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人们》:试看川端康成融在物哀文化中的"人情美"

1968年,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个日本人,"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没错,这个人就是川端康成,他是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

从诺贝尔颁奖理由上看,"非凡的敏锐"、"日本人精神特质",是川端康成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他以超人的敏锐里,捕捉生活里的点滴情感,孜孜不倦地追求美,探索日本人的精神世界。

他对美的追求,是通过吸收日本古典文化中的"物哀美"来实现的。"物哀"是日本古典文化最为迷人的一部分,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开始,到芥川龙之介,到川端康成到谷崎润一郎到太宰治到村上春树,"物哀"之美,从来没有离开过日本人的文化精神领域。反而,随着众多作家的演绎,内涵变得更为丰富了。

"物哀"对生命万象予以感动、悲哀又优美的情感元素,它被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男女恋情的哀美之感,第二层是人生世相之美,第三层是自然美。而川端康成吸收了"物哀美"中"哀"的内涵,使其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情侣之间,还是父女、母女之间,都流露出忧郁、悲哀的情绪。但川端康成并不止于此,他的人物之间,尽管因为境遇和环境会出现哀愁、哀婉等情感,但是人与人之间呈现出的关爱之情却是体现了人性之美、人情之美。

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集《爱的人们》初版于1941年,由新潮社出版,这部集子包含了九篇小说,包括《母亲的初恋》《女人的梦》《夜间的骰子》《岁暮》等。故事囊括了男女恋情、夫妻关系、父女关系等关系,并以此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爱的人们》:试看川端康成融在物哀文化中的

图/川端康成

一、 爱情之美:哀而不伤

川端康成经历过一段不幸的初恋,又加上早年悲伤的经历,面对亲人的相继离世,形成了他悲观的性格。于是,他将这种悲哀的情绪注入作品之中,致使他的故事氛围带着浓浓的哀伤感。

在《爱的人们》这部短篇集子里,以"爱"之名,人物之间互相纠缠。他的笔下,常常相爱的人或单相思的人,都没有圆满的结局。

《母亲的初恋》中雪子自小就被灌输一个叫佐山的男人的存在,母亲民子那段后悔却无法重来的初恋,是她这辈子苦难生活的开始。佐山在民子死后,毅然收养了十六岁的雪子。雪子在佐山家,做家务,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如此生活了几年。那几年,雪子是如何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得而知。她爱着母亲的初恋,他却是她的养父,这份"不伦之恋"像一座大山压在她的心间吧。令人悲伤的是,如今他却要亲手送她出嫁,她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是奉命嫁人的。"而佐山已然察觉这份来自少女的情愫,他的心中"一个劲地闪现着从民子延续到雪子的始终如一的爱的电光"。

而在《岁暮》中,作者也同样写了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泉太是被评为"冷酷"的剧作家,在岁暮之时会应报社之邀写字幅。而他的读者和字幅购买者里,就有妙龄少女千代子,千代子是他狂热的粉丝,并且成功地约他见面。中年的泉太,以为早已泯灭的爱情之火,在和千代子的往来中燎原升起。听闻千代子要结婚的消息,他给她写了一副字:"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并不是一副祝福的字,而是隐藏着泉太得不到、不甘心的悔恨。这种悔恨是,倘若早晨能爱上千代子,傍晚便可死去。他在千代子这件事情上的惊讶和悔恨,是他由悔恨持续和堆积的一生的写照。

川端细腻的笔墨刻画了这些人物内心的爱慕之情,唤起了千万读者的共鸣。男女之间的爱恋既纯真美好,又心酸不已,这正是川端的悲美爱情,是"物哀美"的最佳代言。爱情的不完美,却能凸显爱情的珍贵,悲剧,让爱情升华。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的不完美结局,才恰恰让故事成为千古绝唱。

人生总有许多遗憾,爱情亦是。有遗憾的爱情,更让人刻骨铭心。

然而,他们的情感,是哀而不伤的。人物之间的情愫,笼罩在"物哀美"的氛围之中,夹杂着苦涩的甜蜜。就像《伊豆的舞女》中"我"和熏子的爱情,纠结、迷茫,却也真挚、深刻。不管是雪子对佐山,还是泉太对千代子,他们的爱情都是洁净而纯朴的,如此淡化了爱而不得的悲伤感,反而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爱的人们》:试看川端康成融在物哀文化中的

二、人情之美:哀而不怜

川端康成幼年时,父母便亡故,和姐姐相依为命,后来姐姐姐夫因病去世,疼爱他的祖母也接着去世了,14岁时,祖父也溘然长逝。他曾写了一篇《参加葬礼的名人》来回忆自己的幼年生活,少年一个人孤零零活在世上,那种孤儿的寂寞感一直伴随着他。这也是他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有非凡敏感的原因。

他写孤儿的生活,却不总是悲惨的,反而通过他们的生活,来表现世间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互爱

《伊豆的舞女》中,艺人巡回旅途劳顿,并且因职业的特性还会遭人歧视,不过他们之间却能互相关心,保持温暖的情谊,即使身份低微,却能不卑不亢,彼此互爱互助。如队伍中的唯一男性荣吉,很尊重妻子的母亲阿妈,关爱自己的妻子千代子,疼爱熏子,冷静地保护十四岁就当艺人的妹妹。

佐山知道初恋生活不幸,即使不能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却仍在心里挂念,"是自己爱过民子,又被她背弃,他悲痛过,又忘记了那一切,且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本是被背叛的人是自己,可是看着对方过得不好,却反而自己觉得愧疚。最后还为她操办葬礼,收养了她唯一的女儿。佐山是个善良、朴实、热心的人。

川端笔下的人物,或许会遭许多不幸和辛酸,但是他总能在不幸之中用温情抚慰人心。就像《夜间的骰子》中主人公水田会去关心一个爱在夜间投骰子、可能是大家口中神经病的舞女;《燕子童女》中牧田夫妇关心一个孤独的混血儿的内心世界。

《爱的人们》:试看川端康成融在物哀文化中的

我们总以为这个世界是冷漠的,因为总有人冷眼旁观别人的不幸和悲伤,总有人嘲讽别人的付出和成功。殊不知,一个冷漠的世界,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我们总觉得,很多时候,自己就像加缪笔下的"局外人",不关心外界,也不在乎外界如何看待自己,把自己和世界隔绝独立起来。这只不过是我们害怕受伤害,害怕付出得不到回复,真心换不来诚意,反而换来伤害。所以,就像刺猬一样,就像仙人掌一样,为自己周身插满坚硬的刺。

而川端康成却告诉我们,人当有纯洁良善的心。就像《雪国》中的驹子,为帮少年时期的朋友支付医疗费用,不惜当艺伎,在她看来,虽与行男并未成为夫妻,但是遇到困难依然要伸手相助。一个心地纯洁的人,哪怕命运多舛,也能在令人哀怜的同时,又令人感动的。即使他们生命悲哀,但是却不需要过度的可怜。

他在《岁暮》中写道:"与人相见的时候应该尽量热情相待,也许什么时候又会分离,也许会无法再见。"现实中我们尚且要如此,而在陌生的网络空间,同样需要保持一颗善良之心。就像前段日子暨大女生轻生的热搜,许许多多陌生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愿意听她倾诉,陪她做她想做的事。那些留言很温暖,是上千上万陌生人从心而发的善意。即使那些话没能把她呼唤回来,但是,我们依然可见,这世界还是温暖如初的。

《爱的人们》:试看川端康成融在物哀文化中的

三、家之羁绊:哀而不分

在家庭成员关系之中,夫妻关系、母子关系、母女关系、父子关系、父女关系五种关系是常被书写的。日本同中国一样,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重视家庭关系,家庭的和睦,都离不开这些关系的妥善维护。

在关于爱情和夫妻关系的刻画上,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算得上是佼佼者,他对于人内心的情爱和家庭之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讨论。母子关系中最为著名的要数"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行为,被弗洛伊德拿来大做文章,因而有了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畸形"关系。在母女关系上,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几部小说,包括搬上荧幕的《喜福会》,一直在书写母女之间的矛盾,并试图寻求解决之道。

父母与子女,因为代际不同,所处文化政治等背景的差异,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冲突,而如何调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维护一个家庭团结的基础。而现实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对方的情感诉求,父母干涉孩子的选择,孩子不理解父母,互相缺乏必要的沟通,那么家庭关系必然会分崩离析。

川端康成的内心对家的渴望,在作品中可以窥探一斑。雪子成为孤儿后,作者让佐山收养了她;《夫唱妇随》写了一对相伴多年的夫妻,相约记得年轻的故事,老了让妻子说给他听;《一个孩子》中年轻的夫妇经历产子的折磨,最终回归平静的家庭生活。

在世情之中,家是人们最终的庇护所。法国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巴什拉曾在书中写到:"家宅庇护着梦想,家宅保护着梦想者,家宅让我们能够在安详中做梦。"家给我们安心追梦的坚实后盾。也许你会觉得家是你的羁绊,绊住你逐梦的脚步,然而无法否认的是,离了家的羁绊,你就如浮萍的野草,随波逐流。古代戏文中常常有战乱或者土匪作乱等因素,导致家庭分崩离析的桥段,没了家的女主人公只能外出卖艺,或者千里进京寻夫。

《爱的人们》:试看川端康成融在物哀文化中的

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川端多次通过人物之口,道出了家的羁绊。在他的笔下,夫妻关系大多朦胧,看不清真切的情感,这仍带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子。夫妻之间更像是履行任务般地在一起,比如《一个孩子》中年轻的夫妇,女孩因为被家里安排婚姻,后离家出走,和男朋友住到了一起,因为怀孕而被迫结婚。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尤其是父母在嫁女儿这件事上,他们往往对女儿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

比如《母亲的初恋》中妻子时枝说:"我们的孩子,我可不会着急让她出嫁,让她先谈恋爱,肯定先谈恋爱。"而不是像《待嫁的人》中的弘子一样,要嫁到一个不熟悉的人家去。又如《岁暮》中,"如此恋恋不舍,又何必把女儿嫁出去呢……",后又想到女儿追求到自己的幸福,也是不错的事。

父女关系是很微妙的,在女儿小时,她是父亲的"小棉袄""前世的情人",长大后,父亲把女儿送出门求学,接着把她送到另一个男人手里,看她忍受生活的悲欢,担心她不会照顾自己,担心她遇到坏人,担心她心情坏时谁来陪她,诸如种种。《燕子童女》中章子说:"我父亲一听到我出嫁的消息,忽然变成了一位幻想家,为我的事,种种空想。"父亲这样的言行,在外人看来,其实挺可怜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互相依赖之情,才是家的终极意义。

尽管川端笔下的家,总是蒙盖着某些阴影,家庭成员会经历分歧和争吵,但是这亦说明彼此之间的牵绊至深。无论他们经历多少矛盾和分歧,最终都不会分离。

《爱的人们》:试看川端康成融在物哀文化中的

川端康成曾有过一次被悔婚的经历,他曾希望有一位女人能将自己从痛苦的"失爱"人生中拯救出来,然而结婚对象尹腾初代悔婚了。经过这次事情之后,川端变得更加敏感、胆怯和自卑,自我压抑和孤僻。这份伤痕被他记录在作品《独影自命》中。

也许正是经历过如此多的悲伤,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哀婉凄美的风格。余华说他的语言是"柔软"的,这个评价不失偏颇,而正是这样柔软的语言,才能把女子放在"物哀"美的氛围之中,极尽笔墨写她们的喜怒哀乐,为她们营造了一种凄凉又绝美的环境。

卡尔维诺在定义"经典"作品时,曾有这样一个原则:"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川端康成算得上一位,他延续了日本古典"物哀"文化,写出了动人的故事,揭示人间百态的生命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