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与亡天下的选择,魏征巧妙回答三姓家奴,知识分子有新追求

一个读书人如果变成了三姓家奴,那么这样一个人是否应该被消灭

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但是这对模范君臣,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他们的人生走过来坎坎坷坷过程充满着挑战。最开始的时候,唐太宗与魏征处在对立的阵营,魏征是窦建德的智囊团,而当年李世民则是李渊的大将。两人为了夺天下,各出其能,结果双方一场恶战,李世民靠着人力扭转了乾坤,魏征只能狼狈出逃。但魏征紧接着又投奔到了李世民的对头李建成的手中,紧接着又是一轮较量,唐太宗差点因此被毒死。可以说魏征从最开始的对立到后来的归顺,李世民经历了所谓的三姓家奴,但他们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亡国与亡天下的选择,魏征巧妙回答三姓家奴,知识分子有新追求

所以说当年这对模范君臣真正走到后来的历史,其实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也正因为这其中的曲折性,所以魏征与唐太宗之间有着巨大的隔阂,双方在真正走向合作的过程中,充满着各种试探,甚至还有一些挑衅。在历史记载中,唐太宗想要朝那位征而未征本人,想要流着自己的才能为大唐帝国做更多的事情,所以他们在经历了李世民的乱政以后,开始进行一次尝试性的试探。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李世民看到了魏征,先没有直接讨论魏征此人的能力,而是直接问道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一个读书人如果变成了三姓家奴,那么这样一个人是否应该被消灭呢?

亡国与亡天下的选择,魏征巧妙回答三姓家奴,知识分子有新追求

李世民很明显指的就是魏征这个人连续三次投靠不同的主人,因此,他失去了读书人的礼义仁智信。面对李世民的这个回答,看起来来势汹汹,而且从骨子里面冲击着魏征的做人的道德。按理来说这要是换做了另一个人,可能当场被吓得尿了裤子,而且也肯定会被周围围过来的武士给直接给斩杀,但是魏征此人的确颇有胆量,他不仅没有感到恐惧,而且直接用自己的才华化解了这场危机,并且深刻的阐述出亡国与亡天下的根本道理。

当时魏征不慌不忙,随手制止了唐太宗和周围大臣的嘲笑,并且还环顾了一下周围那些可能埋伏的武士,魏征直接调侃道,所谓的天下其实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就是为了一个人的天下而奋斗,另一个就是为了天下人而奋斗。所谓一个人的天下指的是一个国家,在这片天地之下有无数的国家,他们都在此起彼伏,忠诚于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这是读书人应该干的事情,但是这份忠诚在他效忠的人死去以后,不应该也随之远去,因为国家亡了,天下还在,他们要奋斗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的选择,魏征巧妙回答三姓家奴,知识分子有新追求

但是唐太宗听完以后感觉到非常不爽,因为魏征此人已经涉及到了整个君主专制制度里面的一个隐晦,那就是做人要忠诚大臣绝对效忠于皇帝。所以唐太宗直接反驳道,如果亡了国家并不是什么大事情,只要忠于天下,那么请问,大臣们在君主死去以后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唐太宗这一反唇相讥,立刻又让魏征陷入到了危机之中,因为如果按照魏征的说法,那么忠于个人的忠诚就成为了泡影。但魏征的确是了不得,他回头又说到了句话,君王去世以后,国家灭亡了,虽然读书人出于忠诚考虑肯定会无比的悲痛,但是悲痛并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因为天下还需要运作,如果天下还用得上这些读书人,那么读书人应该努力的改善新的天下,因为死亡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亡国与亡天下的选择,魏征巧妙回答三姓家奴,知识分子有新追求

就在两人对话的过程中,唐太宗终于意识到了魏征这个人的才华,同样的他还意识到了,中国王朝更迭过程中一个很深刻的话题,那就是,天下的更换是永恒不变的,国家的兴衰是历史的常态,如果每一个朝代是去所有有能力的人要随之陪葬的话,那么新的朝代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才可以支撑,那么随之而来的不就是使得新的朝代也陷入到亡国的悲剧之中,同样成为历史的悲剧吗?所以唐太宗被魏征的这一系列的话,激起了对于天下更深层次的认知,因此唐太宗这才赦免了当年魏征要杀死她的那些罪过,因为在他看来,历史的规律就是如此,国家死了一批还有一批,但是人才永远都是不变的,他们只忠诚于天下而不忠诚于任何一个个人,只要唐太宗是贤君,那么天下人才皆依附。

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才终于悟出了那段历史的本质,天下要的是忠诚于天下的人才,而不是忠诚于君王的那些宁城,因为即使那些佞臣忠诚于君王,他也干不了任何的事情,只能默默的看着天下走向毁灭,而那些忠诚于天下的大臣们,他会努力的帮助唐太宗办事情,最终唐太宗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所以历史会给予唐太宗一个伟大的证明,这样大臣们终于天下实际上是中宇的君王。所以说当年,这句话说得虽然有违君主制度的根本,但却反映出了君主竞争天下的一个基础,终于天下才会绕开君主制度的缺陷,同样的忠于天下,到最后总会给君王带来无上的荣光。

亡国与亡天下的选择,魏征巧妙回答三姓家奴,知识分子有新追求

在这种信念的约束之下,唐太宗最终约束之类的自己的欲望,让魏征成为政治中心的一股清流,两人不断的进行接触,最后逐渐的融合,天下与君王形成一体,大唐帝国迎来了空前的盛世,而唐太宗个人的君主威望也达到了历史的顶点。所以说当年魏征与唐太宗的对话最终还是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天下与国家之间的确有的时候非常的对立,但是只要国家是好国家,天下永远都会与他站在一起,人民永远忠于天下,而不会忠于任何一个国家,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更新换代,才会有新人换旧人,天下不断发展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