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自殺的原因,是否與服用抗抑鬱的藥物產生的副作用有關?

秘境密津


抑鬱症病人,嚴重者會有自殺企圖

抑鬱症是一種由各種原因引起的,以情緒低落、思維遲鈍和言語動作減少為主要症狀的情感障礙性疾病, 嚴重患者甚至出現自殺觀念或自殺行 為(包括自殺企圖和自殺死亡)。

抑鬱症的治療方式有多種,目前主要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其中抗抑鬱藥是當前治療各種抑鬱症的主要藥物,抗抑鬱藥物中,很多在改善抑鬱情緒的同時,對焦慮症、強迫症、驚恐障礙等精神障礙也有療效。

抗抑鬱藥的種類很多,如選擇性 5- 羥 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SSRIs)、選擇性 5- 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 類(SNRIs)、三環類(TCAs)、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類(MAOIs)等。其中 SSRIs 多 數不用於兒童和青少年。

可能比較意外:國外研究表明,抗抑鬱藥可能增加兒童、 青少年及 25 歲以下成年人自殺(包括 自殺觀念、自殺行為)的風險,尤其是 在治療的頭幾個月。

有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抗抑鬱藥引起的自殺風險在不同年齡段存在差異:18~24 歲人群抗抑鬱藥組自殺風險更高,65 歲以上人群抗抑鬱藥組自殺風險相對較低。

追蹤其發生機制,考慮可能與抗抑鬱藥的擬5-HT能有關:

一、擬5-HT1A受體:藥物激動該受體,會抑制患者快動眼睡眠,增加患者失眠風險

二、擬5-HT2A受體:患者可出現多巴胺的間接減少,進而出現情感遲鈍、健忘、高催乳素血癥等風險,所以在治療抑鬱的同時,可能給個體帶來相應的副作用。這其中,尤其某些抗抑鬱藥物的半衰期較短,故難以維持患者的持續的情緒穩定狀態,所以,對於不配合服藥的青少年來說,某些藥物導致其自殺風險較高。

三、有些個體症狀好轉之後驟然停藥,使患者出現了撤藥反應,加重了原有的抑鬱症狀或使疾病復發。

儘管如此,大家也無需恐慌,畢竟出現的都是個例,而且如果做到以下這些,該風險將會被大大降低

一、對所有使用抗抑鬱藥的患者進行密切監測,觀察是否出現臨床症狀惡化。我們可以觀察這些內容:行為異常改變(如出現新的症狀)、是否出現自殺觀念,尤其自殺企圖。

二、在藥物治療的前期,或者在改變劑量、治療方案時應加強監測。 直到患者臨床症狀明顯改善為止,包括醫生和家屬。都不可以放鬆警惕。

三、如果發現異常(包括情緒異常、思維和行為的異常),應及時諮詢醫生,由醫生決定是否改變治療方案。

四、抗抑鬱藥物的停藥可能出現撤藥反應,驟然停藥可能引起一些軀體和精神症狀,如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焦慮、煩躁、無力、靜坐不能等。 所以藥物應該逐漸減量,

五、嚴格遵從醫囑服藥:如一些抗抑鬱藥不用於治療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應禁止服用。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關注,我將持續更新相關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