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陝西農業高質量發展

紮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時提出“五個紮實”要求的重要內容。陝西區位優勢獨特,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陝西農業不僅歷史悠久,還擁有我國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這些因素決定了陝西應在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中先行探索,為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範本和借鑑。

推進陝西農業高質量發展



  “藥肥雙減”形勢下陝西農業面臨挑戰。陝西在2016年發佈了《關於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實行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的意見》,對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引領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等提出了具體要求。2017年,全省農藥使用量實現了零增長目標。在“藥肥雙減”新形勢下,農業向綠色發展轉型成為必然趨勢。陝西南北狹長,地跨8個緯度,地形複雜,南北土壤質地、對水肥的依賴程度存在很大差異,如何適應“藥肥雙減”的新形勢,推進施肥方式轉變及農業經營模式創新,確保農業產量穩定增長,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將面臨極大挑戰。



  此外,陝西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面臨“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平衡不充分”“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小帶動效應不強”“區域品牌價值逐漸顯現但競爭力不夠”“供應鏈整合程度低不利於農業產業化發展”“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認識有待強化”等現實困境。



推進陝西農業高質量發展



  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打造綠色有機農業樣板區。重視有機肥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擴大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推廣有機廢棄物堆肥技術,對農作物秸稈等採取直接還田、腐熟還田、堆肥還田等技術實現肥料化利用,對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採取混合堆漚發酵技術生產有機肥。為切實推動農藥用量下降,建議推廣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技術,加強農業病蟲害統防統治能力建設,推進農業病蟲害統防統治向市場化、規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打造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推進畜禽糞便、植物性廢棄物和農副資源等的資源化處理,打造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加強畜禽規模養殖汙染治理,加快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特別是畜禽糞便等轉變為高蛋白飼料的技術研究及應用,打造畜禽糞便零排放示範區。加快植物纖維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及應用,提高農業廢棄物的營養價值和可消化性,打造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區。加快農作物秸稈、果樹枝等的集中加工與處理,將其轉化為食用菌栽培原料基質,打造農副資源集中加工示範區。



推進陝西農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農產品供應鏈整合,打造區域性農業大品牌。選準洛川蘋果、灞橋櫻桃、太白甘藍、紫陽富硒茶等陝西特色知名品牌,建立以核心企業為龍頭、上下游配套企業為基礎、戰略合作為動力的產業供應鏈聯盟。按照統一標準,設計發展規劃,開展原料採購、品牌宣傳和生產銷售,實現農產品供應鏈全鏈條整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競爭優勢的農產品區域大品牌。在供應鏈條上,政府和企業職責要分工明確。核心企業參與從採購、生產、流通到消費各個節點的供應鏈管理,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實現價值鏈各環節績效最大化。政府負責對農產品品牌進行調控,並落實扶持農產品區域品牌市場主體發展的政策,推動陝西農產品品牌實現價值最大化。



  鼓勵社會資本注入新型經營主體,借力工商資本助農增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注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家庭農場等,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的資金瓶頸。鼓勵金融機構加強信貸產品創新,嘗試在有條件地區開展農機具抵押、大額訂單抵押、蔬菜大棚抵押、林權抵押等,拓展抵質押擔保物範圍,為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持。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組成互助資金池,探索建立新型農業助保金制度,扶持立足農業、熟悉農村、面向農民的小微型金融組織發展,破解新型經營主體融資渠道單一的困境。



推進陝西農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及人才支撐,實現科技強農、人才興農。實施良種聯合攻關,保護特色畜禽林果良種資源。提升農業機械裝備質量,推進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栽培技術裝備集成配套,促進農機與農藝融合創新發展。適應農業產業化、特色化、現代化發展要求,構建完善的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發展社會化、多元化服務組織,加快農業信息化發展步伐,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質量控制能力,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不斷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激發農業科技人才活力,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