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東北十八怪嗎?

東北十八怪是滿族傳統文化和闖關東時期傳承下來的民風民俗

迄今為止

東北部分地區仍然保留著這些民風民俗

一起來看看這十八怪到底有多怪

第一怪:窗戶紙糊在外

昔日東北冬季溫度普遍在零下三四十度,經常刮西北風,為了不讓風把窗戶紙刮掉,又避免因為屋內外的巨大溫差將窗戶紙弄溼,東北人把窗戶紙糊在木製的小格子窗外面。

第二怪:草苫土房籬笆寨

東北人用耐腐爛的草與黃土軋碎和泥做成坯,曬乾之後壘牆蓋房,在牆外面再抹一層泥。從山林中砍來細木頭截成一人高,將房子和空地圍起來,形成一個院落。

第三怪:煙囪貼在山牆外

為了能讓屋裡更暖和,東北人都緊貼著山牆修煙囪,安上鐵片做的“插板”。大冬天晚上睡覺前,再燒一遍炕,生煙出的差不多了,關上“插板”,這樣火炕能一直熱到天亮。

第四怪:除病驅邪薩滿舞

薩滿有著非同一般的神秘色彩。滿族的薩滿分為兩種,一種是氏族薩滿,也叫家薩滿;一種是職業薩滿,也稱野薩滿。野薩滿靠跳大神給東北老百姓除病驅邪,舞蹈模擬各種動物跑動飛翔的姿態,以示各種神靈附體。

第五怪:火盆上炕烤爺太

火盆也是東北冬天取暖的必要設備之一。東北人早晚要燒木頭或者玉米“瓤子”之類硬柴,將碳火放在“火盆”裡取暖。老人身體不好,就坐在家裡的熱炕頭上烤火,給小孩兒講講故事傳說。

第六怪:百褶皮鞋腳上踹

百褶皮鞋就是靰鞡,也叫烏拉,是東北滿族人特有的鞋。靰鞡多用牛皮或者鹿皮縫製而成,鞋裡面絮上靰鞡草,鞋也因此得名。這種鞋穿在腳上鬆軟、暖和、結實。

第七怪:雙腿沒有單腿快

東北小孩兒大冬天沒啥玩的,就用木頭和厚鐵片做一個和現在的滑冰鞋差不多的划子。划子佔地面積小,冰上阻力小,所以在鐵釺的支撐輔助下,行進速度比爬犁更快更敏捷更需要技巧。

第八怪:冰上釣魚單線拽

冬季鑿冰捕魚,在東北歷史悠久,花樣也多。老東北人根據個人的經驗,鑿開冰面,把魚線、魚鉤和魚餌放到冰面下,根據每根線的蠕動情況來判斷是否有魚上鉤。

第九怪:大姑娘上樹比猴快

每年到了收山貨的季節,東北林區的女人們便三五成群地進山打山貨,摘松籽,採猴頭。孩子們都是從小和大人們一起上山的,不分男女。

第十怪:大碗白酒輪著喝

東北人在一塊聚餐吃飯,比美食更重要的必然是一大碗白酒啊!大家輪著喝,喝光再滿,盡醉而止。冬天天寒地凍,爺們兒幹完一天活,盤腿上炕,燙一壺酒,大口吃肉。第十一怪:嘎啦哈姑娘愛

抓嘎啦哈曾是東北地區比較流行的,具有遊獵生活遺風的民間遊戲。抓嘎啦哈是一種用豬、牛、羊的蹄骨和一個裝糧食或者沙子的口袋來進行的遊戲。

第十二怪:女人叼個大煙袋

過去女孩子因為要給老人點菸,先是就著火盆,抽幾口,把菸袋點著了,然後遞給老人,一來二去就學會了。漢族民間還有新娘子要給公婆行“裝煙禮”。

第十三怪:養活孩子吊起來

滿族狩獵生活,新生兒難以攜帶,為防備野獸對初生嬰兒的傷害,就把孩子放進用樺樹皮編製成的搖車中,掛在樹上。後來生活條件改善,習俗仍被保存下來。

第十四怪:年節喜慶吃豆包

“臘月到,蒸豆包,熱氣冒,香味飄。”說的就是東北的粘豆包。它外形酷似元宵,大小如雞蛋,色金黃,有粘度,象徵小日子團圓美滿,過年時家家都要蒸上幾鍋。

第十五怪:家家戶戶有醬缸

“烀黃豆,摔成方,缸裡窖成百世香;蘸青菜,調菜湯,撈上一匙油汪汪。”大醬在東北人家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在東北農村,家家門前或小院裡都有一個大醬缸。

第十六怪:不吃鮮菜吃酸菜

東北冬季嚴寒而漫長,新鮮蔬菜很難保存,放在外面會凍,放在屋子裡容易爛。靠地窖儲存也根本不夠吃,醃漬的白菜經發酵變酸,夠一家人吃整個冬天。

第十七怪:上貼餅子下燉菜

這是一種烹飪方式,也叫“一鍋出”。鍋裡又燉菜又烀餅子,鍋裡可以燉魚、排骨、油豆角、土豆,鐵鍋四周貼上玉米麵的餅子或者白麵小花捲,兩種香氣融在一起。

第十八怪:南北大炕對腦袋

過去東北的人家,一般都是南北大炕。炕用來睡覺、吃飯、招待客人、取暖等等。睡覺時,南北炕上的人都是頭朝外,所以出現“南北大炕對腦袋”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