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百鸟缄默是你最后的婚床

评论:百鸟缄默是你最后的婚床

百鸟缄默是你最后的婚床

——阅读王国平的诗歌

王国平是位可以将大海凝成一滴泪的诗人,这种感觉我在他的诗中反复印证。他懂得如何缩小自己进入万事万物,获取静水流深的力量。他的状态是从容舒缓、不动声色的,他有足够的耐心坐等心灵的反应,写出与心灵同频的诗行。我特别欣赏他诗歌的灵视感与透视力,他可以一边在巴别塔的塔尖上造塔,一边在示拿地仰望彩虹,以语言最内里的脉动来显现诗歌的和谐与美质。他以诗人的灵性、诗的心景活现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沉迷的诗歌。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好诗不仅应给人美的享受,而且应该表现人的睿智、责任感和求索精神。王国平的一首《往事》恰恰具备了这些元素,我们来看:

你能不能把那些走过的路

叫做陌路

你能不能把那些爱过的人

叫做新欢

你能不能拦住河流、风、稻香

大地的露气和每一枝盛开的花朵

把她们一一叫做爱人

你能不能说

就把我葬在那些美好的时光下面

只留下一根倔强的指头

去赴一个无期的约会

去挽住一个女子渐渐远去的身影

一切都是往事

一切都是在雪亮的刀刃上行走

——《往事》

诗人以追问的方式解惑了“往事”中存在的迷茫与困惑,他在追问的同时不知不觉与自己的心灵构成了一种柳暗花明的互文关系,绝妙的文字组合,充满了深情厚意与寂寞悲凉,画面感极强,仿佛跳跃的光线打在“往事”的幕布,幽深而缭乱地撒落于全诗的方寸之间,并形成一种奇变的效果。而最终的“刀刃”让无计可消除的“往事”获得了一种“斩断”的释怀或释然。此诗藉个人的“往事”打开了所有人的“往事”,轻易地洞穿了个我的层面,让“往事”不由自主地产生蝶变。除了这些之外,他巧妙的用词、气氛的烘托,还有那迷人的语调都让人过目难忘。

不仅如此,王国平还是一个遵循内心的诗人,他的诗很多都与内心的风景有关。面对繁杂物欲的世界,寻一方净土,安放自己想要的生活与心境,几乎就是奢望,而诗歌可以成全,它是单一的自我与多重性的现实和理想主义之间的纽带。是“在”和“有”的象征。所以他的《一间叫做幸福的小屋》才会从天外来到人间:

应该是在江南

应该听得见风铃和雁鸣

应该有一个倒贴的“福”字

在屋后吟诗酿酒

如果你赶得上时令

最后一朵雏菊

还可以被一双手插上你的衣襟

如果你有一匹快马

那么你就能在日落前

看见屋里的台灯书柜

擦得光洁的木椅

和捧着竹叶青的身影

这样的小屋

建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快乐是屋顶健康是墙壁

门前的小路上睡着来生与今世

而那些叮咚作响的

是草尖上的露珠

它们正哼着歌曲洒扫庭院

为另一个人洗尘

——《一间叫做幸福的小屋》 

通常情况下,读一首诗,可以瞬间入心,也就够了。而王国平的这首诗已经不仅仅是入心的问题,而是掩卷之后长久的回味。它“幸福”的感染力流溢着一种心神俱在的愉悦,而且与读者自己心中的“幸福的小屋”紧密地结合,产生强烈的共鸣。卡尔维诺曾在他的一篇访谈中说:“幻想如同果酱;你必须把它涂在一片实在的面包片上。如果不这样做,它就没有自己的形状,像果酱那样,你不能从中造出任何东西。”而《一间叫做幸福的小屋》正是王国平的“果酱”,他把它一片片涂抹在那些触手可及的幸福瞬间,也就是卡尔维诺所说的“实在的面包片上”,从而创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自然清氛,和谐无间的“幸福”味道,也让读者在他营造的这种明朗洁净具有浓厚“桃花源”意味和情趣的境界中一再沉醉……

在遍地诗歌的时代,读到一首印象深刻让人猛然一激灵的诗不是很容易而是很难,太多的诗过于流俗与表面化,像不痛不痒的阵雨热闹一下很快消失,难以渗入地下的泥土,很难撼动心灵。很多的诗歌无论是从修辞、语言、意象、意蕴等各方面看起来都很好看,但这好看中共有了许多大众的经验在其中,有很多他人或自己已经多次使用过了的东西,总有似曾相识之感,唯独少了独一无二性的个性。诗歌严重的同质化,让疲惫的阅读神经昏昏欲睡。当我读到王国平的《若水》,真实地体验了那“猛然一激灵”的感觉。那种又古意又新鲜的诗情就像那古水冰凉的光芒美得不可思议,那种异样、想象、穿越、智性、灵觉都一再地印证了诗歌的终极通向美。这首诗全诗共分八节,我们一节一节来看:

1

何必浩荡奔流

何必惊涛骇浪

我只愿意做一粒水微

在三千若水中沉浮

就像一尾巨大的鱼

在一滴水中自由地游弋

诗的第一节,诗人用了两个“何必”就不动声色地把一种“浩荡奔流”与“惊涛骇浪”化于“一粒水微”之中,当“一滴水”可以让“一尾巨大的鱼”“自由地游弋”的时候,“一滴水”浩瀚的张力与质感仿佛一幅油画秉烛而来,传达给我们一种静寂渊源流长的气氛。

2

而更多的时候

我愿意一个人坐在岸边

用手掐着青草和节气

用眼睛喂养着白鹤

用唇语将那些若水的句子

一一朗诵

而第二节则是从久远的返回,这种返回显示出的绝美,有种此境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绝味。人与岸,手与青草和节气,眼睛与白鹤,唇与句子,通过几个动作:坐、掐、喂养、朗诵勾出一幅写意水墨画而悬于千古。充分表现了诗人渴望一种远古幽微的审美意味。

3

那个腰系围裙的人

峨眉不扫素面朝天

她在屋内清扫在井边打水

用楚语或者方言

扶直屋顶四散的炊烟

注定有一缕香气

会穿过房前屋后的栅栏

就像那些烟叶的芬芳

从雨水和泥土中

一点一点地抵达唇齿

第三节诗人把我们带入了世外桃源的意境,那个腰系围裙,峨眉不扫、素面朝天的女人是美的理想与亘古的存在,这样的美不是单纯的对某些情景臆想的返回,而是融入了诗人追溯美的源头与现实的渴望的深远寓意。它的美是历史的水墨丹青回到现场的一纸苍茫。

4

你一生都在寻找

你一生都手持烛光逐水而居

你一生都在一段河流上反复行走

那些梦中的花朵

在醒来前已凋零多次

你无法说清哪一朵是你的宿命

而爱情犹如姗姗来迟的春天

夏至将近所有的路上

仍疯长着孤独和忧伤

第四节诗人把我们带到了他的内心,这样的内心有种左右他者心灵的魅力,他说着你,其实就在说着我,说着我其实也是在说着我们,我们共同的寻找,共同的感受孤独和忧伤,它就像一个电影的画外音,把一个又一个感受层层推进,然后定格,让它的幻美与莫测泡在旧时光中一点一点焦黄。

5

你说你不相信命运

但你恰恰就是被命运

不幸言中的人

抱着石头的时候

你仿佛抱起了若水之重

还有什么比一个人对命运的嘲讽

来得更直接更彻底

美人与芳草不过是

掌纹里两段渐行渐远的

往事

第五节,让我闻到了一股不甘于命运却处处被命运渗透的味道,就像一曲高高低低的音乐弥漫在所有的空间,给人一种极深的陷入感,高音区是挣扎,低音区是幽婉与喟叹,一次赋形的演奏,也是命运的隐喻,是诗人现实与心灵的对接,是一颗孤绝之心的自我抒解。

6

暮色四合

众虫的鸣叫从天而降

月光若水自有它的菁华

圆润温暖与芬芳

引领众生肩上的光辉

惟有一个人的名字

被水洗濯被露气抬升

第六节,幻美而具神性的光晕,暮色里从天而降的虫鸣奏响了天地万物间的音符,菁华的月光使众生瞬间具有了神化感,从而形成一种美学的旋涡,而心中的美神不知不觉破水而出。这是诗人对于美好世界的无声呼唤。幻景的背后,所潜藏的是关乎美的咏叹。

7

所有人都睡了

你却在灯下铺纸展笔

记录那些生活中琐碎的小事

你记下:疼痛或甜蜜

你记下:百鸟缄默是你最后的婚床

然后一点一点地遗忘

第七节诗人再次从冥想回到内心,整个画面有种极深的孤寂感,诗人在灯下,铺纸展笔,与其说是记录那些生活中琐碎的小事,疼痛或甜蜜,不如说在传达一种孤独的气氛,“百鸟缄默是你最后的婚床”,这样的神来之句既有情感的孤绝意味又有种迷人的幻灭之感,而“遗忘”是所有情感最好的解脱。

8

我已忘记了名字与称谓

我已无法抱紧前生与来世

我只知道水的流向

是抵达春天最近的道路

第八节其实是所有微水的汇集,它产生的是某种消解的作用。被消解的是名字与称谓还有前生与来世,而随即呈现的则是永不消失的“春天”,春天是希望是生机,而水是源泉,它打开了另一道门,透过它,诗人获得了另一种救赎。

全诗,诗人以“若水”搭起一条前世后生的通途,诗人在其间往来穿梭,每一节都与“若水”紧密相扣,又独立新意。“若水”是诗人虚设之臆想又是诗人现实之存在,诗人在虚实之间完美地完成了该诗的设定空间。他没有用主观的思想去代替“若水”本身的逻辑,而是以具体的所在所思所想自行来去,一节接一节照应出诗意的圆融,将这条“若水”引向一个至高境地。在我们的人生中,总有一些东西神奇地占据着心灵,“若水”之于诗人正是如此,它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咏叹,是灵魂的倏忽来去,是对生命本相的凝视与探寻,在虚幻与真实之间,在人生与命运之间,以诗歌的艺术完成的一次救赎。

一首诗能达到如此通透美妙的境地是我视野内很少见到的,松开人们的想象力,以精细的意象抓住那想象力所取得的效果是王国平的诗歌与众不同的地方。另外,他诗歌中透露出的细微的心理特点和微妙感觉与清明的生命气息也是王国平出色的地方。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百鸟缄默是你最后的婚床”,简直让人惊呼如此的想象力竟如同想象本身一样无边无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