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聽力康復簡要

聽力障礙兒童的聽力康復訓練是指在儘早檢測聽力和配助聽器的條件下,充分利用聾兒的殘餘聽力,在聽力學家、專業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通過各種聲音刺激和反覆的聽說練習、強化記憶,逐步形成和發展感知聲音、認識聲音、分析聲音、理解聲音的能力,特別是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建立聽覺概念。

聽力訓練並不能改變聽覺器官的病變,但能夠發展和利用聽覺的殘餘功能,結合視覺、觸覺`感官功能,逐步學會與人交往。在實際驗配工作和為家長諮詢中,我們常常發現聾兒家長非常缺乏助聽器的使用、聽力康復等基本知識,還存在一些極其錯誤的觀念,比如說:認為孩子一旦戴上助聽器,就可以聽到清晰、明瞭的語言;認為對孩子說話要大聲吼叫孩子就能聽到;認為把孩子送入訓練機構,孩子很快就會說話了。事實上,孩子能從助聽器得到多少幫助,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聽力損失的程度、開始配戴助聽器的年齡、堅持使用助聽器的程度以及戴上助聽器如何有效去學習聆聽聲音等。

在此我們要幫助家長明確一些概念。

一、聽覺:

聽力訓練實際是聽覺功能的訓練,經常提到的聽力和聽覺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聽力是指人耳對聲音的感知力;而聽覺能力則是指對接收到的聲音進行綜合分析、理解、記憶的能力。

聽力是先天具有的,是靠正常的聽覺器官來感知的;而聽覺能力是靠後天學習獲得的,靠正常的大腦皮層來完成的。聽力越好,聽到的聲音信息就越多,聽覺能力的發展就越快。為聽障兒童選配適宜的助聽器,使聽力得到最佳程度的補償,是使聽覺訓練達到最佳效果的保證。通過聽力訓練,聽力不會發生改變,但聽覺能力會逐步提高。

二、聽覺發展的階段:

聽覺對聲音的認識是有規律的。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聽覺察知、聽覺注意、聽覺定位、聽覺辨別、聽覺記憶、聽覺選擇和聽覺反饋等。它們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最後形成聽覺概念,並能對聲音信息做了正確的行為反應,最終學會用語言進行交往。聾兒的聽力訓練,都必然要經過以上幾個階段,實際就是一個對聲音的反覆認識、辨別、記憶、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無論孩子的訓練了解聲音的意義,注意到聲音的存在,做到這些,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家長在短時間內往往看不到孩子的明顯反應變化,從而懷疑助聽器的作用,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實際上,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家長遲早會看到孩子的進步。

三、聽力損失的年齡:

一般來說,耳聾發生越早、程度越重、聽力語言訓練的難度就越大。嬰幼兒時期,40dB左右的聽力損失足以推遲語言的發展;聽力損失70dB時就會嚴重影響語言的發展。但無論聽力損失是40dB還是70dB,若不給予重視,不及時戴上助聽器加以訓練,都會導致認知障礙、交流障礙、社會適應障礙等。耳聾發生在7歲以後(語後聾),多數可以保留語言。

嬰幼兒時期是身體、大腦迅速發育的時期。聽覺神經傳導通路的發育在兩歲左右最為顯著。語言的發育也是如此,出生後6個月開始喃語,1歲時開始說單字,2歲時會一些詞彙,幼兒期達高峰。7歲以前是建立語言信號系統最佳時期,如果聾兒錯過了這個時期,康復訓練的成功率就會大大降低。

四、早期配戴助聽器:

儘早配戴適宜的助聽器,充分利用殘餘聽力,使聽覺功能的發展同聾兒的的心理、身體發展同步是非常重要的。

1、必須配戴助聽器:

對絕大多數神經性耳聾的人,目前還沒有其它方法(包括藥物、手術、針灸、氣功等)

能使聽力恢復,大量事實證明,配戴助聽器進行聽力語言訓練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一旦確診耳聾,即使聽力損失程度一時難以測準,都應儘早配戴,在訓練過程中再反覆測試。即使被認為“全聾”的兒童,也只表示他對聽力檢測儀器的聲音不感應,我們仍主張配戴特大功率的助聽器,給予必要的聲音刺激。藉助助聽器來補償喪失的聽力,同時進行學習、訓練、交往,這是聽覺語言康復的必要手段。

2、提倡雙耳配戴助聽器海之聲宜昌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