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開發區:“清風”徐來花自盛開

吳儂軟語、溫婉江南,曾吸引古今文人墨客流連忘返,也使得南來北往的遊人為之陶醉、發出由衷讚歎。在江蘇省蘇州市南部,蘇、浙、滬三市交界區域,卻有一片外商企業“來了不想走、其實我想留”的熱土,吸引他們的不但是美景、美食,更是樂商興業的營商環境。這裡,就是南蘇州科技新城--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吳江開發區)。

在這裡,“江南何處好,樂商在吳江”已經成為中外投資客的共識;在這裡,清正廉潔的工作作風是特有的開發區文化;在這裡,招商早已不是難題,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卻是每日必備功課……

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
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
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

市場準入 項目審批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國際經濟形勢依然波詭雲譎,受衝擊最大的是外向型經濟。但讓人驚喜的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南蘇州”國家級吳江開發區卻展現出蓬勃的發展動能,端出的招商數據更是十分搶眼。

“今年以來,吳江開發區招商情況良好,前三季度到賬外資同比增長近20%。去年全年,我們共計實現到賬資金1.76億美元,目前已經到賬資金1.34億美元,全年有望突破2億美元。”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局長徐惠林介紹道。

開放是吳江開發區最大特色,也是最大優勢。“對於企業投資的領域,我們沒有具體的限制,只要不在政府規定的負面清單內的領域均可。但是目前,我們在著力引導創新經濟、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徐惠林說道。

對於投資企業來說,項目審批通常是頭疼的一大難題,然而在吳江開發區卻可以實現“一站式”辦齊。

“吳江開發區裡的企業涉及投資建設的審批,都能在吳江開發區行政審批大廳裡面完成,審批流程更加簡潔,審批時間再次縮短,服務環境更加舒適。”這是吳江開發區試點實施“全鏈條閉環審批”的願景,也是吳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方向。

記者在吳江開發區行政審批大廳看到,1000多平方米的行政審批大廳共分為市場準入、投資建設、社會事務三個區域,並開設了28個窗口用於集中做好法人類事項的審批服務。

投資企業如果需要辦理立項、企業登記、報建以及竣工驗收等手續均可以在這個大廳辦完。

“放在以前,對一些大企業大項目來說,一些事項是必須要到區裡、市裡甚至省裡辦理的,在我們的全鏈閉環審批模式構建完成後,吳江開發區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速度就能進一步加快,企業辦事也會更加方便。”徐惠林介紹道。

吳江開發區進行此次審批改革的底氣,來自於上級部門的賦權。按照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國家級開發區主要承接省、市級經濟管理審批權限,以涉企行政審批為主要內容。對吳江開發區而言,就是要努力實現220項全鏈審批賦權清單上可承接審批事項的順利落地,同時構建涉企服務的“全鏈條閉環審批”模式。

在相關部門的大力幫助和支持下,吳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積極主動與職能部門對接賦權工作,以“白紙黑字”的形式,真正將審批權限從對方手裡“接過來”。目前,該局已與12個市級職能部門簽訂34項審批事項承接協議,與區級部門簽訂131項承接協議。

近期,通過主動對接上級部門開展工作,已經從省裡面拿到了建設項目的審批權限,為打造全鏈審批模式開了一個好頭。當前,在已經賦權的220項事項之外,吳江開發區還在積極向上爭取更多權限,推動構建“220+X”審批服務格局。吳江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根據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特點,瞄準企業的實際需要,梳理出迫切希望下放審批權限的事項,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獲得了賦權部門的理解與支持。

審批是企業投資的第一道門檻,也是開發區營商環境的首面鏡子。吳江開發區通過打造“一窗辦理、全鏈審批”政務服務模式,力爭項目審批實現“零障礙”“零等待”“零失誤”,助力企業在投資興業的首站上實現“加速度”。

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

生產經營 四個主動實現“清”上加“親”

A高管的子女讀書的問題……

B企業門口沒有公交路線影響員工出行的問題、C企業還有很多空餘的宿舍可以提供出租,兩家企業可以協商一下進行租賃……

D企業獲得了國家級專利,可以獲得開發區相關政策補貼……

E企業生產的產品恰巧可以供貨給某企業,但需要政府牽個線……

F企業的環保措施不到位,需要首先進行友情提醒……

從辦公環境、職工福利到地區政策的宣講,從市場開拓到國家法規的落實監管,小到企業門口的路燈,大到國家大政方針,在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鄭屹眼裡,只要跟企業的經營發展有關的事務都是自己的工作內容。

作為一名在開發區工作十餘年的老開發區人,鄭屹見證了吳江開發區發展壯大的歷程,也對其特有優勢信心十足。

“吳江開發區的發展壯大靠的是一股敢拼的精氣神”,鄭屹說道。在他看來,吳江開發區地處長三角核心位置,東臨上海,距虹橋機場45分鐘車程;南近杭州,距杭州市僅一小時車程;西瀕太湖;北接蘇州市區,區位優勢明顯。除了區位優勢,吳江開發區緊緊抓住臺灣、日本等地區電子信息產業向大陸轉移的機遇期,一步步做大做強,形成了雄厚的產業基礎。

如果產業是樹的話,營商環境則是培育產業的土壤,吳江開發區內的產業佈局則印證了這是一片“沃土”。如今吳江開發區內的產業已經從最初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到涵蓋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多種新興產業。英格索蘭、卡特彼勒、GS加德士、NEC、SK等近20家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100多家美國、日本、韓國、臺灣等地上市上櫃企業,以及30多家國內主板上市企業在這裡佈局生產、設研發基地。

“最理想的營商環境就是法制化的營商環境,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堅決剋制為企業人為設置障礙的情況發生,也就是俗稱的‘吃拿卡要’。吳江開發區受蘇南文化薰染,同時也借鑑了新加坡廉政建設的經驗,形成了特有的開發區廉潔文化。”鄭屹介紹道。

在杜絕“要”的文化的同時,吳江開發區卻不缺乏“給”的文化。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吳江開發區目前在生物醫藥方面的科研水平國內首屈一指,擁有一大批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科研企業,而這主要得益於開發區多年來的產業培育。

“生物醫藥研發方面的儀器昂貴,很多企業買不起。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政府投資建設了研發平臺,相關的生物醫藥研發企業只需要繳納少量的使用費用即可,政府不從中牟利。此外,生物醫藥企業在開發區投資還能獲得200萬元的資金扶持。”鄭屹介紹道。

營商環境離不開政商關係,政商關係處理得好不好,直接影響營商環境之優劣。為此,吳江開發區制定了政商交往準則,給政商交往提供一張“明白紙”,明確政府和企業哪些應該為、哪些不能為、哪些必須為,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用良法善治打造最優營商環境,架起了“高壓線”。

據介紹,吳江開發區提出了領導幹部四個主動,即主動到企業調研,主動與企業家交朋友、主動聽取企業呼聲、主動幫企業解決困難,以此打造“清”上加親的政商環境。

“我們的領導幹部每人有3~5家企業掛鉤企業,需要對這些企業進行定期的調研,主動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只有走進企業,才能傾聽到真實的企業,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鄭屹說道。

幹部走出去,業績拉起來。在走進一線企業後,鄭屹和同事們的工作更加事無鉅細。“在跟這些企業交流的時候,我們發現政府和開發區出臺的很多政策,企業並不瞭解,也就無法從中獲益。”他直言。

據介紹,為推動開發區企業高質量發展,政府在人才、稅收、土地、財務等方面具有相關的激勵政策。以開發區內企業上市為例,企業在上市之後,能夠獲得1400萬元的現金獎勵,如果是總部企業,還能額外獲得100萬元的獎勵。

“目前,吳江開發區擁有130多家日韓主板上市企業,30多家國內上市企業,此外還有接近20家企業具備IPO基本條件,正在努力啟動IPO進程。預計在未來3-5年時間內,在政策的扶持下,將有一大批企業上市。”他說道。

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
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
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

隨著各種措施逐一落實,吳江區在制定和出臺扶持企業發展的“力度”有目共睹。與此同時,在對企業的執法處罰上,吳江區也力求要有“溫度”。“吳江區大力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有效整合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執法力量,利用‘雙隨機’等方式開展檢查,最大程度減少執法頻次,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在執法檢查活動中,我們要求執法部門嚴格規範執法行為,建立統一的執法檢查標準,制定明確詳細的執法文書,避免隨意執法、選擇性執法。對企業違法情節輕微、及時糾正沒有造成明顯危害後果的輕微違法行為,審慎處罰,給企業留下緩衝空間。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梳理‘免罰清單’,避免企業留下‘信用汙點’,對今後掛牌上市、商業合作、做大做強造成不利影響。”鄭屹說道。

完善機制 讓投資進退自如

俗話說,有來有往,來往皆是客。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在准入、生產經營、退出等過程中涉及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有關外部因素和條件的總和。其中,投資退出過程是考驗一個開發區營商環境的最終關卡,也展示了開發區的管理水平。

作為一個成熟的、管理有序的開發區,吳江開發區在交出招商引資靚麗成績單的同時,也收穫了“成長的煩惱”:土地資源緊張。基於此,吳江開發區從自身情況出發,對“散亂汙”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拆除。

“目前,有10多個在談項目等待土地供應,缺口達1000多畝。”徐惠林直言。面對困難,吳江開發區通過“三治”工作持續發力、精準推進。

以在吳江開發區北聯村開展的“清零”攻堅行動為例,針對群眾反映強烈、汙染環境嚴重的“散亂汙”企業(作坊),開發區進行拉網式摸排,集中拆除了一批廢塑料、小五金、木材加工、藺草加工等“散亂汙”企業(作坊),累計完成了83畝的拆舊任務。

除了做好拆舊工作,吳江開發區還注重存量土地的利用與開發,拓展區域發展空間。2018年,位於吳江開發區的博眾精工購置了原安比斯廠區地塊,該地塊佔地123畝。原安比斯廠因經營不善入不敷出,甚至繳納不了租金。作為國內智能製造產業的佼佼者,博眾精工是國內率先能為客戶提供工業4.0智能工廠軟硬件一站式解決方案的領軍企業,行業地位優勢明顯。博眾精工拿到此地塊後,當即進行規劃備案,新項目達產後預計每年可新增稅收8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00餘個。

據介紹,近年來,吳江開發區每年盤活存量土地大約1500畝。通過有效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大大減緩區域發展空間不足矛盾,提升經濟發展質效。

在對“散亂差”等落後產能果斷清理的同時,吳江開發區對優質產能的零星退出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如今的吳江開發區一如既往地秉持“親商、安商、富商”的宗旨,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激情燃燒的幹勁、求真務實的作風,全力打造依法有序的市場環境、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功能齊全的宜居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本報記者 曲曉麗)

吴江开发区:“清风”徐来花自盛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