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港客運站,一把重啟自由港的鑰匙

文 嵇汝廣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底色,以港興市就是大連的底色。

大連港始於1900

大連港客運站,一把重啟自由港的鑰匙

1930年代大連港鳥瞰照片

沙俄侵佔大連後,預想建造世界上的重要貿易中心,因為旅順是軍港,不便用作商港,促生了大連港。1900年10月27日,舉行建港奠基儀式。1902年年底,大連港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初具商港規模,並正式作為自由港開港。日本租借時期,大連港仍是自由港,1912年發展為東北第一大港,1919年發展為僅次於上海港的中國第二大港。

大連港真正回到中國人的手中是1951年2月1日。1945年8月23日,蘇軍解放大連,進駐大連港,新設中蘇自由港,這是大連第三次成為自由港。

新中國建國前,國人對大連充滿了嚮往之情。1949年8月,陳嘉庚眺望大連港,讚歎說:“大連商埠,街路寬闊,高樓大廈,碼頭堤岸,井然可觀;……期望十餘年後,市面日臻繁榮,人口不斷增加,工商業屋宇,勢必不敷,則所有住宅,校舍,醫院,監獄及非工商業所需之屋宇,移建於山下或山坡之上,則海上觀之,其壯麗宏偉,當可與香港媲美。”

1951年2月1日,大連港舉行移交儀式,毛達恂和諾維科夫分別代表中蘇兩國在移交書上簽字,毛達恂成為大連開港五十二年來第一位中國人港長。那一年,大連港展現出朝氣蓬勃的生機,吞吐量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增加了70%,成為全國沿海港口的學習榜樣。1998年,大連港東部港區實施搬遷改造。現在,客運功能已經主體搬到了大連灣港區。

大連港沒有藍本

大連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大連港是以馬賽港為設計藍本。還有人說,大連港是以敖德薩港為設計藍本。其實都是傳謠,海港為了增加港口深度和靠泊岸線長度,約定俗成地以突堤設計為主,根本就不需要參照其他港口。大連港就是大連港。

大連港客運站,一把重啟自由港的鑰匙

1962年許幸之畫《海港之晨》

大連港客運站是大連港的標誌。最早的客運站建於1902年,位置在甲碼頭背後,是一棟木質結構的俄式建築。日本租借時期,改名埠頭待合所。1922年7月16日至1924年10月27日,建造了新客運站。它從空中俯瞰形似鑰匙。鑰匙式樣的設計絕非偶然,重要的城市建築一般都有象徵性,建築師不但要考慮它的內涵,而且還會受到來自政治方面的影響。它的寓意就是——“打開滿洲的大門”。

大連港客運站,一把重啟自由港的鑰匙

大連解放後,大連港客運站成為國人打開東北大門的鑰匙。在航空交通滯後的年代,海上航線也是大連與上海之間往來首選交通方式。很多上海人在大連登陸,留下了感動的記憶。上海古籍出版社資深出版人金性堯在《大連之行》中寫到:“在大連瀏覽了一下市容之後,首先有這樣兩個印象,一是潔淨,用得上“望塵莫及”四個字。二是看到那些建築物,使人聯想到青島,我說的是那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建築物。”著名作家峻青在《大連,你好》中寫到:“如今,真的來到了大連了,怎能不對它感到特別熟悉特別親切呢。是的,大連對我確實是非常熟悉的:那街道、樓房、大海、山嶺……一切都不陌生。尤其是人,走在街上,或者到商店裡去買東西,到處都聽到那特別親切悅耳的膠東鄉音。”

1980年12月26日,歷時5年多、投資840萬元新建了大連港客運站,原客運站改為大連港旅客候船廳。2013年,包括候船廳、客運站、客運鐘樓在內的地標建築陸續消失了,只留下了鑰匙棍兒。現在,它仍然面向大海,與大連港一起守候著大連的夢想。

許多年來,大連不但是避暑勝地,還是適宜入畫的海濱城市,傅抱石畫過《棒棰島即景》,吳作人畫過《星海公園》,關山月畫過《老虎灘漁港》。許幸之也是一位喜歡畫大連的畫家,他在1957年畫了《大連海濱》《黑石礁》《秋陽》,1962年又畫過了《海港之晨》。《海港之晨》畫的是從空中鳥瞰大連港客運站的風景。2018年是中央美院成立100週年,中央美院從2015年4月29日開始,在全國各地舉辦“歷史的溫度: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具象繪畫巡展”。在300多件展品中,就有這幅讓很多人懷念的《海港之晨》。

大連港客運站,一把重啟自由港的鑰匙

今日大連港

大連不能失去底色,應該修復這把折斷的鑰匙,把它變成重啟自由港的鑰匙。第四次成為自由港是大連人的夢想。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大連就萌生了通過申辦自由港或自貿區來加快城市開放和發展的念頭。2018年3月6日,大連再度提議中央批准建設大連自由貿易港。如果國家設立自由港,大連有天然的優勢。大連地處東北亞中心,北連東北腹地,南牽山東半島,東臨韓國和日本。如果國家賦予大連港自由港地位,推進東北亞自由貿易區建設,使大連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方明珠”,那麼,對東北的重新崛起,尤其是我國新時代的經濟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