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只自古英雄出少年,若一个孩子被冠以“天才”的头衔便会让世人对其另眼相看。但成也天才败也天才,本来一个孩子就是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却要在“天才”的光环下丢掉童真,这无疑是禁锢了他的灵魂。

很多天才更多是在孜孜不倦中凭借着过人的天资赢得众人的青睐,他们更具备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但他可是天才中的天才,过人的天资让他从小一路走来没遇到过挫折,本身这样的人生经历更需要心智的建设。

但是在那个心智不成熟的年龄却需要在异国他乡完成本就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要完成的“学业”,这无异于是对他的一种“伤害”,也许天才所谓的异于常人就是这么来的吧,他们开心吗,快乐吗?也许其中的苦涩只有他自己明白。

望子成龙是很多家长的梦想,若谁家的孩子天资聪慧异于常人这无疑是让整个家族脸上有光。特别是一帮天资过人少年聚集在一起更是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天才少年班”的出现在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让这些孩子们走上了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这些少年班的孩子均都未成年,11岁的谢彦波更是少年班最小的孩子,所以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精力来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而这些孩子要做的就是不停的学习、分析、实验。

其实过早的离开父母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天才”的光环下这些孩子虚荣心也日益膨胀起来,同时年少的他们不太容易协调好各方人际关系这无形中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谢彦波虽然最小但却凭借其天资优势逐渐成为这里面的佼佼者,各大媒体在争相报道的同时让整个天真的孩子慢慢觉的自己真的是与常人不同,闪耀的光环下他不再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他处处小心谨慎甚至到青春年少之时依然压抑住心中的那份懵懂与冲动,他更担心自己“天才”的光环会受到影响。

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四年后15岁的谢彦波考取了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生,后来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森学习固体物理理论。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安德森的影响下谢彦波的“天才”的光辉显的更加闪耀夺目,众人在看好这个孩子的同时更祝愿他早日获得其成功。

但好景不长“天才”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在特殊的环境下的不成熟人格导致他频频与导师发生不愉快,接着演变到固执己见听不进任何不同的声音,最后发展到被导师误认为会威胁自己人身安全而被终止学业遣返回国。

这无疑与把整个孩子从“天才”的神坛下推了下来,在重重的落地的那一刻他所有的荣耀、赞誉以及他的“天才”光环被摔的粉碎。其实一个学生与自己的老师关系达到这样的地步更多的问题就是出在谢彦波身上,因为他在与导师意见不一致时没有选择与导师好好的沟通或者重新选题而是以过激的做事方式来处理问题。这也是让导师在为这个孩子感到惋惜的同时而不得不这样做。

天才变疯子?最有望拿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他的陨落原因及现状

其实“天才”的不得志也是导致其日后异于常人的原因,他的我行我素让他显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让他无比痛苦,偏执的性格让他着魔般的深陷科学领域不能自拔,不正常的工作方式几乎让他癫狂,不过还好自己谋得了一份在中科大教学的工作。

有人说天才有两种,一种是不在乎世俗眼光潜心研究,另一种是太在意世俗眼光而让自己痛苦万分,谢彦波正好处于后者。这位昔日的“天才”在学生眼里也常常被认为不正常甚至被说成是个神经病。虽然他最后也可以娶妻生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生活、工作上他都变的小心敏感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处处针对自己。

其实很多天才有自负倾向,但是最后谢彦波也逐渐认清了现实:当初并不是自己的研究不被导师所认可而是他的研究触犯到了导师的利益,所以他肯定不会被通过。

天才跌落神坛犹如巨星陨落,人们在惋惜的同时更要自省:现在的孩子在优异成绩的前提下更需要一份健全的人格与成熟的心智,极度的自负必将为自己带来毁灭性的再难。特别是这个社会对“天才”的吹捧,更是让这些无辜的孩子失去了自我。所以我们虽然希望有更多的“天才”,但更希望这些“天才”有着幸福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谢彦波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