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三種人生,你最想要哪一種?

《月亮和六便士》講述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在40歲時為了畫畫,拋妻棄子,遠走巴黎,追尋夢想的故事。他原本已經有牢靠的職業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以及美滿的家庭,生活對於他而言並沒有不如意之處,但他突如其來的對夢想的熱情讓他發了瘋似的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義無反顧地扎進藝術的漩渦中。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三種人生,你最想要哪一種?

《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他洞悉人性,瞭解生活。他豐富的人生閱歷讓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得心應手,毛姆基於畫家高更的故事創作了這本《月亮和六便士》,以表達他對人生獨特的見解。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講述了三種人生。這三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代表了現實中許多人的人生狀態,那麼,究竟是哪三種人生呢?

一、按部就班的富足人生

40歲時,思特里克蘭德已是人生贏家,他衣食無憂,兒女雙全,這樣的生活讓許多人羨豔。然而,思特里克蘭德卻放棄安定平穩的生活,去追尋看似虛無縹緲的夢想。在思特里克蘭德看來,按部就班的富足人生,是阻止夢想前進的桎梏。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汙濁拖住。”

思特里克蘭德的話裡蘊含著他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慾望的厭惡。然而,我想問,平平無奇,不起波瀾的穩定生活真的不值得繼續下去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三種人生,你最想要哪一種?

蕭伯納說過: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而同時也蘊藏著甜蜜之愛的地方。

穩定的人生意味著你將擁有一個蕭伯納口中的“家”,它是一個人堅強的後盾,能夠包容一個人所有的缺點和壞脾氣,也正是因為這包容才讓兩個人在日日夜夜的相處中搭建起一座堅固的堡壘,保護著每一個家庭成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到一定年紀要找尋另一半,組建一個家庭,生兒育女原因所在。

在中國,結婚生子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而安安穩穩地度過一輩子則是莫大的福報。中國人最喜歡“平安”二字,進廟燒香,求神拜佛,也不過是求“一生平安,無病無災”罷了。人生裡沒有什麼大波大瀾,一生順風順水,是許多普通人奢望的事。

毛姆說,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或許有時候,俯身拾起那六便士,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忍受生活的苟且也是一種勇敢。

魯迅先生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人生的選擇並沒有什麼低高低貴賤之分。直面慘淡平凡的人生,何嘗不是一種勇敢呢?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三種人生,你最想要哪一種?

二、窮困潦倒的追夢人生

40歲的思特里克蘭德意識到自己的使命,或許他不能再沉浸於遍地都是六便士的滿足裡。他需要抬頭看一眼天上懸掛著的月亮,決定去追尋虛無的白月光。因為這種虛無縹緲的月亮能夠給予他繼續活下去的力量。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堅持要畫畫,他是這樣說的: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否則就會被淹死。

思特里克蘭德把自己對畫畫的熱愛比喻成溺水,這種帶著生命去畫畫的精神讓人無法反駁。毛姆借思特里克蘭德之口說出了,理想到底是什麼東西?理想是一種信念,是一種你不得不去做的信念。

高曉松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思特里克蘭德無疑選擇了詩和遠方。他知道在什麼的情形下,該選擇怎樣的路。這一次他必須掙扎著往前遊,才能夠找到生命的出口。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三種人生,你最想要哪一種?

他已經料想到未來會窮困潦倒,甚至可能餓死街頭。但他毫不畏懼,因為他想明白了自己這一生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他要用畫筆表達對人生的崇敬,對生命的崇敬,對自然的崇敬。這種強烈的表達慾望,促使他放棄原本優渥的生活,甚至逃離文明世界,跑到塔希提島上,去找一個靈魂寧靜的地方,靜心繪畫。

終於他在叢林裡完成了人生的圓滿,畫出滿意的伊甸園,並在自己創造的伊甸園中死去。

窮困潦倒的追夢人生,如果你可以預見,你會去追尋嗎?

三、助人為樂的良善人生

斯特列夫是《月亮和六便士》中名副其實的男二,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濫好人,但我卻覺得他是藝術的守護人,是良善的奉行者。

所有人對思特里克蘭德所創作的作品都嗤之以鼻,只有施特略夫看到了思特里克蘭德的天賦。他明白思特里克蘭德的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因此,他時常會極力推薦思特里克蘭德的作品給那些想要自己作品的畫商,他幫助思特里克蘭德,為的是讓他的藝術之作能夠為人們熟知,他害怕這絕妙的藝術作品消失於世。

施特略夫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他能夠慧眼識珠,看到真正的創作。他對思特里克蘭德非常尊重,願意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照顧這個性格古怪的畫家,甚至到後來將思特里克蘭德接到家中,和妻子輪流照顧他,卻也為此釀成大禍。施特略夫的妻子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思特里克蘭德,甚至以自殺的形式宣告對思特里克蘭德炙熱的愛,施特略夫的“樂於助人”讓自己家破人亡。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三種人生,你最想要哪一種?

很多人會覺得施特略夫的人生是一場悲劇,這是濫好人必然要面對的悲劇。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如果沒有斯特略夫的幫助,就不會有後來思特里克蘭德在塔希提島上的傑出創作。思特里克蘭德的生命就會停止在巴黎那段昏暗的時光裡。

斯特略夫的價值,或許就在幫助他人中實現了。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是一個世俗的人,他沒有辦法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灑脫地為藝術獻身,但他也不會為了金錢,出賣自己的靈魂。可以說斯特略夫是一個智者。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也知道自己應該為社會,為世界做出什麼樣的貢獻。

這樣的人或許會經歷痛苦,但是他高尚的品格,卻讓所有人都記住這個可愛的施特略夫。或許他的人生並不成功,他沒有揚名立萬,也沒有過上非常富足的生活,但他的內心是圓滿的,他沒有做過任何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三種人生,你最想要哪一種?

任何一種生活都沒有優劣好壞之分,因為一種好而選擇某種生活,那麼必然也要接受這種生活帶來的壞。對於選擇,毛姆說過: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斯特里克蘭的40歲以前的生活,是按部就班的,沒有任何波瀾,他不過是在履行養育子女的義務,這樣的生活一眼便能夠看到未來。

而他40歲以後的生活,是窮困潦倒的艱難追夢之旅。物質上的生活不再充實,但靈魂上的充實和實現理想後的滿足卻也讓他心滿意足。

施特略夫助人為樂的生活常態,或許讓人詬病,但我想施特略夫的內心是豐盈的,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他也收穫了滿足。

無論選擇哪一種人生都勇敢地走下去,不需要為別人的話而去改變,遵從你心裡的聲音,我想,這就足夠了。

我是歐陽欣,一個熱愛閱讀的妹子,歡迎關注我,一起閱讀,一起收穫,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