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遏制农村“微腐败”出新招,干群关系更亲近

温县遏制农村“微腐败”出新招,干群关系更亲近

开栏的话

目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各级各部门按照“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要求,坚持打开门听意见、查问题、受评判,持续开展“四到四访”,及时公布整改情况,真正让群众知道主题教育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防止在效果评估时因群众不满意去“临时抱佛脚”“返工补课”。即日起,焦作日报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总栏目下,开设《晒整改落实 请群众监督》子栏目,晒一晒各县(市)区围绕解决制约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忧、最急、最盼的紧迫问题而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效,把主题教育置于群众监督之下,提高群众对主题教育的认同感、满意度。

温县遏制农村“微腐败”出新招,干群关系更亲近

温县:村级支付无现金 一码扫出明白账

电子账单里,记载的消费准确无误;二维码里,阅读的流水条次清晰。

当扫二维码这种常见的支付方式用于村级资金管理,“支出不用钱,报账不见钞”的农村资金管理新格局成为规范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农村“微腐败”现象发生的既简易又有效的新办法。

“办公室门坏了,买了个门锁扣;路过杂货店时,带了几把笤帚……以前为村里买这些,都是自己垫钱支付随后打条报账。现在有了公务微信支出账户,不但省了很多麻烦,也去了总担心别人误会自己报账不准的心病。”10月29日,温县黄河街道张庄村报账员张孟州说。

村级“三资”管理,历来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牛鼻子”,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微腐败”治理不好,可能变成大祸害。公务微信这个入口,不仅是个支付工具,它的每一次支付,都是可追溯源头的财务流水。今年5月,温县纪委监委为解决农村小额支出不规范、不易监督等问题,结合县财政局,对该县黄河街道、黄庄镇的58个村开展小额支出无现金试点探索,对单笔小额支出1000元以下的零星花销、差旅费、劳务支出、异地采购等,采取“公务手机+微信+专用储值卡+备用金”的线上支付方式,让小额支出可查、可控、可溯源。如果村内有小额支出,原则上由报账员拿上专机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

村务无现金支出,简化了支付流程,让监督有痕迹,最大限度降低了廉政风险。“微信电子账单里,那些看似陌生的ID,把每笔支付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比如,购买办公文具扫码后,收款名即为‘某某文具’,再按照支付时间深入监督,交易明细一清二楚。”黄河街道东张王庄村村民田红旗说:“以前听说有的村报账员在垫资报账时报销自家用物品,现在实行无现金支付,再也不存在白条虚报的现象了。”

“无现金支付,对我们村干部来说,既是监督约束,也是一种保护,现在我们的工作更加透明了,群众对我们更加信任了,干群关系更亲近了。”黄河街道东张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宝银说。

据悉,自该县公务微信试运行以来,58个试点村无一人因违规使用村级资金受处分。在试点见成效的基础上,9月份,该办法在全县所有行政村推开。“农村小额无现金支付的全面实施,让农村基层干部从村级账务层层签字把关的烦琐中解脱出来,提升了工作效能,加强了财务监管,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群众对村级资金使用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温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李秋生说。

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崔新娟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