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之光,照亮留守娃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生活援助、情感沟通……这是支教老师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小官市小学,支教老师却不甘心只做这些。带着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劝导留守儿童父母就近务工;为返乡人员就业奔走……他们在尝试破解留守儿童教育的难题。

灯塔之光,照亮留守娃

看飞机的孩子们

梦想

在千里之外碰撞

2017年,在山东青岛开广告公司的宋小东被一则“美丽中国”的公益广告所触动。“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全身就像触电一样,觉得自己应该成为其中一员。”很快,宋小东放弃了经营得还不错的公司,于2017年8月来到了施甸县水长乡小官市小学。2018年8月,甘肃兰州的何鹰辞去银行工作,带着同样的情怀来到了2000多公里外的施甸县水长乡小官市小学。

面对大城市来的老师,孩子们起初只是远远地观望、私底下议论。几天后他们就开始围着老师问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高铁是不是很高?”“你家住32楼,那回家是不是很累?”“你到过香港,能看懂繁体字吗?”孩子们似乎总有问不完的问题。

相比这些问题,最让宋小东感到不安的还是有同学会拉着他的手说:“老师,能给我讲讲我妈妈工作的城市吗?我爸爸工作的城市远不远啊?那里是不是也有30多层的高楼?”班里留守儿童的这类问题,一次次让宋小东陷入沉思。为了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传递他们想要的信息,宋小东和何鹰只要有空都会认真了解相关资讯。他们也会对孩子们说:“你们好好读书,将来就有机会看世界。”

慢慢地,宋小东萌生了带孩子们去山外看世界的念头。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远在青岛的朋友时,朋友们都说:你疯了吧!

其实,朋友的担心也是宋小东所焦虑的,因为出行不仅需要很多经费,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孩子们的父母会支持么?他们会信任支教老师吗?为了迈出第一步,宋小东与何鹰开始分头给班里24位孩子的家长打电话,征求他们的意见。最终,有17位家长同意孩子外出游学。有了家长们的信任,接下来就是筹款。

灯塔之光,照亮留守娃

何鹰和孩子们在一起

世界那么大

带你们去看看

2019年5月23日,宋小东开始在腾讯公益筹款,并多方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联系一些爱心企业。筹款很快获得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响应,好多爱心人士希望孩子们通过走出大山的游学,开启有别于父辈的人生之旅。

有了筹款,宋小东开始规划游学线路。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在游学中有所获得和成长?线路既要包括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又要兼顾知名企业和孩子们对未知的探索。经过认真考虑,最终确定了北京、青岛之旅;广州、深圳、香港之旅两条游学线路。

7月27日,第一批游学北京、青岛的10名孩子从大理坐上高铁开启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远行。

灯塔之光,照亮留守娃

宋小东和孩子们在长城合影

在北京和青岛,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清华大学、中国历史博物馆、海尔集团,登了长城、天安门,这些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的场景带给他们新奇,也带给他们震撼。游学前连保山也没到过的房玉基每天回到酒店,都要把当天参观的感受写在日记本上,还根据自己的体验给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进行打分,他说,要把这些珍贵的体验永远留在记忆里。

8月8日,去往广州、深圳、香港的7名同学启程了。11岁的万学豪临行前告诉家里人,自己给此行定了个要求,“出去看世界,回家讲故事。”参观了深圳中兴通信产品应用展示示范区的万学豪说,要立志做一名计算机高手,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改变未来。

旅途中,除了照顾孩子们的起居、安全,记录孩子们惊喜的表情外,宋小东还会安排一些即时作业,如:让孩子们与列车员交流了解列车的情况;与旅客聊天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宋小东告诉记者,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增强了他们的交流和思考能力,因为游学不仅是看世界,也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灯塔之光,照亮留守娃

天安门前留影

愿景

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8月27日,施甸县水长乡小官市小学刚刚参加完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的孩子们凑在一起,饶有兴趣地听一个孩子讲假期“旅游”的见闻。

  游学,不仅圆了山里孩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愿,也让一粒梦想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回到小官市后的孩子们,除了常常会津津有味地给家人讲游学的见闻外,宋小东与何鹰在课堂及作文本里也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的变化,例如:听课比以前认真了、喜欢提问了、写作文不再敷衍了事而且会提到自己的理想……

  宋小东和何鹰欣喜于孩子们潜滋暗长的改变,可是,他们并不满足于这些变化。

  宋小东说:“游学可能会对一些孩子产生影响,但影响面毕竟是有限。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并非走出大山看世界那么简单,陪伴,才是这些山区留守儿童最迫切需要的成长要素。”

  于是,尽量减少班里留守儿童数量成了两位支教老师的下一个工作目标。

  早在2018年,宋小东就开始有针对性地给班里留守儿童的家长打电话,希望他们回到本地找一份工作,可以同时照顾家庭和孩子。“虽然我不敢肯定他们能理解我的用心,但努力了才不会后悔。”

  2019年春节,在宋小东的劝导下,班里杨浩同学的妈妈杨春梅从广东回到了小官市,成了第一个被支教老师劝服回乡照顾孩子的家长。“孩子总会问我你打工城市的情况,还说连续好几晚梦到妈妈送自己上学……”杨春梅回忆着宋小东与自己通话时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促使她最终做出了返乡的决定。

灯塔之光,照亮留守娃

认真听课

2019年暑假前,班里王健同学的父母也从湖南回来……此举,更加坚定了宋小东继续与家长沟通的信心。王健的母亲周英说她很感谢宋小东的那通电话,宋小东在电话里对她说:“赚钱虽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更重要。错过了孩子最关键的成长期,赚再多的钱可能都会留下遗憾。”接到宋小东电话后的周英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们作父母的只想着为了孩子有好的生活多赚些钱,就没有想到,孩子其实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位不远千里到山区支教的老师都能如此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辜负了他的好意。”最终,夫妻俩结束了9年的外出务工生涯回到了小官市。这个错过了9年亲子时光的中年妇女说,她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从今不会再缺席孩子成长的任何一个环节。

就在记者采访前几天,杨春梅和周英在宋小东的介绍下到了保山工贸园区几家企业了解情况,希望实现就近务工。

发稿前夕,宋小东来电告诉记者两个好消息,又有3位家长打算返乡了;杨春梅和周英也在宋小东同乡的企业里找到了工作。

如今的宋小东又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奔走在给打算返乡的家长寻找工作的路上。他说,每当感觉辛苦时,想想孩子们清澈而明亮的眼睛,就会动力十足。

记者:字相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