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被称为圣人,但是老子为什么不是?

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创始人。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有留世名著《道德经》,在世界的发行量仅次于西方的《圣经》。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成,“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核心思想。在方法论上强调事物的变化和相互转换,充满辩证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

孔子和孟子被称为圣人,但是老子为什么不是?

孔子和孟子被称为圣人,但是老子为什么不是?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学思想的创始人,主张仁、礼,构建了完整的道德思想体系。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的历朝统治者也都以施仁政为名义,及以礼仁做为民众的规范而尊崇儒学,延续几千年,形成根深蒂固的中华民族儒学文化。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与孔子同为儒家文化大师,被后人称为亚圣,他们的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仁的基础上以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提出仁政的概念。从仁到仁政是从社会道德到社会政治的一个飞跃,在治理天下施政上,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圣人在古代其实没有准确的定义,只是人们心目中一个完美的形象,神和圣都是至高至上的意思。严格地说,圣人应是知行完备、至善之人,应才德全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有各的信仰,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使儒学达到独占鳌头的地位。孔子则被后世历代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等,儒家文化的一系列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及民众的精神思想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故而孔子孟子被后人尊为圣人。

老子在道家被尊为始祖,后人称之为太上老君,汉朝开国三代帝王都采用道家思想治国。在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从而占了上风,而对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的道家,其学自然受到抑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