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腸、豬肚、豬肺、豬腰子、豬腦子,統統吃下去


豬腸、豬肚、豬肺、豬腰子、豬腦子,統統吃下去


與西餐比,咱們中國的餐飲不僅色香味俱全,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食材的物盡其用。以豬肉為例,咱們不僅吃肉,什麼豬腸、豬肚、豬肺、豬腰子、豬腦子全部都吃,這些下水在中華菜單裡,都是具有特色的美味佳餚。您再看看洋人,他們只用豬身上最好的部分做成火腿或香腸,其他一概不吃。是否很奇怪?

其實形成中華民族吃動物內臟,並非我們中餐烹飪技術高超,而是歷史上肉食匱乏造成的。自古以來,中國人攝入的蛋白質比歐洲人少,這讓中國人更珍惜動物食材,但凡能吃的,全都吃了,絕不浪費!

自從人類由狩獵時代進入到農耕時代後,熱量的攝入主要靠穀物,農作物替代了動物肉食。雖然還是能吃到動物的肉,但比狩獵時代就少多了,所以農業文明時代的人,體格遠遠比不上狩獵時代。說回咱中國,發達的就是農耕文明,人人種糧食,幾乎沒人放牧,於是,就沒有那麼多的動物肉可吃。於是,一旦有豬牛羊肉吃,就會把心、肝、肺、腎、眼、耳、舌,統統吃下去,連最髒的大腸也不放過。

相比之下呢,歐洲的農業耕作發展就很不充分,很多地方由狩獵變成了放牧,最多就是半耕半牧,所以,豬牛羊肉不缺,要吃也挑最好部位的肉吃。特別在中世紀後,歐洲人的營養有了很大的改善,十七世紀未,歐洲人均肉類消費量,已經與90年代中國城市人均肉類消費量一樣了。工業革命後,即便是掙扎在溫飽線上的歐洲窮人,也能攝入足夠的動物蛋白。肉食如此的充沛,他們還會去吃下水嗎?

今天,中國也不缺肉食了,但是,吃動物內臟,已經成了我們的習慣,用動物下水做的美味佳餚,也成了中華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品類。


豬腸、豬肚、豬肺、豬腰子、豬腦子,統統吃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