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行,赶紧抢救吧

120的声音呼啸驶入院内,众人迅速将伤者抬进抢救室。吸氧、测血压、测心率、测血氧……,抢救紧张而有序进行着。

行行行,赶紧抢救吧

张医生是麻醉科医生,那天正好是他值班。在救护车未达到之前,他已接到电话,早早到急诊科备战。因急诊科技术力量薄弱,他们医院常常需要麻醉科支持。尤其是抢救当中必要的生命通道——气道和深静脉通路更是麻醉医生拿手的,因此他们也要兼顾急诊急救的一部分工作。

行行行,赶紧抢救吧

​当监护仪上滴滴的报警声一直在响起的时候,张医生判断这个伤者需要立刻进行气管插管才能缓解缺氧的状态。于是,张医生拉开抢救室的大门向外面喊:谁是病人家属?快过来一下。旁边的医生马上告诉他:这是无名氏,家属还没来,救护车直接拉来的。

行行行,赶紧抢救吧

​既然没家属,就不需要交代气管插管的事了。即使有家属在,在抢救的时候也只需要口头交代即可。想到这里,张医生果断拿起喉镜进行插管。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候不容他多想。

插管成功后,张医生又帮急诊科稳定住了血压。由于手术室内还有一台手术等着张医生麻醉,张医生和急诊科医生交接后就返回了手术室。

行行行,赶紧抢救吧

​张医生一边往回走、一边想:刚才做体格检查的时候,发现病人的两个眼睛都在看着一个方向。根据经验,可能是颅内有问题才会导致眼球同时转向一侧。而一旦确诊是颅脑损伤,一会就会进手术室,那将又是一场大战。

行行行,赶紧抢救吧

​果不其然,在一个小时后,急诊科那边传来消息:经CT复查确诊,该病人有硬膜下血肿,且逐渐增大,需要手术治疗。因为这个病人的种种迹象表明是颅脑损伤,但一开始出血并不明显,因此CT并不能确诊。所幸,在之后的复查CT中发现了问题。

手术室的绿色通道早已开通,随时准备把这个病人接到手术室进行抢救。听到外科确诊的消息,手术室护士几分钟就赶到急诊科把病人接走了。

由于张医生是二线医师,这类危重症病人的麻醉不能由低年资医师(一线医师)完成,需要张医生这样的高年资医生带领年轻医师完成。

行行行,赶紧抢救吧

​麻醉之前,重要的一步就是与病人家属沟通、交代麻醉方式、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尤其是这类危重症病人,需要向病人家属讲明术中可能随时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类抢救需要家属有坚定的抢救决心。如果病人的家属没有统一意见,医生在抢救的时候往往会瞻前顾后。

然而,签字时候的一幕还是让张医生在抢救的时候分神不少。事情是这样的:

当张医生拿着《麻醉知情同意书》找病人家属签字的时候,家属中一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走过来,同时喝止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女性(可能是夫妻或者兄弟姊妹)。这种恶劣的喝止(差点骂人),让张医生隐隐感到不安。

果然,在交代风险的时候,这名男子极不耐烦,嘴里不时捣鼓着:行行行,赶紧抢救吧!

看到这名男子手一直揣在裤兜里,张医生有意和他保持了一点距离。签字就在这样的气氛中完成了,之后,张医生迅速返回术间加入到抢救中。

​还好,手术顺利,病人的命保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