变,将肠癌扼死于摇篮中

腺瘤性息肉虽然是公认的癌前病变,但从息肉到癌症的过程相对较长,如果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是能破除癌前病变的。根据肠癌的高发人群及息肉的发展成癌的周期,建议40岁的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至少检查一次胃肠镜;如果有长期有肠胃不适症状的患者,即使20多岁,也应积极进行胃肠镜检查。及早发现息肉,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患肠癌的风险将会降低。

#中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