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宣佈一週年,科創板開局平穩符合預期

11月5日是“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宣佈一週年的日子。當前,交易已滿百日的科創板開局良好,新股發行節奏趨於常態化,市場投資情緒逐步從過熱迴歸理性。科創板已支持了一批符合科創定位的企業上市,支持科技創新效果初步顯現。接下來,上交所將繼續堅守科創板定位,在審核環節進一步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

11月5日是“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宣佈一週年的日子。整體來看,科創板“符合預期,基本平穩”。截至11月5日,科創板46家公司已發行完畢並掛牌上市,發行市盈率總體合理,符合市場預期。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宣佈一週年,科創板開局平穩符合預期

供給過少逐步緩解

從靜態市盈率指標看,科創板46家公司2018年扣非前攤薄後市盈率區間為18倍至269倍,中位數43倍;2018年扣非後攤薄後市盈率區間為19倍至468倍,中位數49倍,均低於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發行市盈率、中位數(53倍、54倍)。若根據2019年動態市盈率看,46家公司的市盈率中位數約在35倍。絕大部分公司發行市盈率低於可比公司,也基本落於賣方建議估值區間內,符合市場預期。

募資額適中,超募金額相對有限。46家公司募資額區間為3.5億元至105.3億元,總額593億元,中位數10億元。其中,35家公司募資額超過募投項目所需資金(俗稱超募),7家公司未募足,4家公司募資額和募投項目所需資金規模相當。46家公司募集資金總額超過募投項目所需資金的比例為20%,超募金額相對有限。

從網下申購情況看,46家公司網下有效申購倍數中位數為373倍;申購獲配比例中位數為0.27%,約是近3年現有板塊網下申購獲配比例的24倍。從網上申購情況看,46家公司網上有效申購倍數中位數為2066倍;申購中籤率中位數為0.05,約為近3年現有板塊網上申購中籤率的1.4倍。

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以來,總體運行平穩,初具規模。截至11月1日,科創板共有41家公司上市,總市值5708億元,流通市值806億元。從結構上看,總市值超百億元的公司共有19家,新一代信息技術(15家)、高端裝備(12家)、生物醫藥(8家)三大行業市值佔比90%。市場累計成交金額9575億元(日均139億元)。按一碼通口徑,開通科創板權限投資者共有447萬戶。

整體看,市場情緒前高後穩,有四方面的特點。一是41只股票較發行價全部上漲,平均漲幅83%。二是個股波動在預期合理範圍內,僅7只股票累計出現8次漲停,無跌停。三是交易活躍度初期偏高,9月份至10月份趨於穩定。以10月份為例,成交金額多數時間位於50億元至80億元,換手率基本穩定在4%至7%。四是兩融結構較為均衡,多空相對平衡。融資與融券餘額比值處於1倍至2倍之間,一度接近1∶1。

北京理工大學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冀表示,總體來看,科創板實現良好開局。3個月來,科創板各項制度創新已初步被市場接受。一方面,科創板新股發行節奏逐步趨於常態化,供給過少的矛盾正在逐步緩解;另一方面,市場投資情緒逐步從過熱迴歸到理性冷靜,科創板總體成交額、換手率逐步下降。

支持“硬科技”企業

近期科創板公司發行上市審核進入常態化,繼續堅持公開、透明的審核機制,市場總體上比較認可。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交易所審核節奏有所加快,這與9月份之後在審企業相繼集中完成補充半年報有關,也與需要在規定的6個月時間內完成發行上市審核要求有關,更是保障科創板上市企業有序供給,發揮好科創板服務科創企業融資需求等基本功能的需要。

截至11月4日,共176家企業提交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已受理170家,其中90家企業已召開上市委會議(87家通過、1家暫緩審議、2家被否決並終止審核),78家已提交證監會註冊。

“科創板對科創企業的制度包容性正不斷落地。科創板170家受理企業(不包含終止審核企業)中,有9家企業最近3年未盈利。目前,已有沒有營業收入的生物醫藥企業、紅籌企業、特別投票權企業通過了交易所的發行上市審核。科創板的制度包容性還會在實踐中繼續顯現出來。”上交所副總經理盧文道告訴記者。

把握好科創板的定位,這是科創板建設中十分重要的問題,相關要求也十分明確。科創板審核啟動以來,交易所一直注重按照相關規定和要求,把握好科創板定位。主要做法是,督促發行人就是否符合科創板定位作出合理評估,要求保薦機構核查把關,也可以根據需要向專家諮詢委員會諮詢;在此基礎上,交易所對企業的技術水平、先進性程度、研發投入等情況,加大問詢力度,要求發行人充分披露清楚;對明顯不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不同意其發行上市申請。

“從實踐情況看,科創板已經支持了一批符合科創定位的企業上市,支持科技創新的效果初步顯現。也有幾家明顯不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終止了發行上市審核。”盧文道表示,接下來上交所將繼續堅守科創板定位,在審核環節進一步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

以信息披露為核心

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是註冊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在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中,需要將“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基本要求,貫穿在發行上市審核、發行承銷定價、上市後持續監管等不同層面,貫穿於制度設計和執行的全過程。在盧文道看來,發行上市審核環節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是精簡優化部分發行上市門檻,轉化為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在啟動科創板審核之前,交易所公佈了兩批審核問答,將科創板制度包容性通過信息披露,落實到具體的審核企業和審核事項中。

二是強化發行上市中的信息披露內容。重點是結合科創企業特點,要求發行人充分披露行業信息、經營風險、管理層討論,特別是企業的科創屬性和技術先進性等方面信息。

三是探索推行以信息披露文件為重點的公開化問詢式審核。將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提交的信息披露文件作為主要審核內容。審核主要方式是一問一答的問詢式,問詢式審核實行全公開,包括審核標準、審核內容、審核進展、審核結果全公開。接下來,交易所發行上市審核問詢,將進一步聚焦財務交易真實性、信息披露重大性、風險揭示充分性、投資者決策有效性,進一步提高審核質量和效率。

四是明晰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中各方的職責。貫徹落實好註冊制改革理念,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發行人要“講清楚”,承擔第一位主體責任。中介機構要“核清楚”,要對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承擔好把關責任。審核機構要“問清楚”,要從投資者需求出發,努力問出一家真公司。投資者要“想清楚”,在發行人充分披露與投資決策相關的信息和風險後,自行判斷為什麼買賣股票,自擔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