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在山西看文物古迹,每每会被历朝历代的各种精美建筑所惊艳。上周在山西大同市浑源县的访古就被惊艳了一次。

这惊艳当然说的不是前两天发的那篇 ,而是偶然间访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没有想到,在这个小小的浑源县城,不期而遇了这么美丽而独特的佛教建筑,惊艳于它的美丽和构造的奇特,惊艳于它独一无二最古老的风信仪。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圆觉寺佛塔现状

没错,藏在大同浑源县城内的圆觉寺佛塔,将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个奇迹,第二个奇迹就是它拥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可测风向的风信仪。

风信仪是个比较专业的词汇,也叫风候仪,或者候风仪。我国东汉的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观测气象的仪器候风仪。现代的叫法则是风向标。

风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风向,以及随着季节变化时吹来的风。古代人经常在诗词中使用,先来拽个文:

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唐·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宋·陆游《游前山》

而大同浑源县圆觉寺佛塔顶上,就有这么一个罕见的风向标。胡哥则有幸在浑源古城邂逅了它。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佛塔顶部的风向标

那是一个夏日的上午,我们刚刚从悬空寺游览下来,了解到浑源县新开了一个州署,顺便去访访古。

新修仿古的浑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说也罢,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阅读将近八万,赞弹均有,赞比弹多。

失望之余上网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迹,发现第一个推荐的就是圆觉寺和其内的佛塔,遂临时决定探访一番。这个决定至今想来还是十分正确的。

这里要说明一下:胡哥的访古行,一般不会做严格的攻略,只是预先了解个大概方向,驱车行进过程中,临时起意访古游,就为追求那种不期而遇的惊喜。

圆觉寺位于浑源县城北边,浑州署衙的东边,一个叫石桥北巷的巷子里。顶着烈日循迹而去,走近了就见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庙宇。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圆觉寺正门

红墙灰瓦,山门带前廊,三开间坐落在台阶上,一座国保文物碑立在山门西侧。两侧院墙上各有一座小角门。

从外观看,山门、外墙都有修缮过的痕迹,与巷子南侧的古旧民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外向内看去,能看到半截佛塔以及钟鼓二楼。不过三个门都紧闭。难道说又要擦肩而过吗?和民房里的大哥打听了一下,说是东侧的角门内有人看护,可以试试看。

吱呀一声,胡哥推开角门进入。来不及细看园内景物,一座沧桑高大的佛塔迎面撞满视野:挺拔、壮观、秀美,诸如此类的好词一下子涌上脑海。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庄严挺拔的佛塔

耳边响起了连续不断的狗吠声,一位大婶不知从何处突然出现,制止了狗狗的吠叫。经过解释,并捐了一点香火钱,大婶允许我们静静地欣赏古塔。

这样的古建筑,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它的惊艳之处。资料上说的数据和描述通通活了过来。这座塔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高近27米,一说30米。

佛塔全称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当地人叫他小寺塔。因为东北边还有一座国保单位永安寺,当地人家叫大寺,比圆觉寺更大更早成为国保。

佛塔基础四周围了一圈青石栏杆,外面是一片绿地,长满了青草绿篱,绿意满眼。在绿色的映称下,蓝天白云下斑驳的砖红色佛塔显得古拙挺拔。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佛塔下部的砖雕装饰

那一层层密密的砖檐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密檐似构造的名称。塔平面八角形,双层须弥座,一共九层,全部都是砖砌仿木结构而成。塔身几层就是常见的叠涉手法的屋檐,不需多说。

精彩的就是塔座和塔顶。我们分别来看。

塔座高约四米,有上下两道束腰,仿木构的屋檐斗拱下,是各种人物动物浮雕。共有三组,有伎乐舞人像40个,力士、花卉、狮子麒麟等动物若干。

最精彩的砖雕像就是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清晰可辨,有的长袖善舞、有的手弹琵琶、有的吹笛拍板,各个姿态各异,神情动人,你不由得不为古代工匠的精彩技艺而赞叹。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塔下部束腰部位的砖雕人物动物

这些雕饰都是金元时期的杰作,从那些人物的服饰装扮和手持乐器来看,多有民族特色,杂糅了汉民族和雁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特点,对研究古代民族歌舞乐器等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

就在此时,一阵轻微的悦耳铃声传来——叮铃、叮铃、叮铃……原来是各层砖檐上悬挂的檐铃响了。清脆而悠长,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梵音了吧?

铃声倏忽而来,疏忽而去,只有短短的几十秒。刚才还有的一丝暑热气息一下子褪去,一股清凉感油然而生。檐铃轻响,带来心境的清凉,由此体会出一种神秘的力量。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放大看砖雕的细部

塔身一层四周门窗间隔排列,各门都是拱券门,南北两门拱券上雕刻二龙戏珠,东西两门拱券上雕刻缠枝花草。除正南方向有拱券大门可开外,其余三个门都是假门,门上的四排门钉装饰很逼真,窗户也是砖雕的假直棂窗。

南门可开,内部有明代壁画。不过,塔及四周有栏杆围着,就无缘得见了。北门很有意思,虽是假门,但门边雕有一个半掩门的侍者,明明是假的,但却像是开门准备迎宾一般,惟妙惟肖。这种门饰十分少见,别具趣味。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佛塔下部北门的半掩门侍者

再抬头,顺着檐铃一直往上看,塔顶(塔刹)的装饰除了砖砌的刹座,再往上就是铁做的刹身和两层相轮以及其固定作用的几条铁链。

这些都可以忽略,最精彩的就是塔尖(塔刹)部位,它不是常见的佛塔所用的仰月、宝珠之类,而是独树一帜,是一只造型优美的铁制禽鸟。

这就是最具研究价值的风信仪。有的说上面的是一只凤鸟,从放大的照片中看——鸟头部有冠,翅膀略张,似欲振翅而飞,尾部是三根长羽,呈飘动状,说是凤鸟也很像。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还有细节看不太清,据资料,凤鸟栖立在圆盘上,有一竿上连鸟腹,与两只鸟腿呈三足鼎立状。盘下由一段套筒与塔刹的刹杆相连。有风来,则套筒和上部圆盘、凤鸟一起转动,鸟首所指即是风向。

在古代,风向不仅仅指的就是风向,还有诸多功能,最玄的就是用来预测事件的变化。在唐朝预言大家、也是天文学家的李淳风所著的《观象玩占》中,对于相风有一整套完整的记录。里面就记录了候风鸟的造法:

“候风必处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或以竿首作盘,上作三足鸟,两足连上外立,一足系下内转,风来则鸟转,回首向之。”

对照古籍记载,再来看圆觉寺佛塔顶部的凤鸟构造,是不是十分吻合?而且,古籍里说的是三足鸟,看成是金乌也是可以的。只不过,金乌没有凤级别高而已。

据古建专家李乾朗考证,这是“中国现存最古的风信仪”。这只铁凤鸟可以随风向而转动,观之就可以辨风向。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古代的气象站。

圆觉寺塔是浑源古城的最高点,在最高点上,古人制作了铁凤鸟观测风向。凤或者三足乌为吉祥瑞鸟,以之测风向寄托了人们祈求上天风调雨顺的向往。所以,立于塔顶的凤鸟不仅科学实用,还具有很好的吉祥寓意。古人的聪明智慧于此可见一斑。

佛塔本庄严,山西这座佛塔顶上竟然是只鸟,专家学者见了却都说好

多挺拔端庄的佛塔

佛塔顶安置候风鸟不仅仅是圆觉寺有,广州怀圣寺塔顶过去也有一只候风鸡;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顶也有候风大鹏鸟。但是,它们都在历史沧桑中荡然无存,唯有山西大同圆觉寺佛塔顶的候风鸟保存至今。大家想想看,它的文物价值该有多大,能够见到它是不是足够幸运!

围着佛塔仔仔细细看了两圈,一会儿拍,一会儿看,仰着脖子都酸了,就这还看不够。心里不由得对当地人有点羡慕嫉妒恨——这么美的东西却能随时随地想咋看咋看,妒忌死了。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胡哥一步三回头地走出院门。心里一会儿满足得要膨胀,一会儿就又空落落的。我知道,缘分也许就此一回。

从资料里得知,佛塔历代也经过几次修葺,还经历过几次大的地震。所幸砖塔用料考究,建筑结构合理,八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仅仅是使它的容颜更加沧桑,但整个塔体完好无损。

世界那么大,美好的事物那么多,能够得见就是幸事。所谓旅行,其实就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一个从文化深处寻找认同的过程。这么美的古佛塔,借用马未都老爷子的话说:入我眼即我有。

圆觉寺佛塔,我们有缘再见。

参考资料:《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李乾朗著

《建筑艺术中的科学技术——以雁北辽金佛教四塔为例的研究》王建成

关注胡哥,带给你更多好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